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丹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20年初,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把5G基站建设列为“新基建”建设的首要建设内容,强调要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从国家到地方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5G商用建设,5G大规模部署,相关人才需求旺盛。根据《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测算,2025年5G将提供约350万个就业机会,2030年5G将带动超过800万人就业。而传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是智能电子应用方向,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够满足通信行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5G通信方向已经成为目前电子类专业聚焦的主要方向之一。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多为4G相关的知识,实操项目大多不是基于岗位的实际任务,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均不能满足岗位招聘的需求。为了使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满足5G行业发展的需要,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以5G基站建设与维护职业等级证书为依据,并根据学校线场模式的要求,把岗位需求提炼成岗位清单,把企业资源转换为教学资源,重新设计了“书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以及就业的能力。
线场模式是基于企业生产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是富有职业特色教育的一项系统改革。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进代背景下,将“企业生产一线”与“教学现场”相融合,把企业真实环境当成育人场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线场模式背景下,要求专业要对接产业、课程要对接岗位、教学过程要对接生产过程,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不仅满足了教学培养的要求,而且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
2019-01,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1+X证书制度是一次重大的转型升级,是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为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改革提出新思路。1+X证书制度通过增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而对接企业真实岗位的专业技能需求和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使学习者通过真实的企业情景中的实际工作任务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X证书制度强调真实工作情景,线场模式也要求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所以1+X证书制度的创新模式与现场模式的基本内容高度契合,都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于企业真实环境,构建满足学习、生产、科研、创新创业等需要的育人场境,所以线场模式为1+X证书制度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5G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中国5G正处于大规模建设初期,5G相关人才的需求也随着发生新的变化。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的趋势,没有把行业的发展、企业的用人需求考虑进去。为了对接行业需求,解决传统课程设置与1+X证书对接的各种问题,以现场模式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形成岗位人才培养课程+5G基站建设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互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合作企业,与企业工程师沟通企业用人需求,了解各个岗位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及其他能力;与人力资源沟通企业招聘要求,从而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多的一个岗位是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同时与企业管理者们共同梳理该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职业能力等,形成该岗位对应的能力清单,能力清单中包含生手(对应初级)、熟手(对应中级)、能手(对应高级)所需的各项技能,如表1所示。
表1 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能力清单
根据能力清单校企共同梳理人才培养方案,整理岗位课程清单,并把5G基站建设与维护职业等级证书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将5G技术、网络架构等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构建“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3]。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大大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为了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中做、做中学”,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校企共同开发线场教材,线场教材以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为基础,把工作岗位中的一个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学习岗位知识及技能。同时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培训的需求,构建培训带动培养、培养反哺培训的培训培养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在1+X证书试点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探索出一条线场模式与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书证融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按照线场模式的要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按照全科、专科、专长三个模块来重构课程体系,全科模块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基础能力,专科模块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线场技能和线场技术,专长模块课程重在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应突出实战,基于生手—熟手—能手的职业养成规律,课程要前后关联、上下印证、相互贯通、递进上升、目标达成。在按照三模块课程重构课程体系的同时,将5G基站建设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和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线场模式的要求,使得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对接5G产业,课程内容对接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岗位,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达到“X”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符合教育部要求的“X”是对“1”的强化、拓展、补充,也有利于下一步证书学分置换等工作。1+X证书制度下培养的是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课程设置应遵循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岗位的职业养成规律,课程内容应是梯度化有层次的,可构建岗位人才培养课程+5G基站建设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互通的课程体系架构图,如图1所示。
图1中基于现场模式的思想构建了全科、专科、专长三个课程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基于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岗位的技能需求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梳理课程清单,并确定三个课程模块包含的课程。
在第二学期嵌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论”,在第四学期嵌入“5G基站建设与维护”,这两门课程是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的内容。学生在完成嵌入课程的学习后,可直接参加5G基站建设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考核,使学生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书证融通。
专业课程系统重构后,需要重构教师队伍,组成线场教学团队,此团队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企业工程师掌握行业新动态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并且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而学校教师实践经验欠缺,但理论知识功底深厚。通过构建线场教学团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
线场教学团队组建完成后,把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根据线场教材中的工作任务,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上课。上课的地点不仅仅在教室,也在企业岗位,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进行教与学,学生可在多岗位进行轮学、轮岗、论训。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不再依靠试卷考试,而是进行过程性评价考核,用企业的真实项目来考核学生。
1+X证书制度是中国近年来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对于专业与行业的深度对接、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等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条件。线场模式创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为1+X证书制度的落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用书证融通的理念重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现有课程体系中与行业发展、技术更迭脱轨的课程替换5G专业课程,将5G基站建设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岗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且组建线场教学团队、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对接岗位工作实际,加大实习、实践、实训力度,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