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岚
成都市双流区航空经济局党组成员、区自贸区副局长蒲钊胜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十三五”时期不管是双流的枢纽建设还是载体建设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级自贸试验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枢纽建设方面取得全国第四的成绩,同时国际旅客进境量也达到700万人次。”
截至目前,双流国际机场国际地区航线达129条,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国际全货定期机航线达10条,国际航班覆盖全球71个城市。依托双流自贸试验区、国家级临空经济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优势和多年沉淀的坚实产业基础,双流区正翻开从枢纽支撑向产业支撑转型的开放发展新篇章。
双流为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凝心聚力。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全球航空市场来说并不友好,面对艰难与挑战,在各方努力下,在疫情严峻的5月,双流国际机场航班起落架次跃升至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为繁忙的机场;2020年上半年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国第一,成为国内最具人氣的机场。
2021年,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都正式迈入“一市两场”时代。“两场一体”运营格局下,双流航空经济既面临全新挑战,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挑战源于开放的竞争,机遇源于开放的潜力。
“一市两场”将在客流、货流等方面对双流产生重大影响。而面对“一市两场”的冲击,成都市双流区航空经济局将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立足“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致力推进我区航空经济平稳发展。
“2021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蒲钊胜称,在成都“两场一体”发展的大变局下,航空经济局将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打码头、强枢纽、优产业”的要求,全力做好各项工作,为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作出应有贡献。“从战略层面考虑,打码头就是要打客运的码头和货运的码头,客运方面打造精品商务、门户枢纽,同时在货运方面打造西部的航空转运中心,客货并举,共同推进。”
在成都“一市两场”格局即将成型之际,双流航空产业正积极寻找新的发展定位和路径,客货并举便是重要的选项,航空客运遭遇的这场寒冬对双流来说,也可看作未来产业发展的一次预演和探索实践。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也表示,“一市两场”对于双流来说肯定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流具有先发优势,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人才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下一步,双流将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第一,聚焦“提能级”,抓枢纽。打造全国重要的精品商务航线枢纽;建设“国际全货机+国内腹舱”航空货运基地;打通“空铁联运”国际供应链通道。
第二,聚焦“强产业”,抓项目。在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航空金融、新经济、电子信息等多个方面狠抓产业链招商;狠抓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名专员、一套方案”抓促建,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
第三,聚焦“扩经贸”,抓口岸。充分用好双流机场在中西部领先的口岸平台优势,大力发展口岸贸易、跨境电商、跨境物流等外向型经济。包括强化口岸场景营造,推动2021年引进口岸贸易企业5家以上,建成进境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水果等指定监管场地商品西南集散中心;用好开放合作载体,通过结合5G、VR、AI等新兴技术,植入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兴元素,推动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助推成都国际空港消费新中心建设。
第四,聚焦“增动能”,抓改革。发挥自贸先行先试优势,紧扣服务适航产业,狠抓关键领域改革试验,增强航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深化自主改革试验以及区域协同开放、维修领域、医药领域等方面的改革。
蒲钊胜表示,“十四五”双流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扣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奋斗目标,放大发挥国际空港、自贸区、综保区优势,全力抓好枢纽建设、产业发展、自贸改革、口岸场景营造等重点工作,努力构建与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相匹配的现代适航产业体系,推动2025年航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税收突破45亿元。
一是推进客货并举枢纽战略。客运方面,借鉴上海虹桥经验,打造全国知名的精品商务航线枢纽;货运方面,抢抓布局国际全货机航线,实现3年至5年形成20条覆盖全球重要枢纽城市的全货机航线网络,利用商务航线“腹舱通路”串联国际全货机航线,打造航空货运转运中心。
二是构建现代适航产业体系。以产业链、生态圈思维推进产业强链补链,依托川航货运等项目争取设立全货运基地航空公司;依托主基地航空,抢抓两场运营飞机增加需求推动飞机租赁项目集群化落地;依托中商飞大飞机示范产业园、空客再交付中心等头部项目,重塑全球航空话语体系;抢抓布局民航部附件审定中心等重大航空类功能平台,打造适航产业引力场。
三是扎实推进自贸改革试验。聚焦空港城市特征、航空产业特色和市场主体需求,深化跨关区保税维修协同、综保区保税维修功能向机场空侧延伸、川渝自贸区协同开放等改革,争取创造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双流经验,进一步增强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四是强化口岸应用场景营造。围绕服务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依托空港七大类指定监管场地(口岸)优势,强化口岸应用场景营造。加快建设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品等进境特殊商品西南地区集散中心;探索口岸经济赋能空港商贸,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商品消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