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俊
(盐城市大丰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100)
在临床常见脊柱病变中,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均十分常见。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骨结核,在肺外结核中所占比约15%、在结核病中所占比约2%[1]。目前临床对于上述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且预后也大不相同,故此,早期进行有效诊断,早期明确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疾病预后。目前临床对于脊柱结核、脊柱肿瘤一般以穿刺活检作为诊断金标准,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受到易损伤脊髓、损伤人体神经、有创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而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MRI检查受到临床广泛应用,且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具体内容见下文。
将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36例脊柱病变患者(其中脊柱肿瘤18例、脊柱结核18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纳入标准:(1)经术前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或脊柱肿瘤;(2)各项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精神疾病者;(2)排除处于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脊柱肿瘤患者年龄18~83岁之间,年龄平均值(50.12±11.03)岁,其中男9例、女9例;病程1周~3年,平均病程(1.65±1.03)年。脊柱结核患者年龄19~83岁之间,年龄平均值(50.85±11.52)岁,其中男10例、女8例;病程2周~3年,平均病程(2.02±1.05)年。所有患者均以活动受限、存在低热盗汗、胸背和腰骶部疼痛等作为临床表现。两组性别、年龄等各项基本资料的比较中,P>0.05则提示此次数据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具体内容:选择1.5T超导磁共振机,型号为Simens Tnoves,进行SE序列T1WI、T2WI以及STIR扫描,并进行冠状面、失状位、轴位成像检查,参数设置:层间距在0.5~1.0 mm、层厚在5~8 mm,T1WI:TR/TE=460~190/12 ms、T2WI:TR/TE=3 200~4 000/100~120 ms,STIR:TR/TE=2 000~2 200/35~120 ms,选择马根维显对比剂,共20 mL,生产公司为先灵公司所产。
(1)分析病变累及范围;(2)分析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椎体和附件:18例肿瘤患者中,累及颈椎3例、胸椎3例、腰椎10例、骶椎1例、多脊柱段受累1例;累及椎体3例、累及附件2例、椎体和附件均受累有13例;18例结核患者中,累及胸椎5例、累及胸腰段4例、累及腰椎5例、累及腰骶椎4例。
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诊断脊柱肿瘤/结核34例、非脊柱肿瘤/结核2例;磁共振成像诊断30例、非脊柱肿瘤/结核6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敏感度为88.24%,特异度为100%,漏诊率为11.76%,误诊率为0。见表1。
表1 分析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n(%)]
脊柱结核、脊柱肿瘤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均是脊柱病变,大多数脊柱肿瘤一般均为转移瘤,难以找到患者的原发病灶;而脊柱结核发病率主要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常见的发病人群为青壮年。脊柱肿瘤、脊柱结核患者均伴有乏力、疼痛等症状,上述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因此术前鉴别诊断十分困难,临床误诊较为常见[3]。穿刺活检一般是诊断脊柱肿瘤患者、脊柱结核患者的金标准,但是若患者采取穿刺活检,容易导致患者自身痛苦、医疗费用增加,穿刺活检也是一种有创的操作,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神经损伤、脊髓损伤风险,同时采用穿刺活检获取患者的病变组织量较少,一般伴有假阴性可能。因此对于脊柱结核或者脊柱肿瘤患者实施术前穿刺活检不合理。
研究发现[4],临床对于骨肿瘤的诊断一般是依靠病人的发病部位、骨的改变模式、年龄、肿瘤的组织特征、骨膜反应的模式等,而是否能够准确显示骨膜反应的模式、肿瘤的组织特征、骨的改变模式现已成为MRI对脊柱肿瘤在内的骨肿瘤影像诊断中价值大小的标志,同时也是骨肿瘤影像诊断的关键。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主要以依据椎体和附件的改变、椎旁软组织的改变、椎间盘受累情况等,也是骨肿瘤影像诊断的关键。MRI在脊柱肿瘤和结核鉴别中的优势:(1)椎体:能够将椎体异常清晰显示,即便无骨质破坏,仅伴有骨髓异常的改变也能够清晰显示。(2)椎间盘:研究发现[5],多数脊柱肿瘤均存在椎间盘未受累情况,而椎间盘受累所致椎间隙狭窄是脊柱结核的重要特点。MRI能够将椎间盘是否受累进行充分显示,即使是椎间盘受累未引起椎间隙狭窄,仅伴有椎间盘的炎性改变,MRI也能够进行明确显示,与其他影像学相比具有明显优势。(3)软组织:虽然结核和肿瘤均存在软组织异常情况,但有无脓肿形成作为脊柱肿瘤和结合的重要鉴别点之一,而通过借助对比剂,能对有无脓肿形成和脓肿的部位以及形态进行明确判断。
而对于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一般实施影像学检查,通过实施MRI诊断,利于患者对脊柱良恶性进行病变,当患者发生溶骨病变后,在SE序列一般以T1WI低信号作为主要表现,而FSE序列的T2WI以高信号或者等信号作为主要表现,在STIR序列则以高信号作为主要表现,若患者为成骨性病变、则呈现为低信号,若患者为混合型病变、则由于成分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表现。MRI具有多种优势,例如分辨率高,具有多参数、多层面、多方位成像,对于硬膜、椎间盘、神经根、脊髓、软组织等解剖结构能清晰显示,已经成为鉴别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的常见影像学诊断方式。骨肿瘤诊断一般是根据患者骨部位、骨膜反应模式、肿瘤组织特点等,该项诊断方式能否对骨膜反应模式、骨改变模式准确反映,已经成为了诊断的重点,也是诊断骨肿瘤影像学关键。脊柱结核的诊断一般是根据患者椎间盘受累情况、椎旁软组织改变、患者椎体改变、患者椎旁软组织改变等情况,而能否对患者附件改变、椎间盘受累、椎旁软组织改变准确显示,已经成为诊断中的标准。通过实施MRI诊断,取得显著效果,在诊断过程中存在多种优势:(1)椎体:通过清晰反映患者椎体异常情况,能对患者有无骨质破坏及时进行反映,还能反映患者骨髓异常。(2)椎间盘:椎间盘未受累是诊断脊柱肿瘤患者的特点,同时脊柱结核特点为患者椎间隙狭窄,对于椎间盘炎性改变通过采用MRI能明确诊断;(3)软组织:虽然结核和肿瘤均伴有软组织异常等情况,但是患者有无脓肿形成为脊柱结核患者和脊柱肿瘤患者重要的鉴别点之一,通过在诊断过程中实施对比剂,能明确判定对脓肿的部位、形态;(4)血供情况: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在观察强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强化模式能对病灶血供情况直接反映,而肿瘤增强、脊柱结核增强后,患者病灶呈现不同混杂,说明肿瘤、结核血供不均匀。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准确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