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在生活和工作的狭缝里,遇到一点空隙,我便临时起意,想出去寻找点什么。
寻找什么呢?似乎什么都没想好,我就手插兜里出发了。车一截一截慢慢转坐,景一处一处慢慢品味,心一圈一圈慢慢舒展。
说没想好,其实心里早有方向。那就是一路南下。因为,向东我去过上海,朝西我去过青海,往北我去过北海,就剩南方对我还是一个谜。
我没机会出去打工,出差也没到过南方大都市。特别在本地进入三九严寒之际,温暖如春的南方,对我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于是,我就目的地向南,一切都不定,什么也不赶,只是向南,肆意寻找。找冬日暖阳?找心灵透晒?找大千世界?
如果说在忙碌紧张的工作和生活里,人,交給了时间。那么,现在时间就交给了人。人控制时间,是多么轻松悠闲而珍贵的时光啊。
由于什么也不赶,我就让时间慢下来,再慢下来。来去都乘慢车,且白天坐,去时看左手边风景,回时看右手边风景,这样把车票的价值最大化,风景在路上,让心慢下来。
于是,在神奇美丽的橘子洲,我寻到了一位伟人的足迹,理解了“独立寒秋”包含的时代忧虑和历史责任,知道了“湘江北去”的现实地理意义和高瞻远瞩的建国理想,明白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所蕴含划破长空的呐喊之问、掷地有声得坚定回答以及千军万马铁蹄飞奔的场面。橘子洲本身就是一艘巨大航母,她承载着丰厚历史文化,也承载着太多湘水人脉,让一代伟人的思想扬帆远航,举旗定向,一路向北,最终建立民族大业。
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我闻到了书香,一代伟人年少时激扬文字之喜好,指点江山之大志,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在爱晚亭里在整个书院角角落落里氤氲回荡,在八百里南岳欣欣向荣,浓烈如初。被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包围、被岳麓山拥抱的岳麓书院,清净、温雅、灵气,文学氛围浓厚,是读书做学问的理想之地。踏进岳麓书院,就让人感受到一股地震波一样的文学元素和伟人魅力的冲击力;让人感受到一代伟人虽不是清华北大哲学系的,但他的先知先觉远远超出哲学系,具有哲思哲理的预见;让人感受到伟人走到哪里都留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量。在岳麓书院的每个院落里,让人体会到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就是一盏探照灯,如果一个知识分子带领一群知识分子,那就是一群探照灯聚在一起,定能照亮民族的未来。
登上书院后面的岳麓山,目之所及,群山连绵,但远没有万山。其实“万山红遍”是伟人大气磅礴的想象,暗指革命一定成功,“星火燎原”的革命前景。
继续向南,到了广州,到了我久久梦想见到的经济发达南方大都市。在从长沙到广州的慢车上,我计划要看广州的华南植物园、百万葵园主题公园、增城白水寨、广州白云山。打算两天看完,四个地方有山有水有园。
可是,到广州站一下火车,我就立即打消了去这四个地方的念头。因为广州太大,立交桥高架桥太多,两天看完这四个地方会很赶,很赶,就会很累,本没定什么目标,何必要自找累呢。这是我第一方面认识广州,太大。
在广州下车天刚擦黑,花灯初上。什么也不急,就站在车站广场,四周好好的看,像看一位久违的老朋友。我记得,我慢慢的一圈看到头,最后目光落在车站楼顶“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八个大字上。这八个大字让我对广州有了另一方面新认识,那就是处在祖国南端的沿海城市广州,曾经为祖国统一一定做出了我所未知得巨大牺牲和贡献。这改变了我对广州唯经济论的片面认识,增加了我对这座城市历史厚重感地认同。这是我第二方面认识广州,厚重。
广州人很和善,边走边问了两个人,他们详细指点我就轻松找到预定的宾馆,不贵,但条件一般,关键很拥挤。我说老板,你能不能帮我换一个稍大点的房间?可以加钱。老板操一口广州话,说这就算大的了,这是广州,寸土寸金,你以为像你家那么宽啊。我无语地笑了。这是我第三方面认识广州,拥挤。
接下来两天,我深入认识了广州的冬天,那就是温暖如春。第一天,我在火车站旁的公交总站,把所有发车线路看了一遍,锁定211路,终点是珠江口金月湾。单程一个半小时,39站。我喜欢江河,喜欢追寻江河文化。一路上,惊喜不断,意外看到了中山大学、越秀公园等,还三次跨过珠江大桥,所以,我感觉这路公交是沿珠江两岸S形路线行驶的,这正符合我想把车做到底,多看风景的愿望。在金月湾,看珠江滚滚东流,看江上帆影穿梭,看繁华都市边缘的安静祥和。去时从总站上车车票四元,回来时我沿江岸走了两站,为了多看珠江。半路上车,只需贰元。到大城市,我有很好的方向感。所以我多数坐公交,省钱又看更多稀奇儿。不赶时间,我就不坐地铁,地铁快但看不到风景。我摸住一个规律,大城市都有相同的配套设施,火车站附近一定有汽车站公交站。熟悉掌握了这些,去哪儿都方便,省时省钱。所以,到大城市我很少打的。
回时已到下午,在中山大学站,我下了车,想进学校去看看。每到一个大城市,我必看大学。我喜欢大学里的莘莘梦想,喜欢大学里丰厚的地域文化。可是,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我没能进去,很是遗憾。于是,我就在校门外摊开一张广告纸,坐看了将近一小时,看校内目之所及的人文风物,看大学生或急或慢的生活,看时代之重任在青年人眼里的影子。
第二天,我先看了几个大商场,总的感觉,拥堵和发达。
接着去了越秀公园,近距离感受冬天里的春天。公园里草木葳蕤,没有冬天一星点黄色和落寞,老人也只穿一两件衣服,极少数穿羽绒服,穿也是超薄的。各种花竞相嫣然,满城的紫色喇叭状木本花,一树树一片片开得灿然,开得繁华,开得迷人。我不认识这种花,就问一个老人,他用粤语说叫“郭根”,看到我疑问的样子,他连说三遍,我才明白叫“紫荆”。哦,原来是紫荆花,难怪那么兴旺,兴旺得征服人心。在越秀公园,我看了我自己在冬天了舒展出来的春天,看了天空每三五分钟轰鸣而过的飞机,看了早已进入小康生活的广州人如何健身养生。
天空湛蓝,清澈透明,之外无我。在公园绿茵茵肉嘟嘟的草坪上,我把鞋子、口罩、眼镜都摆开,对着阳光晾晒;把自己全身里里外外摊开,对着阳光晾晒;把五腹六脏褶皱地方都掰开,对着阳光晾晒。一觉小寐,我原打算如果有梦就梦见广州一个新的好地方,下一站就去。可是,我还是梦见的家乡小县城一个读书的地方,场景就好似前不久作协举行“诗歌是一束光”读书会的地方,就是房县西关印象之秉文书店。
在公园绿茵茵肉嘟嘟的草坪上,整理逝去的2020,突如其来的疫情,被打乱的学业、工作和生活......人们在不断调适与忙碌之间,时间被压缩再压缩,恐慌、焦虑、煎熬、希望、失望、收获以及担惊受怕,真的很累。这让我想到,做一颗小草累吗?地里的稻、黍、稷、麦、菽它们累吗?人累了,可以去陌生地方,卸下所有累赘,休息一下。它们呢?它们不能走啊。我又想到,在困难面前,有人拼死逆行,有人眼里有光,有人传递力量。在困境绝境中,所有绿色和香甜的五谷都是传递力量的源泉。我呢?我没在拼死的岗位,我也眼里带光逆行过,足够。
不管工作是冷是暖,生活是明是暗,日子是苦是甜,都得自渡,自渡才能渡人。不是么,人世的风,可以把树刮歪,也可以把歪树刮正,就看寒风还是暖风。人,得像树那样把根扎深。
著名作家顾城有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想说,当生活给了我困顿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温暖。一路上,我寻到了什么?
我找到的,绝不仅仅这点文字描述和倾诉,文字太苍白,但我还是借用这把雕刻刀,刻个记号,就像在日历上画个圈,表示某些日子特别珍贵。
寻找,我找到了心灵上的冬日暖阳,也找到了南方大都市真正的冬日暖阳。寻找,我找到了悟道的方法和途径,也找到了我所希望遇到的东西。寻找,我找到了路途拐角的风景,也找到了生活拐角的风景。
寻找,就是脚步可以抵达的地方就让脚步完成,脚步不能完成的地方让眼睛和心灵抵达。出去寻找,就是把风景变成书来读;在家读书,就是把文字变成风景来读。如果允许,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两者兼修才好。
寻找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王琼,湖北房县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湖北省房县档案馆,有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华儿女》《湖北教育》《文学教育》等报刊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