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东升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医院影像科 黑龙江 双鸭山 155620)
骨科常见疾病中肋骨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最近几年,由于受到高处坠落、车祸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肋骨骨折疾病的概率以逐渐升高的趋势呈现,立即通过有效的检查方法诊断疾病,且开展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促使患者的治疗预后得到明显改善[1]。目前,临床用于肋骨骨折疾病有着较多的检查方法,常见DR胸片诊断,有着价格低廉、快捷、简单等优势,在诊断肋骨骨折疾病中的临床价值较高[2]。但是由于受到胸廓生理结构特征的影响,在开展DR胸片诊断期间极易发生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从而延误病情,所以,及时寻求另外的诊断方式提升诊断准确率是非常必要的。伴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在肋骨骨折疾病中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诊断能够提升检出率,加上有着诊断快、分辨率高等优势,能够明确地诊断病例,为患者后期持续开展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分别采取16层螺旋CT、DR进行诊断,现将诊断效果总结如下。
资料收集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集此阶段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2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0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年龄平均值为(50.12±5.52)岁;受伤因素如下:重物压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20例,直接暴力打击伤23例,交通事故伤21例;受伤到手术时间为1 h~15 d,平均时间为(8.15±1.01)d;患者临床以呼吸困难、无法承受重力、咳嗽时加重疼痛、胸痛等表现为主;少数合并血气胸、肺部挫裂伤患者会出现咯血、呼吸困难、气急等表现;所有患者均有着清晰的影像学检查图像,有着完善的信息;未将合并精神疾病、躁动无法配合检查、资料不全的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之中。
(1)DR胸片检查:本组72例肋骨骨折研究对象在进入医院后立即开展受伤位置疼痛肋骨切线位检查以及胸部正位摄片检查,选择Neusoft(DR)作为检查仪器,选择自动曝光的模式,根据患者的体位自动调整机器。要求患者以常规站立位的体位开展检查,通过分析患者的疾病确定仰卧位体位的摄片位置,标记好切线,要求患者在摄片期间需要以闭气的状态维持。
(2)16层螺旋CT:选择沈阳东软16层螺旋CT机作为检查仪器,螺距参数设置为1 mm,层厚参数设置为2 mm,电流参数设置为200 mA,电压设置为120 kV。完成参数的设置之后要求患者选择仰卧位体位,且在闭气的情况下开展CT扫描,扫描的时间控制在13~20 s之间,从锁骨上缘作为起点,直到骼骨翼上缘的位置,通过VRT技术开展三维重建,通过切割技术对多余骨结构作切割处理,从而获取骨结构成像图,同时合理的调整图像的角度,为最佳图像效果的呈现提供帮助。在具体的检查期间需要选择至少2名有着丰富影像学检查经验的医生判断诊断图像,从而获得准确的影像学诊断结果,为诊断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综合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诊断,分析肋骨骨折的水平节段、骨折段位以及骨折类型等。诊断金标准以最终确诊结果为主,对比16层螺旋CT、DR用于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漏诊率。
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对比进行分析统计,以率(%)表示计数数据,以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72例肋骨骨折患者单发骨折为30例,占41.67%,多发骨折为42例,占58.33%;肋骨段位在1段~3段为15例,占20.83%,肋骨段位在4段~10段为53例,占73.61%;肋骨段位在11段~12段为4例,占5.56%;水平节段在前肋骨的为16例,占22.22%,水平节段在腋段骨为40例,占55.56%,水平节段在后肋骨为16例,占22.22%。
DR检查中60例确诊,12例漏诊,16层螺旋CT检查中69例确诊,3例漏诊,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病例数、漏诊病例数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及漏诊率[n(%)]
肋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肋软骨以及肋骨,第1~7对的肋骨前端软骨连接胸骨,属于真肋,第8~10对肋骨前端软骨连接上位肋软骨,变成肋弓形态,属于假肋,第11~12对肋骨前端在腹壁肌层中游离,属于浮肋。上位肋骨为第1~3对肋骨,处于较短对的状态,肩胛骨与锁骨可有效的保护,下位肋骨为第11~12对,在骨游离的情况下,有着较大的活动度,不容易出现骨折的情况,但是第4~8对肋骨有着较大的曲度,且不受到任何保护,一旦受到外力的撞击则会出现骨折症状,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肋骨对于心肺等脏器组织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若出现损伤症状则会引起骨折,会导致患者丧失胸部骨支持功能,从而影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最终死亡[4]。所以,对肋骨股骨的性质以及部位进行准确诊断,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DR胸片检查由于经济性强、操作简单等优势,被广泛的用于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中。DR胸片和普通X射线相比能够在根本上变化X光照相的方式,能够在计算机中显示以及储存有效的图像,同时可对图像对比度进行调整,和X光照片相比有着清晰的成像,对于骨小梁骨折的显示优势较为明显[5]。但是因为肋骨的解剖学特征较为不明显,利用DR进行检查时不能同时清晰地显示扭转弯曲状态的肋骨,部分轻微线样骨折、肋软骨骨折、腋中线、膈下等骨折也极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的情况。16层螺旋CT诊断有着快捷操作的优势,患者需要在一次屏气的状态下短时间内实现胸部扫描的诊断,适合用于急诊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加上16层螺旋CT有着较高的分辨率,后期处理有着相对强大的功能,能够分别开展容积再现重组、多平面重组等工作,对肋骨骨折端移位、肋骨骨折线给予清晰的展示,同时对肋骨周边软组织情况也可清晰地展示[6]。曲面重建主要是顺着相关的曲线重组图像,而曲面重组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在扫描期间其他组织并不会产生干扰,获取的空间解剖结构较为满意,所以曲面重组成像有着相对重大的意义。16层螺旋CT还可发挥分辨率高、扫描快捷、容积扫描范围广等优势,能够使疾病的误诊率、漏诊率明显降低[7]。加上开展16层螺旋CT诊断期间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关的数据,医生获取的诊断信息较大,不仅能够诊断肋骨组织,还可更好地诊断脂肪组织以及软组织[8]。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和DR胸片诊断相比,16层螺旋CT用于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其漏诊率较低(P<0.05)。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用于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准确、快速的检查结果,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避免漏诊及误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