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忆宁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语文认知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认知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落地,融合于语文课堂与实践,共同促成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这其中,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写作训练是涵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和途径。而当前,高中写作课程教学存在“学科无地位、课标无细目、教学无课本、教材无序列”的问题,使得教师确定写作具体内容时茫然无措,写作教学常常是“考一篇,讲一篇,丢弃一篇”。应试写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偏居一隅的随笔写作了。老师布置随笔写作时的自由性、“朦胧化”,学生写作时的随意化、流水式,这些都导致了随笔写作流于形式化、任务式,随笔写作本身蕴含的“素养养成”巨大能量无意中被封存或分解。
一、构建随笔写作序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阅读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编成的统编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以往语文教学中较为熟悉的阅读和写作分而治之的局面没有了,代之以读写活动的高度融合。这是新教材强调整合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笔作为散文的一个分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具有篇幅短小精悍,表现形式灵活自由的文体特征。随笔的写作是灵动的、率性的、不拘格套的且富有生活气息的。凡生活所触,皆可笔之为文;凡生活可感,都可发诸情深;凡生活哲理,都可辩析述理。这与新课标要求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是相契合的。灵活自由的随笔写作更能与教材内容相融合,既寓写于教,又寓写于乐。
目前高中写作的困境是学生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老师无着无落、无从教起。但其实高中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多彩的,他们是渴望表达,渴望“被看到”“被听到”的,只是在紧张的课业和升学壓力下,为了应付考试、迎合考分开始走上一条或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或生搬硬套、粗制滥造的应试写作之路。笔者的学生曾写过一首砸粤孕来调侃每天被考试作业赶着走的日常生活:“世上无难事,只要没考试,开学不考试,啥都不是事。开口闭口,别人家的小朋友;抬头低头,一言不合就泪流。考试不放手,把我拽着走,书上哪里有,印象全没有……”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面对课业时的恐惧、烦躁,他们的兴趣被压制,他们的灵气被扼杀。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日常的捕捉其实是很细致的,情绪表达是可以很到位的,他们其实是会写作的,他们是可以真实表达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和情感的。那么我们老师需要做的是用类似“生活化”的写作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潜能,这其实是任何写作训练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学生要发自内心地想写文章。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具备三种品质:真、准、深。而这三个品质都与生活情景的重塑和再现密不可分。“随笔”就是盛放生活感受的最佳容器,是生命的自由呼吸。学生不必有太多顾虑,不必拘泥于形式文体,发现生活本真,自由书写真情,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其实就在慢慢靠近写作的真谛。诚如叶圣陶所说:“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活。”
不过我们还是要谨防“随笔”写作走向“随便”写作的异端,变成一场虚无的自我狂欢。“随笔”不同于“日记”,它是有读者的,而最忠实的读者无疑就是老师,老师是学生“随笔”写作的引导者、指路人,帮助学生在自由书写中找到切实可行的关注生活、驾驭语言、表达情感的路径,而这条路径是与应试写作接轨的,从而让学生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写作获得感和成就感,从随笔写作中得到的提升会直接映射在考场写作中。由此可见,随笔写作非但不是应试写作的边角零余,反而成了写好考场作文的奠基石和助推器。
综上所述,对高中随笔写作做一个序列化的构建迫在眉睫,但同时又要与有严格文体要求的应试写作训练有所区别。
二、构建高中随笔写作“生活—读书—时事”序列
高中三年,随笔写作应循序渐进,起于生活,走向高考。今年下半年,浙江省将启用统编教材,而统编教材对于语文课的要求强调了两个延伸:一是往课外阅读延伸,二是往语文生活延伸。因此我们的随笔写作三年规划也要与这两点要求相契合,以写促学,以写促教。
从随笔内容而言,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我手写我心”,这个“心”意指真切的情感触动,这基于写作者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是随笔的起点———走近生活,同时这也是对初入高中的学生最基本的随笔写作要求。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由少年步入成人的关键阶段,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其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指标。突出生活体验的随笔写作为老师了解学生心理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同时,透过文字的书写和情感的输出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当学生描绘真生活、真感悟、真心情的时候,随笔写作就成了他们精神的沃土。这片沃土上有迷惘以及迷惘后的顿悟,有稚嫩以及稚嫩后的成熟。随笔写作因此也就具备了自我认知和认知感悟的功能。
从随笔的文体而言,它应该是自由的、不作限定的,它拒绝文体训练的模式化,但仍需文体训练的系列化。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对写作文体的认识较为模糊,初中阶段又重在训练学生记叙文的写作,学生最熟悉和最擅长的文体就是记叙文,由此记叙文会成为高一学生随笔创作的首选文体。
基于上述两点,结合随笔“生活化”的特点和学生熟悉的记叙文文体,高中生随笔写作的起始阶段应侧重于记叙性的“生活随笔”创作。
但也需注意,高中阶段应试写作的文体由记叙文转向议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表达评价水平和思辨能力,新课标提出高中生要“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加强‘理性思考和‘思辨意识”。日常的随笔写作也应引导学生逐渐具备深入思考自然、社会、人生的能力,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辨能力。那么,这些“具体问题”从何而来?从现实中来。“只是学习思维知识而不在自己的思维活动中将他人的思维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感受、经验、领悟和内心反应,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思维素质。”随笔写作要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经验,激活学生情绪记忆,从真实事件甚至是身边的事例里获得共情,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引发他们深入而理性的思考。因此,在后一阶段的随笔写作应走向评议型的“时事随笔”写作,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用自己的思想分析评论社会时事,以锤炼学子语言之力道,磨砺青年思想之锋芒。由此逐渐完成从记叙文写作到议论文写作的过渡。学生浏览时事、评议时事的过程其实也是在为应试写作构建属于自己的写作材料库。
一切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新课标重构了语文课程内容系统,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那么“整本书阅读”的成果也可以进入我们随笔写作的视域内,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可以称之为“读书随笔”写作。写作“读书随笔”,让学生读中悟写,以写化读,读写思同步,从书中汲取养分与思想,由此回观现实生活,获得感悟与思考,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倾吐也闪着灵魂的光芒,这是独立表达的起点,是走向议论的必经之路。因此,“读书随笔”的写作应贯穿于高中三年,并与统编教材中整本书阅读板块互参,作为阅读活动的呈现方式,使阅读有痕,思想有根,表达无垠。
三、高中随笔写作序列在统编教材下的预想与实践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随笔写作序列应纳入高中写作训练中,成为规范且必要的写作活动之一,并且与教材、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为线索,围绕“理想信念”“文化”“责任担当”这三大精神主线,分解出若干人文主题,作为单元组合和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以统编版《语文》(上册)为例:统编版必修上册涉及的人文主题分别是:青春激扬、劳动光荣、生命的诗意、我们的家园、乡土的中国、学习之道、自然情怀和语言家园。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主题词在教材中并未明确标示出来,而是通过单元导语进行描述、通过学习任务进行渗透的。不明确标示主题词说明这些主题词只是一个主体的人文教育指向,不能涵盖教学资源的全部教育价值。在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核心任务,写作训练也融于其中。单元任务后面附录的补白文字提供了一些精要的写作策略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训练。
针对这些单元写作练习,在教学上会安排相应的正式写作训练,而随笔写作是正式写作活动的延伸,教师在布置随笔写作时可以将这些策略进行适当的融合与搭配,不断强化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师布置随笔写作出于有意,学生锻造写作技能成于无形。
笔者根据这些写作训练的要求拟写了高一阶段可供参考的几个“生活随笔”主题,试作探索与交流。
“生活随笔”写作主题微思考
主题一:关键词“我”“过去”
初入高中,相比陌生的高中校园、老师和同学,高一新生最想念的最有话可说的是在跨入高中之前的那些人、那些事。借此可勾起学生对于过去生活的回想,引发学生对过去的自己的剖析和认识。同时,透过这一关键词写作,老师可以慢慢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想法,透过纸上交流,彼此熟悉,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主题二:最近触动“我”的那个瞬间
此次随笔帮助学生建立起“我”和“现在”的联系,引导学生着眼当下的生活体验,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心动”是本源,“笔动”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文章。对“那个瞬间”的记叙其实就在慢慢渗透对细节的观察和刻画。在批改反馈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文中的细节描写、语言作一点评。
主题三: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要求:源于自己生活的照片)
照片是记忆的留影,是时光最忠实的见证者。不同类型的照片可以生发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与思考。这个随笔题笔者在给素养班的学生上网课时已有实践。试举两例:
春天来了,姗姗来迟的清明节,也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了。人们常说,“清明时节家家雨”,但这个清明小长假,天气却格外的好,阳光灿烂,万里无云。但是,天气虽好,由于新冠病毒的肆虐,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一家清明节决定不出去踏青。虽然待在家里,我也没闲着,坐在家中的阳台上,晒晒太阳,听听音乐,打发着美好的午后。不过最吸引我的,就是近距离观赏妈妈养的花了。随着春天的到来,花儿们也浓妆艳抹,婀娜多姿,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似仙女聚首细语,羞涩不已,文文静静。花儿颜色各种各样,好像打翻了春天的颜料,把颜色不均匀地涂抹到了花瓣上。看那粉红色的牵牛花!她翘首低眉,迎着太阳,贪婪地吸收着春天的养料,娇小的喇叭似在吹奏春天的歌曲!看那盆女伯爵,她雍容华贵,端坐在花盆中,似乎不屑于与那些轻浮的花儿比拼美艳,只是敛敛地欣赏着春色。一转身,又看到那盆紫色的小雏菊,它娇小可爱,洋溢着生命活力!(沈同学)
小作者拍摄了自家阳台的盆景,由此对花展开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他对花的喜爱之情跃然于笔端。细嗅芬芳,倾吐珠华,从细腻柔软又略带稚嫩的笔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用心观察生活、心思细腻的孩子。诚如塞尼卡所说:如此生涯,即亦此文辞!
警报响起时我在浏览新闻。灰白色的网络世界还是充斥着无法辨别真假的悲鸣,殡仪馆门前的长队,无数个“过世了”与“我说的绝对是真的”,官媒发布的辟谣,被揭露的贪腐与大洋彼岸的国家正在上演的荒谬。讯息每时每刻都向藏身在狭小空间里的我发起轰炸。
抬头看天空,这是网络背后那些活生生的人命在这世上留下痕迹的最后三分钟。我该感叹生命之重,还是该感叹生命之轻?警报响毕,远方的天空依旧美丽,疫情中的城市很安静。(胡同学)
这就是同一个随笔主题下的惊喜!照片选材的不同,视角不同,完全会有不同风格类型的文字呈现出来。这是一张用广角实拍的楼顶景物照,天地辽阔却又倍感压抑,在文字里小作者赋予了它另一番开阔:这是4月5日警报响起三分钟的天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疫情之下种种衍生事件的深沉思考,有愤怒,有感慨,更有作为时代青年的一种自省意识,这是一种担当精神的彰显。这当中的议论,当中闪动着“时事随笔”的微光,难能可贵,就在对这生活点滴感悟的积累中,学生的思想慢慢行至更深处。
随笔写作不是生活的浮光掠影,是向生活的更深处漫溯;不是轻率地随意为之,而是个性的奋发和情感的飞扬。坚持随笔的序列化写作,走过高中三年,相信学生能“笔落能惊起些许风雨”“下笔好像有点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