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7-08 22:56黎培杰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

黎培杰

摘 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为脱贫攻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盘活农村资源、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本文依托汝阳县情和详实的数据,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

一、汝阳县基本情况

河南省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北麓,北汝河上游,总面积1334平方公里,下辖13个乡(镇)224个行政村(社区),2346个自然村,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农业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49万亩,乡村劳动力28万人。该县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有七山二岭一分川之说。南部群山耸立,属伏牛山生态涵养区;中部河道平铺,大二型前坪水库位于北汝河上游;北部丘陵、平原兼有,俗称“山北粮仓”。交通便利,二广高速、宁洛高速穿境而过。资源丰富,地上有“三杜”,即杜康酒、杜鹃花、杜仲茶;地下有“三矿”,即钼、铅锌、金矿;中间有“三景”,即恐龙遗址、杜康仙庄、情侣峡谷。是省级园林、卫生、文明县城。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

汝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县,以小麦、玉米、红薯、花生为主要种植作物。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该县围绕蔬菜、经济林果业、中药材、食用菌、生态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引导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多类型、多领域、多业态推进的格局。该县农民合作社发展有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快。2017年有44家,2018年有46家,2019年达96家。

2.投资规模越来越大。2017年注册资本为0.81亿元,2018年为1.4亿元,2019年达2.26亿元。

3.种类多,领域广。种类在10种以上,类型涉及农、林、牧及其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承接现代社会化服务加快。

4.新业态明显。2017年花卉、园艺种植为7家,2018年为5家,2019年达12家,加工、储藏、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达20家,承接现代服务和新生态发展迅速。

5.运行有机制。除单独经营外,主要运作模式有“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以及世界银行贷款扶持项目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村社一体”模式运用广泛,具有代表性,但需不断完善和推行。世界贷款项目合作社数量少、周期短,但运行模式成熟,值得推广。

6.培育有广度。各地结合实际,主要采取村干部带头创办,技术人员领头,专业大户、致富能人或返乡创业人士牵头,扶贫项目扶持以及群众自发创办等方式发展合作社。目前该县的食用菌种植、蔬菜大棚、红薯深加工、花卉种植等项目初具规模,红薯、花生品牌享誉中原。

7.经营有特色。从正常生产经营的合作社看,主要产品有中药材、食用菌、红薯储藏及加工、蔬菜等,主要靠自主销售和订单销售;随着电商的发展,线上销售量逐步增大。虽然附加值不高,销售渠道相对单一,但稳中有进,前景喜人。

8.组团有成效。随着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农民群众组团意识增强,取得初步成效。如十八盘乡的食用菌种植,几十户农户捆在一起销售,年收入400万元,人均3万元。刘店镇的大棚连片种植,统一销售,成效喜人。

三、农民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宣传不到位。调查发现,扶贫政策虽然精准、走实,但是合作社的政策有许多人不知晓,不知道如何成立合作社,不知道成立合作社有什么作用,甚至个别村干部知之甚少,只有那些“能人”略知一二。

2.意识不强,思路狭窄。受观念、知识、信息等因素制约,部分合作社的创办人存在思路狭窄,办法不多、不新的情况,对合作社的发展缺乏长远谋划和思考,具体怎么干、路子怎么走,思路不清,只等靠政府资金和项目扶持,上头断了钱,下边没着落。

3.动力不强,后劲不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方式根深蒂固,普遍缺乏能人带动,一些贫困村从村干部到普通群众连一个像样的致富能手和领头人都找不到,即使成立了合作社也是形同虚设。同时,部分合作社又搞成了村里“能人俱乐部”,群众参与度不高。另外,有的合作社从成立时起就盯着政府或驻村单位的扶持资金,项目不来不动,成为名存实亡的“空壳社”“僵尸社”,导致合作社发展缺少“动力源”。久而久之,群众丧失信心,消极对待,出现近一半合作社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4.产业链条短,体现“合作”不足。多数合作社只能够提供初级产品,产业链难以向深、广、精度和农游融合延伸,产品附加值偏低,导致“成本高、价格低、格局小”,影响合作社发展。例如:流转土地近万亩项目,与农户签订“保底红利协议”,发展林果、花卉种植,其实质是租地协议,合作社单干,群众不参与、不分红,未体现出合作之意。如菊花种植合作社,村里种几百亩,建设加工车间,自种自销,并未带动群众种植、销售、分红。如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只能提供初级产品,并未对产品进行分类、加工、包装,缺乏基本的产业链条,产品价格低,没有价格优势和竞争优势。

5.缺乏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早已实施,市场管理部门只负责照章登记注册,具体合作社如何管理,如何运作,在基层找不到一个部门来负责,导致合作社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群众对合作社失去信任,监督主体更无从谈起。

四、建议和对策

1.强化政策宣传。要大力宣传农民合作社政策,引导群众知政策、懂业务,发挥合作社的应有作用,鼓励群众积极走合作之路、创合作之举、聚合作之力,明晰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让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抢占市场,赢得生机。

2.强化扶持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和扶持合作社发展,做到政策应扶尽扶。加强金融扶持。采取贷款贴息、财政担保、金融机构授信、降息、资产抵押等形式,多途径筹资扶持合作社发展。加强技能培训。一是对农村能人、带头人、领头雁进行培训。二是鼓励职业教育、大专院校下乡进行技术、信息指导与传授。三是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产业对接、产销一体化。

3.强化合作、共享、联结、组团作用。一是深化组织方式。围绕土地、技术、管理、资金、市场、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促进效益最大化。二是推进合作共享。积极引导、鼓励群众以土地、技术、劳动力、信息、市场入股入社,建立资源共享、利益共赢、风险共担机制,把群众、利益和风险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利益兼顾。

4.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规范管理,抓好试点,示范带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挥榜样作用,让群众看到实惠、看到前途、看到希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5.扩总量,提质量,富业态,强链条。要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丰富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合作社实现质的飞跃。一是增强品牌意识,依托独特的优势资源、特色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推进融合发展。要把加工、园区、学研相结合,形成产业链,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从时间、空间上拓宽幅度,把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资源挖深挖透,跳出狭隘农业局限,促进大农业发展。

6.创新发展机制,盘活农村资源。借助乡村振兴之机,重构农村资源,建立易权机制。把集体资产、农户资产、闲散资金、上级扶持资金入股,让“僵尸资源”变为“活动资源”,真正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把农民的财产性工资收入引入“股权分红”机制,在合作社经营中实现土地出租金、劳动报酬和分红目标,让农村资源要素真正活起来。

(作者系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辅导老师:马培衢)

猜你喜欢
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客户攻坚的合作社市场推广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