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联合常规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评估价值

2021-07-10 06:43邵旭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肥厚型心尖心动图

邵旭红

(常州市德安医院特诊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thy, APH)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表型,病变部位主要发生于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以下心肌即前侧壁的心尖处。本病临床较为少见,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典型的胸闷、心前区域性疼痛、气短以及心悸等症状[1],导致诊断困难。心电图(ECG)是目前检查个体心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但其在检查APH时会出现倒置T波以及ST段下移等表现,因此常常被临床误诊为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UCG)在诊断典型性肥厚型心肌病时,可以清楚地显现出心肌在形态学上的变化,但UCG检查时容易忽略心尖处病变而导致本病的漏诊[2]。笔者选取50例APH患者采取ECG与UCG联合检查,旨在探讨两种检查手段联合对APH的评估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9月常州市德安医院收治的50例APH确诊患者作为APH组。纳入标准:(1)符合我国A P H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男女不限,年龄18~60岁;(3)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尿毒症以及其他重大疾病者;处在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妇女。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5例为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与APH组相匹配,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与APH组相同。APH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3.12±2.29)岁;心尖室壁厚度>15 mm者23例,13~15 mm者27例。健康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50~60岁,平均年龄(52.63±2.0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1)UCG检查。设备:KAI-X10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受检者取左侧卧位,观察受检者左心室血流等情况,同时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室缩短分数(FS)、室间隔的厚度(IVS)、心尖的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晚期充盈峰速(A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舒张早期充盈峰速(E峰)。(2)ECG检查。设备:12导联心电图检测仪。检测受检者的ST段振幅以及R波,正向波形的高度是水平线上缘与波顶之间的垂直距离,负向波形的高度是水平线上缘与波底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最长值时选取在QRS波内与QT间期。

1.3 观察指标

UCG观察指标包括LAD、AVPW、LVDD、LVEF、A峰、心尖厚度、IVS、LVDS、FS、E峰等;ECG观察指标包括12导联总ΣQRS、SV1+RV5、SV3+RaVL、RV2+SV1、RV3+SV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 P S 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UCG 检查指标比较

APH组患者LAD、LVPW、A峰、心尖厚度、IVS、E峰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的LVEF、LVDD、LVDS以及F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UCG检查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UCG检查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LAD/mm LVPW/mm LVDD/mm LVEF/%APH组 50 40.10±3.29 10.88±2.33 47.41±4.24 66.20±2.77健康对照组 35 31.49±2.82 8.78±1.89 46.81±4.62 65.96±3.38 t 30.867 4.279 0.639 0.330 P<0.001 <0.001 0.526 0.736

表1(续)

2.2 两组ECG检查指标比较

APH组患者心电图表现特征为:T波存在明显的倒置现象,R波增高,同时T波随着ST段明显下移。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心电图检查表现特征为:胸前导联都呈现钝圆形,而其他导联都呈地平、双向或者倒置;V4~V6导联向上,而aVR导联则向下;P波时间小于0.12s,肢体导联小于0.25 mV,胸导联小于0.2 mV。APH组患者的SV1+RV5、SV3+RaVL、12导联总ΣQRS、RV2+SV1、RV3+SV1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ECG检查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ECG检查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SV3+RaVL SV1+RV5 12导联总ΣQRS APH组 50 1.59±0.77 4.22±0.97 21.66±7.31健康对照组 35 1.13±0.36 2.16±0.66 13.54±3.39 t 3.088 10.589 5.997 P 0.003 <0.001 <0.001组别 例数 RV2+ SV1 RV3+SV1 APH组 50 2.72±0.71 3.45±1.32健康对照组 35 1.42±0.43 1.78±0.49 t 9.461 7.082 P<0.001 <0.001

3 讨论

据调查统计,约有2%左右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病理实质为心尖肥厚型范畴,发病年龄多在50岁上下,男性患者居多[3]。此类患者由于肥厚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心尖处,而心脏其他地方则无明显肥厚表现,多数患者可伴有心电图改变[7],这些改变主要包括左胸导联R波以及V3~V6导联明显增幅,ST段改变,且多以下移为主,胸导联T波可出现倒置。但仅仅心电图无法显示血流情况,故单纯心电图误诊概率极大[4]。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检查心功能以及心脏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技术,其可以观察到心尖肥厚在形态学上变化情况,但缺点是容易忽略心尖处病变而导致漏诊,对临床诊疗不利。

本次研究通过观察APH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心动图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上的差异,以探讨两种检查手段联合对APH的评估价值。研究结果显示,APH组患者的ECG 检查多表现为T波倒置,R波振幅增加,ST段则出现下移明显,这与孙晓雯等[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APH组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心尖厚度、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舒张早期充盈峰速,以及SV1+RV5、SV3+RaVL、12导联总 ΣQRS、RV2+SV1、RV3+SV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与此同时,两组人群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缩短分数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可以对心尖肥厚进行有效评估。笔者建议临床诊疗时,对心动图检查后疑似APH患者,可以结合心脏超声检查,检查重点在于心尖部位,通常超声影像可表现为左室后下壁处以及心尖部位室间隔出现增厚,在心脏收缩期甚至可见肥厚心尖处出现一过性瘤状凸起[5-7]。

综上所述,将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联合检查,能够有效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肥厚以及左心功能,同时还能观察到患者的左心形态以及肥厚病变区域,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肥厚型心尖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欢乐过大年
超声心动图诊断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1例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甜蜜养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