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宝明
(乐陵市中医院CT室 山东 乐陵 253600)
肺炎型肺癌是一种特殊的肺癌类型[1],临床表现不具典型性,影像学表现与肺炎相似,常与肺部感染性病变混淆[2]。准确的诊断能够为肺炎性肺癌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以促进其生存率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影像学技术之一[3-4],但是常规CT平扫并不能全面显示肺炎型肺癌的内部情况,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了图像质量,可对病变解剖结构进行精确地显示,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炎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特择取40例该病患者开展研究。
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12月,所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的肺炎型肺癌患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1~66岁,年龄平均值(54.52±4.80)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咳嗽,发热7例,咳痰14例,胸闷气促12例,阵发性咳嗽伴血丝7例。纳入标准:(1)经手术或经皮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肺炎性肺癌者;(2)胸部X线显示存在斑片、大片状浸润影的患者;(3)自愿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检查前接受过抗肿瘤治疗者;(2)合并其他部位原发肿瘤者;(3)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者;(4)存在多层螺旋CT检查禁忌证者。
检查方法:仪器选用美国GE ACT 16排螺旋CT,参数设置为:管电流22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层距均为5 mm,视野为320 mm×320 mm。从胸廓入口扫描至肺底。平扫结束后,使用高压注射器以2.0~3.0 mL/s的注射速率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300 mgI/mL)1 mL/kg,延迟25~35 s,进行增强扫描。再对病变区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层厚、层间隔分别为0.75 mm、1 mm,电压为140 kV,电流为300 mA,窗宽、窗位分别为1 500 HU、-600 HU,将获得的图像数据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等重建技术对病变进行观察分析。
由两名高级职称的放射科医生进行阅片,分析肺炎性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同时观察病理特征。
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体现。
40例患者中,病灶为局限或是弥漫性分布,其中单肺发病26例,双肺发病14例。病灶范围:肺段2例,单叶12例,多叶26例。病灶位置:上叶8例,中叶7例,下叶25例。
40例患者中,共有磨玻璃型11例(27.50%),多层螺旋C T可观察到磨玻璃样稍高密度影,部分形态不规则且大小不一,边缘模糊或清晰,存在毛刺征;实变型25例(62.50%),多层螺旋C T可见C T密度高于磨玻璃影,呈枯枝状支气管充气征;混合型4例(10.00%),CT可见上述几种影像。局部分布病灶、弥漫分布病灶的影像学分型情况对比差异不大(P>0.05)。见表1。
表1 病灶影像学分型情况[n(%)]
增强表现:无明显强化15例(37.50%),不均匀强化25例(62.50%)。病灶内可观察到无强化的片状稍低密度区,实变肺的CT区间≤10 HU;病灶内不均匀强化的实变影CT值多为18~30 HU,并可观察到血管造影征,支气管僵直、走行扭曲。CT征象:支气管充气征15例(37.50%),血管造影征4例(10.00%),空泡蜂窝征为10例(25.00%)。
40例患者经病理或活检显示,腺癌28例(70.00%),腺鳞癌3例(7.50%),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22.50%),以腺癌为主,癌细胞呈柱状或杯状,影像学表现以空泡蜂窝影、实变影为主。
肺炎型肺癌在影像及病理上以非支气管阻塞性的弥漫性肺实质性浸润为表现[5],其病理基础为,起源于细支气管或肺泡的癌组织占据并填充肺泡腔,出现弥漫性癌性肺泡炎、癌性肺泡性小结节,在气腔内充满癌细胞或其黏液时,影像学显示为弥漫性实变[6],当癌组织未破坏肿瘤内支气管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当肺泡密度较低而血管密度较高时则会出现血管造影征。
多层螺旋CT同普通CT进行比较,能够不间断地采集投影数据,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分辨率,减少人体对X射线的吸收;同时多层螺旋CT能对病灶细微结构进行清晰的观察[7],并利用多种重建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能够从多个层面显示肺部、肺间质、支气管等结构,并可观察到影像学特征[8]。其中,MPR技术能够全程显示病灶,对病灶、支气管管壁及相邻组织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对病灶浸润支气管的范围、程度进行明确;MIP技术能够对钙化灶进行清晰地显示,通过CT增强扫描能够对病灶是否存在供血动脉、支气管狭窄程度进行清楚地判断[9];VR技术可对病灶的三维结构、解剖关系进行立体显示;同时高分辨率薄层扫描在显示肺部支气管间质结构、磨玻璃样病灶方面具有优势。借助多项技术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准确地对病灶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判断[10,11],最大程度避免遗漏肺部微小病灶,可为提供更加全面的影像学资料,从而能够提高肺炎性肺癌诊断准确性。
通过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可以发现,肺炎型肺癌的病灶以局限或是弥漫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肺野外周或是胸膜下;影像学分型中以实变型居多,其次为磨玻璃型;CT增强扫描以不均匀强化居多,且可检出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造影征、空泡蜂窝征。进一步研究得知,肺炎性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点:病灶累及多叶多段,靠近叶间裂处的边缘清晰;病灶形态不规则,呈斑片状影,无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出现;实变区的支气管存在牵拉情况,走行并不自然;肺泡内肿瘤细胞出现弥散性浸润,引起磨玻璃样改变。另外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炎型肺癌的类型以腺癌比例最高,且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同病理检查结果之间不相关,但是能在一定程度对病理变化进行反映。但是在多层螺旋CT诊断过程中,影像学表现同大叶性肺炎、肺炎性假瘤、局灶性肺炎等疾病存在相似之处,为了更加准确地鉴别区分肺炎型肺癌,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便于患者尽早确诊、早治疗。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值得推广应用在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