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早年参加革命,是一位资深职業革命家,全国解放以后,在西南地区党和政府部门工作。1960年初,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还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科委副主任。这年6月,他突然接到一个喜讯:他的失散20年的女儿,被公安部门的专案组找到了。
原来,1941年初,马识途爱人、中共鄂西特委妇女部长刘惠馨生下女儿刚一个月,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下狱,她入狱时还抱着孩子。同她一起被捕的,还有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当时皖南事变发生不久,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1月中旬,刘惠馨英勇就义,女儿却下落不明。马识途多方打听,找了20年,终于在组织帮助下找到了!
沙汀等同志极力鼓动马识途以此事为引子,写一部反映当年地下斗争的长篇小说。马识途从事地下工作的经历十分传奇,而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也从事过文学创作,因为沙汀督导,他便开始动笔。他以战友何功伟和自己妻子刘惠馨为原型,塑造了革命者贺国威和柳一清的形象,描写他们在狱中与敌特的斗争,故事生动感人。由于行政工作繁重,他的写作,只能挤时间开夜车。历经180多个夜晚,小说成稿,定名《清江壮歌》,交给沙汀。沙汀是著名作家,1927年入党,曾经在延安工作,时任四川省文联主席。沙汀看了《清江壮歌》,觉得不错,遂决定在1961年的《四川文学》连载,成都市的《成都晚报》同时连载,如此,《清江壮歌》引起文学界注意,社会影响也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韦君宜,与马识途(任远原型)和刘惠馨曾经是黄安党训班同学,也特别关注这部小说,她提出应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来经沙汀协调,《清江壮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修改和审定。
修改和打磨,一晃用了五年。1966年初,马识途终于改定交稿,小说当年3月即出版。但很快“文化大革命”爆发,马识途本来就在造反派批斗之列,《清江壮歌》又是一个靶子,批斗更是热闹。实际上,因为批斗,《清江壮歌》反而让更多青年熟悉和喜爱。马识途被投入监狱六年,经常被点名拉出去批斗,进工厂到学校,成群结队的青年,都想看一看“写《清江壮歌》的马识途”。马识途名噪一时,自嘲:“批判会变成展览会。”
1979年,《清江壮歌》又印行了第二版,传播更广,影响更大了。
(晏苏摘编自《〈清江壮歌〉创作的前前后后》,《马识途文集》第1卷,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马识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