郭华武 王云华 曹建军
摘 要:介绍了草类植物在孝义市生态保护修复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探讨了在草类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对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推动孝义市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草类植物;孝义市;生态保护修复;应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8-006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812.6 文献标志码: A
草是地球的皮肤,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在“草”加入“山水林田湖”的新时代,重视和发挥草类植物资源在孝义市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功能和作用,对推动孝义市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草类资源现状
孝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6 ℃,年均无霜期190 d,年平均降水量490 mm,集中分布在7—9月,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全市现有草地面积7 940万m2,有暖性灌草丛类、温性草原类和低地草甸类三大类草地,其中暖性灌草丛类占比90.46%。草地型以具灌木的白莲蒿草地型、白羊草草地型和旱生针草地型为主,广泛分布在西北部山区,以中小面积为主,没有33.3万m2以上的大面积草地,草地破碎化现象较为明显,单产为1 887.13 kg/hm2。常见的草类植物多为旱中生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混生有豆科、菊科、莎草科、百合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玄参科、藜科等草类植物,在维护孝义市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2 常见应用形式
2.1 绿地草坪
绿地草坪在城乡绿化中应用较广,常见于公园、广场、道路和建筑物周围,多采用高羊茅、早熟禾等冷季型多年生草类植物,通过人工铺植或草籽播种的方法形成整片绿地,绿期较长、景观效果好,可供观赏、游憩之用,是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但是,草坪后续的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成本较高,需要精细管理才能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一些区域由于管护不到位,斑秃现象严重,导致草坪品质下降甚至死亡[1]。
2.2 地被植物
常选用植株低矮、覆盖效果好、适应性强、耐阴的观赏草来代替冷季型草坪,在林下、绿篱、草坪周边常见大面积镶嵌种植白车轴草、八宝景天、三七景天、麦冬等多年生宿根地被植物,通过绿期和花期的交替衔接,提高绿地覆盖率,丰富景观效果。
2.3 花坛花田
在公园、构建筑物周边、路边常见种植鸢尾、萱草、玉簪、松果菊、桔梗、亚麻、波斯菊、金鸡菊、石竹、蜀葵、凤尾丝兰等观赏性草本花卉,花色丰富,景观效果好。在广场、商场、十字路口等中心位置和重点地段常摆放或种植大色块、大组团的花坛,常见有串串红、彩叶草、万寿菊、矮牵牛、长春花、鸡冠花、一品红等草本花卉,品种常随季节更换,从色彩上为城市增加美感。但是,花坛多为短期、一次性的投入,景观效果难以持久,成本较高。
部分乡村积极探索发展了油用牡丹花田、芍药花田、万寿菊花田、油菜花田等兼具景观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美化了乡村,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2.4 水系绿化
在湿地、河流周边种植荷花、睡莲、荇菜、香蒲、水葱、芦苇、千屈菜、红蓼、黄菖蒲等湿生草本植物,这些植物适应性强、管理简单、养护成本低,能有效净化水体质量,改善水生生态环境,提升湿地景观,为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提供栖息、繁殖场所,有效保护和提高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2.5 林药间种
依托孝义市丰富的核桃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除了传统的林下套種豆类、薯类等小杂粮外,以柴胡、板蓝根、万寿菊、黄芪、白芍、黄芩、党参、瓜蒌、射干、知母、生地黄为主的林下中药材间作模式得到广泛推广,极大缓解了林药争地矛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6 立体绿化
在部分路段或公园的生态护坡工程中采用植生袋加草籽护坡模式快速恢复植被,常选用品种低矮、种植密列、环境适应性强的苜蓿等草类植物,它们根系生长快、侧根发达,对土体自重影响小,可以稳定边坡实现水土保持,还能很好地美化周边环境。在建筑物的屋顶绿化中,可采用三七景天、八宝景天等景天科植物,因为其耐寒、耐旱、耐热、耐贫瘠,质轻根浅,不易破坏建筑物屋顶防渗层,而且管理粗放、生长整齐,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屋顶绿化的较好选择[2]。
2.7 植被恢复
在孝义市西部山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区和矿山生态修复区,针对性开展高光效C4植物——芒草种植试验,筛选适合本地的生态修复先锋植物优良品种。经验证,芒草能够适应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大片岩石裸露的恶劣环境,它们生长速度快、萌蘖能力强,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地表植被快速恢复,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降低环境污染,并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3 存在问题
3.1 草类资源管理滞后
林草机构改革后,由于部门、地域之间协同共建机制还不完善,存在家底不清、权属不明的问题,尚未实现林草资源一张图管理,林草一体化保护和利用的科学决策部署还缺乏基础数据支撑。由于长期资源开采、工矿区“三废”排放、干旱缺水等原因,部分天然草地开始出现退化、生态功能减弱、生产力下降等现象,急需加强草地资源管理,对轻度退化草地进行自然修复,对中度以上退化草地展开人工辅助修复。
3.2 系统修复治理不深入
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仍需加大农、林、水利、环保等各类规划、资金、项目的协调统筹工作,实际治理中仍然存在重修复、轻保护现象,对天然灌草植被和土壤保护措施尚不到位,侵占、破坏草地现象时有发生,在农业生产、园林管护中仍存在旋耕清草、使用除草剂除草等行为,部分林地管护工作也存在铲草、除草等行为,造林微整地和林下地被管护刈割留茬技术要求还需不断加强。对林下、林缘的植被近自然科学适度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林缘、地旁易引发荒火,给周边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3]。
3.3 应用模式简单
长期以来,草地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多偏重于草学、畜牧业领域,在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治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较为薄弱,缺乏成熟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模式。在孝义市生态建设中,多采用单一大面积种植或简单片植混交方式,对近自然乔灌草复层混交、更能体现季相变化花境等利用形式应用较少,草类植物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新理念和粗放式管理的实际需求。
4 解决途径
4.1 抓好宣传引导工作
要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做好林草融合发展的科普宣传工作,改變大家固有的“杂草”印象,让公众知道草是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识到林与草是一对唇亡齿寒的好伙伴,有林无草表土难存、有草无林功能减弱、有林有草才是林草融合。要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树立起“绿水青山必有草、金山银山草为先”的保护修复理念,充分发挥草类植物在自然生态系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人居环境健康、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功能和作用,奋力营造“领导干部重视草、行业部门修复草、工程建设统筹草、社会合力保护草”的良好社会氛围。
4.2 科学规划系统治理
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尽快摸清孝义市草类资源状况,掌握草类资源分布现状和质量状况,科学制定林草“十四五”发展规划,做到乔灌草统一修复、同步保护、综合治理、整体提升。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山西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导则》《山西省植树造林(种草)工作导则》的要求,着眼大生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不断推进林下种草、退耕还草工作,对地质灾害治理、移民搬迁等造成的农村闲置土地及未利用土地实施种草复绿,推动林草形成良好的共生、共存、互补的生态效益。
4.3 加强基础科研与推广工作
要尽快总结推广适宜孝义市生态建设的节水耐旱、耐寒草类植物名录,不断挖掘二月蓝、早开堇菜、委陵菜、蜀葵、毛地黄、酢浆草、紫苑、蛇莓、蒲公英等乡土草本植物潜力,引种一些如蓝花鼠尾草、婆婆纳、马蔺、马鞭草、苔草等在观赏性、生长等方面表现良好的宿根植物,加强引种、驯化和培育工作,探索多年生草本和一二年生草本的搭配利用模式,积极研究与拓展在水土保持、环境污染修复、生态恢复重建、生物多样性保育等领域的利用模式,推进草类植物在孝义市生态服务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乡土野生草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加大乡土优质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提高草种和苗木自给率。
4.4 积极发展休闲草产业
加强对草类植物的生产、生态、生活服务功能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从“小小草”到“大生产、大生态、大生活”的全方位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兼具观赏和经济效益的地方特色草产业,打造滑草场等草类休闲旅游产品,积极推进林草类康养基地建设,选用二月蓝、紫花地丁等一二年生乡土花草籽播的方式,在林下营造花期长、色彩丰富的花海景观,兴建一批林草融合的网红打卡地,全方位、多层次提升草类植物的生活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 1 ] 卢欣石.草原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 2 ] 岳桂华.500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 3 ] 周肖红.香山公园草坪与地被植物现状及评价[J].北京园林,1998(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