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指出,2021年至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到2023年实现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业互联网将成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效用。
自2017年11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工业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0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三年来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部分重点任务和工程超预期完成,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展迅速。根据工信部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具有较强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7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套)。跨领域工业云平台的建设、AI/机器视觉工业应用、工业安全解决方案等领域是行业投融资的热点。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已经超过80亿,日均解析量超过500万次,工业互联网应用成效初步显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工业互联网充分发挥了其在万物互联、信息汇聚、优化调度、异地协同、远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我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医用物资从紧缺向动态平衡再到全面满足的跨越式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预见,2021年工业互联网发展将在实践中逐漸走深向实,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计划》出台,未来三年,工业互联网的施工路线图正进一步明晰。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计划》提出到2023年,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打造3个至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
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上,《计划》提出,在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突破,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到2023年,工业5G芯片/模组/网关、边缘计算芯片等基础软硬件产品基本成熟。
《计划》还明确将培育发展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1家到2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育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纵观我国近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主要有六个重点话题,分别是“5G+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APP”和“工业互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及拓展”。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之一,我国工业互联网+正步入落地应用关键窗口期。
2019年,广州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定制之都”案例城市称号,之后,广州出台了建设“定制之都”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球首个聚焦个性化定制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政策。广州陆续引进了树根互联、阿里云、航天云网、海尔科技、浪潮云等20多家国内知名平台,培育了百布网、中船互联、博依特等一批行业领先平台,以平台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正加速形成。
智能+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岛的新风口。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全国知名的“五朵金花”坐落于此。青岛在制造业“触网”较早,已有较好基础。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为主线,青岛加快建设软件定义的智能工厂,发展数据驱动的先进制造,构筑平台支撑的产业生态,形成了智能互联工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工业互联网创新模式。
由航天云网牵头成立的重庆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专家评审。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重庆落地工业大数据业务,并成立工业互联网学院、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等,打通大数据和制造业融合的相关环节。重庆拥有我国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门类,制造业总规模接近2万亿元。产业和政策方面的优势,加上当地积极拥抱智能化的氛围,正在让重庆成为国内工业互联网重要的“试验场”。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产生的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是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途径,也是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未来,工业互联网就像复兴号一样,让速度和远方充满了美好期待。
工业互联网不只是技术层面的“网”,更是一个推动工业技术体系变革、带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支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为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掌握智能制造的话语权,在全球范围推广自己的标准、技术、设备和解决方案,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等世界主要工业大国都发布了各自的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
工业互联网正在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微观端企业的盈利表现来看,万和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工业互联网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2.95亿元,同比增长11.98%;归母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42.17%;扣非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增长55.87%。无论从营收还是扣非净利润来看,工业互联网都是计算机行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政策驱动下,盈利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亿欧智库数据显示,我国当前90%的制造业企业配有自动生产线,但仅有40%实现数字化管理,5%打通工厂数据,1%使用智能化技术。此外,华创证券表示,我国高质量5G网络正加快建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坚实技术底座支持,目前远程控制、视频回传、机器视觉、人员和设备定位等行业应用场景已得到较为充分的实践,随着行业协作的深化及标杆项目的落地,工业互联网的大规模复制、推广有望加速。
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各国的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既具有共性,又相互借鉴。同时,由于各国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优势不同,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在名称表述、优势、形成与推动力量、重点应用领域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发展至今,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一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
工业互联网生态属性强,行业关联度广,要确保工业互联网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求产业主体能够有机联动,高效运转,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整、工业场景丰富和互联网生态完善等优势,系统总结提炼我国多年来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近日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国将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支撑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进程,带动制造业产业链拓展延伸,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增添助力。
随着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带动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地方也在加快布局,2021年1月,成都、南京、西安、大连等地密集出台地方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速。
从各省区市工业互联网行业政策热度来看,有超过一半的省区市对于工业互联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有一定数量的省区市对于2025年的规划十分明确,包括有互联网标识数量、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数量等明确规划。
另外,除了西部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等地仍以工业互联网普及任务为主之外,其余各省区市的任务进程均已处在“5G技术结合”“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安全保障”等领域,说明我国的政策实施力度已经集中在围绕行业应用赋能、区域落地推广、生态机制建设等方面。
尽管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痛点和难点。中国信通院院长刘多指出,具体来看,产业支撑能力仍有不足,一些企业反映设备接口和通信协议不统一,影响设备互联互通;此外,融合应用基础亟待夯实。在参与评估的企业中,“企业内生产设备联网率”为48.8%,“标准化数据协议普及率”为65.9%,即便是领先企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仍需持续推进网络体系建设,加强核心技术标准研制,支持平台与应用企业对接。”刘多说。
对我国工业互联网现阶段的发展,宋颖昌建议,下一步应持续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引导更多企业打通部门间、企业间、产业链间数据壁垒,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同时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强化协同攻关,围绕高端芯片、智能传感器、机理模型等,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设备接入、网络传输、知识沉淀、应用开发、安全保障等能力。
来源:
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
南方新闻网、人民邮电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
编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李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