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张美英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科学,化学反应原理是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基本内容,是考纲中要求的必考内容。新的课程改革来临,如何在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导向下更好地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这给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理论学习以及进行实践研究,践行了以下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本文通过案例与各位同行老师分享,以期带来更好的教学启示。
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的最大魅力所在,也是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对化学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包括教师,对实验室的不重视导致了很多高中化学实验室的建立不完善,相应的仪器不能与时俱进,没有发挥其作用。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所以,实验这一重要工具要充分利用起来。
表1 基于实验探究的《原电池》教学案例(节选)
续表
图1 学生分组实验单液原电池和盐桥原电池
实验是化学的重要基础,大多数理论、原理都是实验实践的结果,重现真实的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要保证每个同学都要动手实验,这样建立在实验事实基础上的原理知识才可以学的更扎实,更长久,在实验过程中还能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实验探究是落实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课堂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在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化学课程标准在每一主题的介绍中均给出了情境素材建议,鼓励教师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教学,这是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价值的重要措施。
表2 基于真实情境的《燃烧热》教学案例(节选)
附录Ⅰ 某些物质的燃烧热(25℃,101 kPa)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学生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化学世界,为学生构建的情境越为真实和贴近生活,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容易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中,与此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2020年开端的“停课不停学”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身处信息时代,教学早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与支撑,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手段和工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中学化学教学中,从而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表3 基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案例
信息化时代下的人类社会开始步入数字化管理阶段,促使了“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理念随之而来。网络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发展,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迭代,将信息化设备融合到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清晰可视”化的教学环境,做到基于数据的真正科学化教学。
项目式学习源于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注重立足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创设真实的情境,小组团队合作互助,利用所学到的学科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最终得到研究成果。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真实的参与到活动中,在过程中学习,获得真实的学习感受。杜威曾说过“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作为一线教育者,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不满足于纸面上的理论知识,这些空洞的理论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鲁科版新教材的编写就借鉴了项目式教学方式,在每一章的后面都设置一个微项目。项目式学习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众多人的关注和应用,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表4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电池的发展》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