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梅
杜威认为,最有价值的作业有三个特征:最适合于儿童的发展阶段的;对未来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的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
目前,传统的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作业形式单调,学生缺乏兴趣,尽管作业不超量,他们仍觉得作业没有意思。加上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自我学习控制力不强等特点,导致有些孩子完成作业的自觉性不够,作业完成效果也不好,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无法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更无法落实发展。
从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借助“乐教乐学”等教育教学平台,通过选用整合平台现有资源和创用设计补充新的学习资源,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改变学生作业固有单一模式和评价模式,提高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发挥作业的导向、评价、激励作用。让学生感受作业的快乐,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选用”平台资源,让一年级语文作业更有效
平台上资源丰富,栏目众多,有些作业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又针对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知识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根据学情,适当拣选或整合平台上的一些现有栏目资源作为作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选用”平台资源,寓学于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乐教乐学”平台中设置的“趣味学堂”,基于知识重点,以趣味化、游戏化作业形式呈现,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测评和重复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拖一拖”“选一选”“连一连”“写一写”“填一填”“辨一辨”等形式多样的习题,变化多样,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选取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为例,图1作业只要将字拖曳到匹配的拼音位置即可;图2作业对应连线,很轻松方便。
这样类似游戏操作,完全摒弃了手写作业的枯燥无味,学生就像在玩游戏中很快地完成了作业。做完后系统直接评判对错,出现答错的情况可以借助错题的详解了解正确答案,如还不懂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这样的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转变学生“要我做”为“我要做”。
(二)“选用”平台资源,寓学于勤,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晓黑板”平台上的“打卡圈”可以带着孩子加入老师设计的感兴趣的21天阅读打卡作业活动中去(图猿)。每天坚持,不知不觉就能养成好习惯。加上平台设置的精美的“晓奖状”的激励机制(图源),更引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促进了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
另外,“晓黑板”等平台贴心的“短信提醒”就及时发挥了温馨的提醒功能,提醒家长、孩子及时查阅,保证了学生作业的按时、有质地完成。
学习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更强调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与学,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选用”平台资源,寓学于阅,拓宽了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乐教乐学”平台上的“华夏诗魂”“成语攻擂”“乐学阅读”等多款游戏化的学习应用栏目,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开阔视野。例如:“华夏诗魂”涵盖古诗词近一万首,通过过关对决的方式,步步引入学生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中华传统诗词方面的素养。“成语攻擂”,同样是以游戏化的闯关、比赛模式,填空、释义等答题方式,强化学生成语知识。
“海量”的阅读,不仅使学生不断接触不同形式的文化熏陶,感受阅读的快乐,还有效地拓宽了语文知识面,让学生变得更爱学习和阅读。
(四)“选用”平台技术,寓学于做,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技术平台上能传音频、视频或图片,涵盖了对学生听、说、读、写、收集材料等多方面能力的检测,让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图苑:单元学习完后,借助平台,上传本单元中学生易错的生字和词语录音,让学生听写,实现了听写结合,还照顾到学困生,他们可以利用平台技术,反复听,认真改,可以拉近与其他学生距离;“学会分角色朗读”也是本单元落实的目标之一。学完课文,我又针对性地设计了和父母分角色朗读,做一做,演一演的实践性作业(图愿)。
“乐教乐学”等平台作业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实现了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作业集合,尤其是有些“表现性”作业呈现的优势是纸质作业替代不了的,而且还可以更多展示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二、“创用”平台资源,让一年级语文作业更趣味
除了选用平台上现有的一些资源作为作业外,更多的作业则是需要老师根据教材、学生年龄、学情特点等,創造性地设计和布置一些趣味和有效的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道“轻松美食”。
(一)“前置作业”,基于预学,让课堂“转”起来
课前布置的“前置小测”作业,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作业方法。例如:在学习新课前,我就借助“一起作业”平台,进行2-3分钟的课前小测(见图怨),及时了解学生掌握自学生字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状态,并基于实际状态,化繁为简,去易留难,设计巧妙而又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去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前置作业”中的“课前小测”短小精悍,便于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掌握的情况,便于纠错内化。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前小测反馈不及时的不足,以便教师基于问题,针对性地调整课中教学,把课上更多的时间留给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二)“课中作业”,即时交互,让课堂“活”起来
课中借助平台作业,借助技术支撑,就能很好地发挥即时交互作用,大大提高了反馈的速度,也实现了资源共享。例如:学习一年级第二学期课文《小青蛙》后,针对这些新学的形近字,我在平台上设计了“放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的这项作业(见图员员),检测学生是否已能区别,并能活用。通过当堂练习,数据反馈,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只有缘愿豫,说明整体掌握还是有问题。因此,我在课上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增加了一个巩固环节,即让全题正确的学生说说自己区别这些形近字的好方法。每个孩子识记和区别的方法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和班上同伴交流和分享了这些识记和区别的方法,有效地帮助了其他的孩子,有时“学生教学生”的方法更管用。
(三)“课后作业”,拓展延伸,让课堂“连”起来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拓展。有效的作业能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串连起课内与课外的知识联系和学习。比如:学习了课文《端午粽》,文中第三小节对端午粽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值得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图员圆):模仿课文,按顺序介绍汤圆的样子、形状、颜色、味道等。有了课堂上的学习,再延伸到实践运用,学生有了“抓手”,不再害怕表达不清,把汤圆介绍得清清楚楚。由课内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与贯通,学以致用。
三、“借用”平台技术,让一年级语文作业更多元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将对作业评价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价值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一)趣味化的评价
一年级小学生对一些形象化的图案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批改作业时可以借助平台技术,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案“大拇指”“五星”“笑脸”“亮灯”等来代替传统的“姨”和“伊”,让评价更直观、更有趣味。
(二)个别化的评价
个别化评价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给予的教学评价,它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而且评价过程中也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例如:下图中,对不同学生作业中的不足,教师都采用了个别化的评语指导,不仅使学生更明确了改进的要求,发挥了评价的指导作用,而且在与评价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积极地构建知识结构。
(三)多元化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作业评价的主体应该拓宽,可以由老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力量来共同承担。例如:下图中就呈现了教师、学生、同伴、家长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评价更全面、更公平、更客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自我教育、认识自我,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家庭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后续研究反思
总之,一年级语文作业借助“乐教乐学”等平台,选用和创用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作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负担,促进了家长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在作业中提升了自己,在展示中增强了自信,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在交流中解决了疑问。
当然,凡事有利就有弊,过多的使用这些网络资源,学生的视力会受到一定影响。加上有些孩子的自制力有限,做完“线上作业”后便玩起游戲来,产生一定的网瘾。所以在平时的操作和使用中,一定要严格要求,优化作业,控制网上作业时间,在不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平台,布置适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趣味有效作业。
所以,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使我对有效作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如何在减负增效的情况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求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创新思路,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实践研究。
“乐教乐学”下的作业,乐在其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作业成为师生、生生、亲子间的重要对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