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丽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邹知明 方运雄(广西大学)
邓毅 黄尔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服务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在历届各级党委政府和马山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全力决胜脱贫攻坚,已于2020年年底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怎样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战成果、如何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摆在马山县人民面前一道必须认真思考和认真作答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在2021年3月底随“智力下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专家团对马山县古零镇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报告情况如下:
古零镇位于马山县正东部,与白圩镇、加方乡以及上林县西燕乡、镇圩乡接壤,是马山县农业、旅游大镇,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7万亩,其中水田1.07万亩、旱地2.63万亩,有206个自然屯,人口2.8万人。古零镇人多地少,农业产业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为主,种植方面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蔗、旱藕、八角、蚕桑、龙眼、柑橘和金银花等,养殖方面主要是生猪和肉牛、肉羊,规模普遍较小,全镇生猪养殖农户200多户,平均每户存栏生猪30头;养殖黑山羊农户400多户,平均每户存栏黑山羊20只。近5年来,古零镇兴起了一些特色种养殖产业,如养殖泥鳅、鹌鹑、石龟和种植马井茶,并兴建了古零镇马井茶加工产业园。全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2家,其中旅游和农机服务类的合作社各有1家,因技术、资金、管理和市场原因,目前已经停止运营的有15家。现将该镇4个典型贫困村安善村、新黄村、里民村和乔老村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1.安善村情况。
(1)养殖方面。主要以散养生猪为主,因担心非洲猪瘟疫情,农户怕养、拒养;村里原有牛场,但购进一头牛犊、架子牛需要资金8000~10000元,成本高,农户养不起;有黑山羊养殖基地15个,但均以放养为主,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大,1户一般养殖100只左右,村里原来有1个养殖户搞舍饲圈养,但以失败告终,损失约40余万元。
(2)种植方面。目前,村里主要种植有沃柑、水稻和马井茶等,沃柑和水稻种植技术较差,沃柑品相和品质远落后于武鸣沃柑,同时缺乏青壮劳动力,发展后劲不足,现准备引进广西力拓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打造“马山水稻”品牌;马井茶暂时不宜大面积推开,要求精耕细作,技术上有难度。
(3)蚕桑方面。市场收购价格不稳定,生丝价格目前只有16元/千克,农户几乎没有任何利润,希望能够引进蚕丝深加工企业。建议政府出台收购指导价,切实保护养蚕户利益。
2.新黄村。村里现有两个生猪养殖扶贫产业示范园,主要养殖野猪和良种生猪,计划经标准化改造后与新希望、双胞胎等龙头企业合作,由公司供苗、供料、供药和出技术,并负责销售,保证村里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并能解决一部分人就业的问题。
3.里民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活跃,但受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银根收紧,小微企业难从银行贷到款。里民村开发了一个种养立体循环项目,即水上种菜、水下养泥鳅和石螺,尽管还没有盈利,但该项目发展前途较大。目前,柑橘种植面积有100亩左右,品种有爱媛28和砂糖橘,但果的品质较差。建议改变政策扶持导向,由向规模化的产业企业倾斜,转向多扶持小而精、小而美的企业倾斜。
4.乔老村。全村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有合作社5家,重点发展了水锦顺庄等项目,水锦顺庄是一个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项目,现流转村里土地700多亩,村民有租金、股金、工资等几方面的收入。乔老村种植了小面积的马井茶,种茶、采茶要求劳动力多,比较适合家庭个性化种植。
1.基层农技力量不强。县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知识老化和断层现象严重,加之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和推广经费紧张,在培训农民和服务产业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难以适应新时代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需要。
2.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是初中文化,接触到的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少,很难深刻领会和掌握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直接导致种养殖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益差。
3.产业投资渠道不畅。发展高质高效的现代特色农业,要求有高投入,才能有高产出,仅凭农民自有的一点资金,很难建设现代化的果园、茶园和生态养殖场,很难选购优良作物和畜禽品种、生物有机肥和现代农业装备,所以需要彻底打通和拓宽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产业投资融资渠道。
4.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留守在农村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农业变成了真正的“老人农业”,任其发展下去,没有新生力量顶上,没有培育生力军、接班人,农业将会“后继无人”。
5.产业链条发育不良。农业产业化必须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只重视产业前端的种植、养殖环节,没有中间的农产品加工和后端的市场销售产业链条,产业就没有市场话语权、定价权,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产业发展不稳定,易出现伤农、伤民的事件。
1.重视农技队伍建设。农业产业化实现产业兴旺,离不开一支坚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要通过引进高级技术人才、保障业务开展经费、技术培训学习交流、拓宽视野境界和加强组织建设,建设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农技队伍。
2.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农民是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品种的最直接的应用者,要通过技术培训、分享交流、现场观摩、技术比武等形式,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全面提高整体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农民充分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运用科学,始终依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
3.畅通产业融资渠道。资金是产业的血液,开办企业合作社、建设养殖场和经营农业产业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工作,出台了很多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和配套了产业发展资金,各产业业主和市场主体要积极主动申请和享受政策红包,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力量,加上自有的少部分资金,畅通产业投资渠道,才能确保产业充满活力、做大做强。
4.培养在地新生力量。产业要想长盛不衰、薪火相传,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要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接班人队伍。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吸引返乡创业者,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从业者技术水平,美化优化农村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环境感召年轻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新生力量,产业发展才有朝气和希望。
5.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产前、产中和产后所关联的企业多、环节多和链条长,任何一家企业都做不到独善其身、置身度外。农民的优势是有土地、劳动力,比较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但是要与龙头企业联合,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适度规模化发展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前做好规划、谋划和计划工作,产中做好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产后做好产品收购和加工销售,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勇立潮头、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