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竹节提梁”的造型艺术

2021-07-10 08:1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竹节壶盖竹叶

庄 程

宜兴不仅是中国陶都同时也是竹的海洋,从古至今关于竹的创作就数不胜数,古有文人雅士关于竹的诗词歌赋,现有许多关于竹的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古至今关于竹的紫砂壶当然也是种类造型繁多,竹子高洁挺拔的形象通过紫砂艺人的理解赋予紫砂技艺设计成了一款款精致有趣的竹壶,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紫砂文化与竹文化互相融合,妙趣横生,让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也表现出人们逐渐对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喜爱,审美与艺术眼光的提升,是对中华文化自然生化的艺术精神。不管是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是清代郑板桥笔下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无不展现出竹子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与竹子坚韧不拔,中空外直的美好品质。把竹作为创作理念制作的紫砂壶可以说是造型精美细巧,耐人寻味,妙趣横生,整体秀美典雅的气质让人不得不感叹竹子苍劲的风姿,一把竹壶在手把玩乐趣无穷,一阵清风徐来,让人心旷神怡。

紫砂“竹节提梁”从名字上看顾名思义就是将提梁壶融入了竹元素,整体造型典雅清秀,质朴又不失惊艳,体现出了竹子的苍劲有力,节节高升的气质,让看见这把壶的人都雅兴大起,把玩与手中游刃有余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在这把壶的细节之处就是每一段的竹节造型,工艺手法尤为重要,每一段竹节的线条处理与造型都干净利落,整体感也特别强,互相结合无不展现这把壶的古朴淡雅之风。

《竹节提梁》

这件紫砂壶在制作工艺方面非常考究紫砂艺人的紫砂技艺,难度非常大,细致的地方也是出奇的精致,制作这把壶不仅要有精湛的紫砂技艺,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心平气和,情感丰富,才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壶身是扁圆形的两节竹节作为壶身造型,两端竹节的中间部分向边上胥出一个短小的壶嘴,蓄势而出,自然向上,出水爽利,一泻千里。壶盖上的壶钮也是竹节形状,竹节形的提梁从壶肩向上胥出,形成一个圆弧形,虚实结合,空间感非常好,竹节造型与整壶呼应,处处点题,壶盖上围绕着壶钮的是几片竹叶,仿佛是微风拂过,片片竹叶摇曳,生机涌动,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其中,意境之美油然而生。整壶以圆形提梁作为造型基础,在这基础之上细节之处都用竹节刻画,线条明朗清爽,虚实空间感强,竹节与竹叶动静结合,处处都是这把壶精彩之处,更显这件作品的端庄大气、典雅稳重。造型简练却又不简单,每一处的线条与块面都过渡自然流畅,是一件紫砂工艺功底绝佳的经典用心制之作。这样一把紫砂“竹节提梁”泡一壶宜兴红茶,品茗其中就感觉清风竹影,云淡风轻,淡泊名利那股悠然自得的生活缓缓而来,这样的心境就是这把壶所要变现的,这样一份情感就是对于一个人隐形的财富,忙碌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泡上一杯茶难得会感受到这种清闲与清逸。

紫砂艺术的魅力主要就是在于壶的文化内涵,第一眼吸引的可能是一把壶的造型,但是引起情感共鸣的就是一把壶的蕴含与韵味了。紫砂文化在经历了几百年来的传承与努力后,才有了现今的地位,逐渐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艺术风格,也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文化中,影响到我们生活中,才让紫砂艺术能够流传至今,在当下时代坐拥一席之地,独树一帜。每一位紫砂艺人都要不断创新,提升自己的素质与审美,把我们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艺术不断发扬下去。

猜你喜欢
竹节壶盖竹叶
伪造的情书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竹节人”中说“趣味”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