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迹卡尔曼滤波法估计锂离子电池的SOC

2021-07-10 07:06高博洋刘广忱张建伟王生铁
电池 2021年3期
关键词:端电压等效电路协方差

高博洋,刘广忱*,张建伟,王生铁

(1. 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2. 内蒙古自治区电能变换传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3.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等诸多优点,但有时会出现严重事故,如过充电或过放电导致电池自燃或爆炸[1]。 荷电状态(SOC)是电池管理系统(BMS)衡量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准确地估计电池的SOC,不仅能防止出现过充或过放,还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常用的电池SOC 估算方法有开路电压法、安时积分法、神经网络法和卡尔曼滤波(KF)法等[2-3]。 对于电池这样的非线性系统,目前大多采用改进的KF 算法对SOC 进行估计[4-6]。 锂离子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比较复杂,必须建立合适的模型,将锂离子电池内部和外部工作特性联系起来[7]。 目前常用的模型主要有电化学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耦合模型和等效电路模型等4 类。

本文作者选择二阶RC 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电池进行大量充放电实验得到的数据,离线辨识出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利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法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法对电池SOC 进行估计。 通过对比仿真,验证UKF 法对锂离子电池SOC 估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1 模型建立和参数辨识

1.1 电池模型的选取

大量实验表明,二阶RC 等效电路模型与三阶或更高阶模型的精度差别不大,计算量相对较小,又比Thevenin 等效电路模型精度高,还很好地模拟电池不同的极化特征,因此,实验选用图1 所示的二阶RC 模型作为研究模型。

图1 二阶RC 等效电路模型Fig.1 Second-order RC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图1 中:Uoc为开路电压;R0为欧姆内阻;I为流过电阻R0的电流;Uout为端电压;C1和C2分别为两个极化电容;R1和R2分别为两个极化内阻。 得到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1)-(3)中:U1为极化回路R1C1两端的电压;U2为极化回路R2C2两端的电压;t为充放电时间。

结合安时估计法,SOC 定义如式(4)所示。

式(4)中:S0、Sts分别是初始和ts时刻的SOC 值;Qv是额定容量;ηi是库仑效率;i为ts时刻的电流。

将电池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离散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为:

式(5)-(6)中:t为采样时间;k表示时刻;Ik为系统工作电流;wk为系统过程噪声;S为SOC 值。

1.2 电池模型参数离线辨识

二阶RC 等效电路模型需辨识的参数有:开路电压Uoc、欧姆内阻R0、极化内阻R1和R2、极化电容C1和C2等。

对满充电池进行脉冲放电,测量每次脉冲放电后的Uoc,对放电实验得到的SOC 和Uoc关系进行非线性拟合,可以辨识Uoc。 实验对象为3 只LGABC21865 型钴酸锂锂离子电池(南京产,额定容量为2.8 Ah)串联组成的电池组。 实验步骤为:在室温环境下,以1.00C(2.80 A)恒流充电至12.6 V,转恒压充电至电流小于0.05C(0.14 A),此时电池视为已充满。 以0.20C放电15 min,放出额定容量的5%,静置30 min,得到开路电压,再重复放电过程1 次,此时SOC=0.90;然后以0.20C放电30 min,静置30 min,重复此过程8 次,此时SOC=0.10;记录每次静置后的电压,最后,以0.20C放电15 min,静置30 min,此时SOC=0.05。 根据所得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6 阶多项式拟合[8],Uoc-SOC 拟合的关系曲线如图2 所示。

图2 Uoc 与SOC 的关系Fig.2 Relation between Uoc and SOC

从图2 可知,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基本一致,说明采用6阶多项式的拟合度较高,有助于提高SOC 的估计精度。

采用脉冲放电实验来辨识模型中的其他参数,以1.00C电流放电,放电时间为3 min,电池放出额定容量(2.8 Ah)的5%,此时电池SOC=0.95,静置30 min;再重复放电过程1次,此时SOC=0.90;以1.00C放电6 min,静置30 min,重复此过程8 次,此时SOC=0.10;最后,以1.00C放电3 min,静置30 min,此时SOC=0.05。 SOC=0.80 时,脉冲放电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3 所示。

图3 脉冲放电电流与端电压Fig.3 Current and terminal voltage of pulse discharge

从图3 可知,电池在放电开始或放电结束的瞬间,端电压都会发生突变,此现象是由欧姆内阻R0引起的,R0的计算公式为:

式(7)中:UA、UB、UC和UD为图3(a)中相应各点处的端电压值。

电池在脉冲放电结束后,从C 点到静置时间E 点的响应可视为电路的零输入电压响应。 利用Origin 软件对图3 中的DE 段进行二阶指数拟合,拟合曲线如图4 所示。

图4 DE 段端电压的拟合曲线Fig.4 Fitting curve of terminal voltage in DE section

拟合公式如式(8)所示:

式(8)中:y等效为端电压;y0等效为开路电压;A1等效为极化回路R1C1两端电压的负值;A2等效为极化回路R2C2两端电压的负值;t1、t2为极化时间常数;e 为自然常数。

根据式(8),并结合电路的零输入电压响应,得到模型的各参数值,如表1 所示。

表1 电池模型参数离线辨识结果Table 1 Offlin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battery model parameters

1.3 模型验证

在MATLAB 中建立二阶RC 等效电路仿真模型,根据得到的模型参数及实验得到的电压和电流数据,验证离线辨识模型参数的准确性。 仿真验证结果如图5 所示。

图5 脉冲放电仿真结果Fig.5 Simulation results of pulse discharge

从图5 可知,测量电压与仿真电压曲线在17 040 s 之前基本吻合,但之后两者的差别较大;同样,从误差曲线可知,在17 040 s 前,误差(E)在[-0.04 V,0.04 V]区间内上下波动,说明在此区间内测量值与仿真值差别很小;在17 040 s后,测量值与仿真值差距急剧增大,主要原因是:当电池放电到截止电压附近时,端电压下降速度急剧加快,且此时放出的电量很少,另外,利用安时积分法计算时,放电时间越长,误差积累越大。 从整体来看,采用离线辨识法辨识出的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能较好地模拟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特性。

2 电池SOC 估计

KF 法一般针对线性系统,对于电池这样的非线性系统不再适用,因此,实验采用EKF、UKF 法等改进的KF 法对电池SOC 进行估计。

EKF 法在计算时,首先要对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再利用KF 法完成对状态的预估。

非线性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方程一般为:

式(9)-(10)中:yk为k时刻的输出值;xk为k时刻的状态变量;uk为系统的控制输入变量;vk为系统观测噪声;f(xk,uk)为系统的非线性状态转移函数;g(xk,uk)为系统的非线性观测函数。

将f(xk,uk)和g(xk,uk)非线性离散系统局部线性化后,对式(5)按一阶泰勒级数展开,得到模型线性化处理后的状态转移矩阵Ak、输入矩阵Bk、输出矩阵Ck和前馈矩阵Dk:

线性化处理后的离散模型为:

将模型线性化处理后,再根据KF 法的递推步骤,完成对锂离子电池SOC 的估计。

UKF 法的核心是无迹(UT)变换,UT 变换的关键是确定σ采样点个数、位置和对应的权值。

基于UT 变换及式(9)、(10)的非线性系统,UKF 法实现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初始化状态变量的均值x与协方差P

式(17)中:E为期望值;下标0 为初始状态。

②经UT 变换,获取2n+1 个σ采样点

式(18)中:Xk-1为构造的点集;λ为尺度调节因子。

③计算状态变量的状态协方差矩阵

式(20)-(21)中:Wm为均值权重;Wc为对应的协方差权重;Qk为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

④计算系统观测的均值

⑤计算系统观测的互协方差矩阵和协方差矩阵

式(25)中:Rk为观测噪声协方差矩阵。

⑥计算卡尔曼增益K

⑦更新系统的状态矩阵和误差协方差矩阵

与EKF 法相比,UKF 法无需对非线性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可直接代入非线性形式的电池模型,进行SOC 估算,减小系统估计误差,提高算法的精度。

3 仿真与结果分析

有关EKF 法的研究较深入,为突出UKF 法的优越性,在MATLAB/Simulink 环境下,分别搭建基于EKF 法和UKF 法的锂离子电池SOC 估计仿真模型,并对比两种算法模型的精度。 仿真验证采用脉冲放电和恒流放电等两种工况。

3.1 脉冲放电工况下的SOC 估计

仿真结果如图6 所示。

图6 脉冲放电工况下SOC 估计曲线Fig.6 SOC estimation curves at pulse discharge condition

从图6 可知,在仿真初始阶段,由于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还未达到稳定状态,估计结果波动都比较大,但随着放电的进行,仿真误差逐渐减小并趋近于0。 EKF 法估计的整体误差稳定在0.04 以内,而UKF 法估计的整体误差稳定在0.01 以内,原因是UKF 法无需对非线性函数进行局部线性化处理,可以直接代入非线性形式的电池模型中进行SOC 估算,提高了算法的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UKF 法的精确性较好,对误差有良好的矫正性。

3.2 恒流放电工况下的SOC 估计

在常温下,利用电池测试实验平台对满充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恒流放电实验,放电电流为0.50C,当电池放电到截止电压时,停止放电。 采集放电过程的端电压、放电电流与放电容量,与仿真结果对比,如图7 所示。

图7 恒流放电工况下SOC 估计曲线Fig.7 SOC estimation curves at galvanostatic discharge condition

从图7 可知,仿真开始时,恒流放电工况仿真结果与脉冲放电工况一样,波动都比较大,但随着放电的进行,仿真误差逐渐减小并趋近0。 EKF 法估计的整体误差稳定在0.012以内,UKF 法估计的整体误差稳定在0.007 以内,再次证明利用UKF 法对电池SOC 进行估计,精确度较高。

4 结论

本文作者首先建立电池二阶RC 等效电路模型,并通过脉冲放电工况实验获得放电端电压曲线,再对端电压曲线进行二阶指数拟合,经计算获取模型离线辨识参数,验证搭建仿真模型验证离线辨识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分别研究EKF法和UKF 法的基本原理,并进行详细介绍;再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基于EKF 法和UKF 法的电池SOC 估计仿真模型,并分别采用脉冲放电和恒流放电等两种放电工况,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及算法精度。

从仿真结果可知,对于脉冲放电实验,EKF 法估计整体误差稳定在0.04 以内,而UKF 法估计整体误差稳定在0.01以内。 对于恒流放电实验,EKF 法估计整体误差稳定在0.012 以内,UKF 法估计整体误差稳定在0.007 以内。 相比于EKF 法,UKF 法估计精度更高,收敛性更好,因此UKF 法可以更好地满足电池估计的要求。

猜你喜欢
端电压等效电路协方差
考虑端部效应的同心笼次级直线双馈电机等效电路
用于检验散斑协方差矩阵估计性能的白化度评价方法
励磁调节器PT回路故障后机端电压变化分析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锂离子电池组充电均衡电路及其均衡策略研究
人工心脏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非导通相端电压分析
二维随机变量边缘分布函数的教学探索
不确定系统改进的鲁棒协方差交叉融合稳态Kalman预报器
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电磁转矩计算方法
浅析RLC 串联电路中输出端电压和频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