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语瞳
记忆中有一种甜,它来自于家乡的拉糖。
家乡人管拉糖叫“火烧糖”,是因为它有一道令人惊艳的熔解工序:将各色砂糖倒进砂锅,“啪”一声,蓝色火苗从锅底窜起,肆意地舔舐着砂锅。在多双眼睛的注视下,砂糖变成蓝色、白色、黄色、粉色的汁液,慢慢地,它们融合在一起,像迷幻的舞衣在彩色的灯光中尽显妩媚,最后在砂锅底聚成一湾金色的湖泊记忆制糖的材料就这样诗意地备足了。
小巷里,围观的人们屏住呼吸记忆惊心动魄的瞬间要出现了。
一直游走在三村四落的烧糖师傅一脸沉着。他拿一个小长勺轻轻舀起糖汁,微倾着,滑滑的金线似从天空款款飘落的仙女,在一口小平锅面上走出一个复杂的图案。人们的目光还沉浸在这金线的回转时,师傅一个流星赶月记记用手向上轻轻一提,复杂的图案眨眼间成了一个立体的糖篮子。
要得到这个糖篮子,可以花一元錢,在师傅糖锅前的一个幸运转盘上试试运气。
拨动转盘,那些糖龙、糖凤凰、糖篮子的图案转动了起来,化为一圈彩色的虹,接着放缓速度,一个个诱人的图案从红色指针前经过,可又不肯停下……
最后,那精致的糖篮子大度地停在指针前。
第一次尝试,我就得到了这火烧糖中的极品。
小学毕业,我们跟随父亲来到千里之外的城市。父亲创业进入比较顺利的阶段后,他乐呵呵地带着一家人驱车回乡。
回到老家,我就钻入那熟悉的巷子。
小巷深处槐花如雪。师傅还是一身素衣,面前依旧围着一圈睁大眼睛的孩子。这小小的一个部落隔一会儿便会发出惊叹声和欢呼声。大家为每一个作品的瞬间形成而惊叹,每一个在转盘中获得烧糖的孩子为幸运而欢呼。
我轻轻拨动转盘,细碎的阳光抚摸着那些诱人的图案:糖龙、糖凤凰、糖篮子……
亲爱的火烧糖,我回来了。
我获得了一个糖凤凰。师傅笑着对我说:“让它和你一起从我们小地方飞出去吧,再过几年回家,你考上大学,就是一只金凤凰了。”这一次,我硬要给他五元钱,他说:“还是一元一个,多要了,糖就不甜了。”
师傅又忙碌起来。他宁静的脸庞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微白的两鬓却没有阻挡住他的固执:为一味甜,不涨价,专注如一。
我明白,这就是家乡的文化根须。它仅靠着扁担,在烧糖人朴素的游走中,越扎越深。
(广东佛山市顺德一中实验学校)
作者感言
每个人心中都留有一种散不掉的家乡味道,于我而言,家乡味道就是火烧糖的香味。烧糖师傅是我小学记忆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用自己的表演及造型独特的作品,让我和小伙伴在课余时间避开了娱乐风暴的侵扰。师傅的人品与艺品皆佳,他受小孩子喜爱,也受大人尊敬。可以说,师傅用糖香,守护了我们内心的原野,又刺激着我们的想象力。他就是我生命中的一位天使。
故乡住着很多天使。总能叫出你名字的慈祥的老奶奶,街头巷尾一起玩耍的伙伴,还有那些长着眼睛一样的树木——它们一见你就迎风絮语……
我会继续写下去,用笔构建起我记忆中的糖味小城。
同窗评说
读完这篇作文,我的感触很深。我很赞同,每一个离开故乡的人都会带着一种神秘的味觉,可能是甜,是酸,是苦,但终归是那个小地方所给予的。游子在大城市带着那一种乡愁不断打拼,慢慢靠近着自己的梦想。我始终相信作文中师傅的话:“让它和你一起从我们小地方飞出去吧,再过几年回家,你考上大学,就是一只金凤凰了。”
语瞳是一个很有拼劲的人,她内心有一束温暖的光指引着她前行,那就是她的故乡情结。她会成功的,就如她在课桌上写下的那句话:我们都会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再过十年,好友语瞳回到故乡,肯定是一只金凤凰了。
(李丽雪)
最让我难忘的是小作者离乡数年,再回来时所看到的景象。时间的流逝没有带走小镇的“甜”。家乡风物及师傅身上美好的品质,与前文形成呼应,提升了那火烧糖的美味。结尾耐人寻味,让人意犹未尽。阳光依然干净,星河依然灿烂,总有一些事物见证人间美好的不朽与永恒,小镇上的火烧糖也许就是这么一个存在吧。
(周珊珊)
作文写了家乡传统美食“火烧糖”。它是家乡文化的沉淀,朴实而历久弥新。火烧糖的甜,烧糖人的纯朴在作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由家乡的味道牵出的一缕淡淡的乡愁,始终萦绕在作文的字里行间。尽管多年过去,但火烧糖的味道从未改变。即使远离家乡,但火烧糖的甜味仍然泛上舌尖,勾起小作者最初的回忆。
(郑绮璇)
老师评说
语瞳用文字描述了味觉中的故乡。她喜欢画画,擅长构图,传统艺人手边的小砂锅、丝丝缕缕的烧糖流汁,都给我带来了即视感:仿佛自己的家乡也有这样一位师傅,也在某个小巷的槐花香中,魔术师一样轻施着技艺。这不仅是她语言的功力,更是对一方水土的亲切接近和深度理解。
语瞳在作文中记录了师傅的一句话:“还是一元一个,多要了,糖就不甜了。”这一句话,让甜味瞬间立于天地之间,让我们对烧糖人肃然起敬。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师傅身上具有的品质,就是“文化自信”的事实论据,不容置疑。从写作角度看,这也是升华主旨的有分量的一笔。
(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