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7-10 05:28张强泽亓佳慧谢学生秦飞亓强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孔镜腰椎间盘炎性

张强泽 亓佳慧 谢学生 秦飞 亓强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人民医院疼痛科,山东,济南271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因腰椎间盘劳损出现退行性改变或外力造成纤维环破裂和髓核脱出,刺激压迫神经组织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等症状[1⁃2]。多数患者刚开始为腰部疼痛,但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行走困难等障碍[3]。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腰椎功能。据研究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同时机体内的细胞因子水平也产生了变化,其中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本研究就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5];②保守治疗无效者;③腰椎间盘高度≧原高度50%,直腿抬高试验<30℃者[6]。排除标准:①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者;②有其他腰椎疾病者;③有精神障碍者;④有感染、免疫性疾病者。根据医嘱中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和实验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各56 例。对照组男38 例,女18 例;年龄平均(40.36±3.52)岁。实验组男39 例,女17 例;年龄平均(39.64±3.21)岁。另选取60 例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其中男40 例,女20 例;年龄平均(41.32±3.09)岁。三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步骤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将腹部垫空,使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在C 臂X 线机下定位病变腰椎间隙,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后,操作者在患者后路正中棘突作一4~6 cm 小切口,逐层切开背部组织,显露并观察椎板及病变椎间隙,取出残留髓核组织,常规放置脂肪块及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

实验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患者同取俯卧位,腹部稍后突,常规手术消毒铺巾,在C 臂X线机下透视定位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后将5~15 mL 亚甲蓝(生产厂家: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2 mL;国药准字:H20083164)造影剂注入,围绕导针打开切口,保护出口神经根,将工作套管和椎间孔镜置入椎间孔中,观察椎间盘病变部位,使用髓核钳取出蓝染病变髓核,清除多余组织,观察有无神经根管狭窄等情况,采用射频热凝法止血,取出工作套管,缝合伤口。

术后两组患者均需接受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引流管在48 h 后拔除。

1.3 观察指标

1.3.1 应激指标

采用钼酸铵法测定血清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过氧化氢还原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

1.3.2 炎性因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7]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患者入院第1 天及术后1 个月抽取其静脉血5 mL,3 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分离血清,置于-80℃低温保存待检。所有试剂盒均由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相关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3 疗效判定[8]

各指标达到正常范围,直腿抬高试验>70%者为治愈;各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直腿抬高试验60%~70%者为显效;各指标较术前改善,直腿抬高试验50%~60%者为有效;各指标较前无变化,直腿抬高试验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并发症:包括感染、神经功能短暂性缺失、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人群间炎性因子及应激指标比较

健康组TNF⁃α、IL⁃1、IL⁃6 等炎性因子及ROS、MDA、MPO 等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群间炎性因子及应激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stress indexes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s)

表1 不同人群间炎性因子及应激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stress indexes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s)

注:与健康组相比,aP<0.05;与实验组组比,bP<0.05。

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健康组F 值P 值n 炎性因子应激指标56 56 60--TNF⁃α(pg/mL)60.12±13.26ab 59.36±13.36a 15.29±9.48 263.18<0.001 IL⁃1(pg/mL)78.59±9.07ab 78.86±8.96a 17.55±5.10 1179.54<0.001 IL⁃6(ng/mL)1.94±0.28ab 1.96±0.30a 0.51±0.06 1591.44<0.001 ROS(μmol/L)646.42±9.85ab 647.37±9.87a 100.16±5.96 1775.48<0.001 MDA(umol/L)9.48±0.29ab 9.41±0.26a 3.33±0.18 2039.03<0.001 MPO(ng/mL)4.59±0.27ab 4.49±0.59a 1.39±0.58 7692.32<0.001

2.2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ROS、MDA 及MP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ROS、MDA 及MPO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ROS、MDA 及MPO 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OS,MDA and MPO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表2 两组患者ROS、MDA 及MPO 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OS,MDA and MPO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值P 值n 56 56--ROS(μmol/L)术前646.42±9.85 647.37±9.87 0.510 0.611术后425.22±10.59a 267.15±10.19a 80.488 0.001 MDA(μmol/L)术前9.48±0.29 9.41±0.26 1.345 0.181术后7.03±0.16a 4.37±0.21a 75.398 0.001 MPO(ng/mL)术前4.59±0.27 4.49±0.59 1.153 0.251术后2.59±0.12a 1.47±0.63a 13.069 0.001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TNF⁃α、IL⁃1、IL⁃6 等炎性因子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NF⁃α、IL⁃1、IL⁃6 等炎性因子的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2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2 groups(±s)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值P 值n 56 56--TNF⁃α(pg/mL)术前60.12±13.26 59.36±13.36 0.285 0.776术后25.74±8.18a 16.32±9.23a 5.401 0.001 IL⁃1(pg/mL)术前78.59±9.07 78.86±8.96 0.150 0.881术后32.68±4.59a 19.55±5.10a 13.531 0.001 IL⁃6(ng/mL)术前1.94±0.28 1.96±0.30 0.345 0.731术后0.82±0.15a 0.51±0.11a 11.784 0.001

2.4 临床疗效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 of patients[n(%)]

2.5 并发症

对照组并发症率与实验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2 groups[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组织退行性病变而引起的疾病[9⁃10]。腰椎是人体行动的核心支撑力,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疼痛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

石化洋[11]、齐文斌等学者[12]研究报道,氧化应激反应参与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病情发展的病理损伤过程,ROS、MDA 及MPO 属于中性粒细胞活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反应中的神经细胞毒性物质,在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时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可作为疾病进展及转归的观察指标。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机体常由于受到环境刺激,导致氧化和抗氧化之间平衡失调,引起氧化应激状态,最终导致细胞和组织氧化损伤或死亡。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还能降低患者术后的应激状态,在临床治疗中逐渐被广泛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作为微创手术,能够减轻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力,降低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恢复[13]。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手术创伤与应激反应程度呈现正相关性,其中ROS、MDA、MPO 等物质均是典型的应激因子,手术的刺激和麻醉药物影响均会导致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14]。国内研究指出,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炎性因子水平关系十分紧密,炎性因子水平越高,对中枢、免疫等重要系统产生的有害影响越大,导致患者机体对疾病的耐受能力下降,病情加重,难以痊愈[15]。

本研究结果说明腰突患者发病时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应激指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中作用更为显著,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ROS、MDA、MPO 水平的增高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机体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大量糖原分解释放进入血液,反应性刺激了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而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可以更为有效地缓解机体的全身应激反应,减少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及临床症状,加快全面康复,侧面反应ROS、MDA、MPO 水平能够作为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手术创口越大,越不利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恢复,容易造成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进一步突显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优势。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疗效佳,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孔镜腰椎间盘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