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2021-07-08 00:11吴世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克氏优良率钢板

吴世勇

(将乐县总医院 骨科神经科,福建 三明 353300)

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或挤压所致,患者足跟部可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难以正常行走,且该部位损伤可破坏跟距关节,引起僵硬和粘连,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创伤性关节炎等,增大致残风险[1]。手术是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主要方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应用较为广泛,其属于传统术式,经外侧L形切口可充分显露患者骨折断端,便于术中操作,利于骨折复位,恢复原有解剖结构[2]。但该术式切口较大,对组织损伤较重,术后易出现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延缓患者康复进程。而经跗骨窦入路属于微创手术,可做到有限切口,经跗骨窦间隙既可良好暴露距下关节面,为骨折复位提供良好视野,且该切口对组织损伤小、血供破坏少,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3]。本研究对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以对临床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8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24~61岁,平均(42.63±4.19)岁;Sanders分型:Ⅱ型 19例,Ⅲ型17例,Ⅳ型5例;骨折原因:高处坠落伤28例,交通事故伤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9 d,平均(6.05±1.04)d。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3~62岁,平均(42.66±4.21)岁;Sanders分型:Ⅱ型20例,Ⅲ型16例,Ⅳ型5例;骨折原因:高处坠落伤26例,交通事故伤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9 d,平均(6.08±1.06)d。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均为单侧跟骨骨折;⑵Sanders分型Ⅱ-Ⅳ型;⑶精神状态正常;⑷均行钢板内固定治疗;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凝血功能异常;⑵伴有严重出血性疾病;⑶近半年内有足跟部、小腿手术史;⑷合并急性心血管疾病。

1.3 手术方法

两组均完善术前检查后,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腰麻或静脉全身麻醉后,于患肢大腿根部使用止血带,充分驱血;取侧卧位,垫高患足,跟骨结节上2.0 cm左右切口,至外踝下部2.0~3.0 cm弯向前下方第5跖骨基底部,总长15.0~20.0 cm,之后逐渐分离组织,待跟骨外侧壁露出后,置入克氏针,以显露距下关节面等部位。见到骨折关节面后,撬拨骨折块,复位关节面,以克氏针固定骨折后,将距下关节面恢复平整,并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按骨折塌陷程度植骨后,复位跟骨外侧壁骨块,选取适宜跟骨锁定钢板紧贴跟骨外侧壁,锁定螺钉置入固定,去除临时克氏针,常规引流、包扎。

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腰麻或静脉全身麻醉后,于患肢大腿根部使用止血带,充分驱血;取侧卧位,垫高患足,自外踝尖下0.5 cm左右斜行切至第4跖骨基底,总长4.0~6.0 cm,之后逐渐分离组织,切开腓骨长短肌腱鞘,向下牵开腓骨长短肌腱,待跟腓韧带切开后,将跗骨窦内软组织清理干净,使得距下关节面充分显露,撬开塌陷关节面骨块,以克氏针临时固定,距下关节面恢复平整后,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入骨缺损处;将1枚斯氏针横行置入跟骨结节下,待跟骨内外翻畸形纠正、高度恢复后,以C型臂X线透视机评估恢复情况,确认无误后,分离跟骨外侧骨壁,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切口皮下置入,固定后去除克氏针、斯氏针,常规引流、包扎。两组术后均常规抗感染,依据恢复状况进行康复训练等,并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⑴优良率:术后6个月时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两组跟骨恢复状况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地面行走、反常步态、前后活动、后足活动、踝-后足稳定性、足部对线等方面。总分100 分,优:90~100 分;良:75~89 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⑵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⑶并发症: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皮缘坏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切口愈合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n=41) 75.34±9.65 15.14±3.08 12.34±2.15 35.36±5.62对照组(n=41) 86.72±9.93 18.92±3.57 16.18±2.79 75.84±7.19 t值 5.263 5.133 6.981 28.40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4例延迟愈合、2例皮缘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9/41);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23)。

3 讨论

跟骨是纵弓后侧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为支撑体重,并为小腿后侧肌肉提供良好杠杆支点,当患者受到交通事故等直接暴力作用时,可导致跟骨骨折,降低患者活动能力,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4-5]。目前,临床治疗跟骨骨折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虽具有安全无创等特点,但恢复时间较长,恢复过程中易出现畸形愈合等不良事件,使得临床应用较少,且对于Sanders分型Ⅱ-Ⅳ型患者临床已达成共识,均采用手术治疗,以快速恢复骨折部位原有解剖结构,促进足部功能恢复。

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是临床传统术式,其优点在于可充分显露骨外侧壁,便于观察骨折断端,以进行骨块撬拨复位、植骨等操作,且内固定可靠[6-7]。但跟骨血供较为丰富,有45%来自跟骨外侧动脉,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会广泛剥离软组织,损伤跟骨外侧壁血管,破坏正常血供,增加术中出血量,切口皮瓣缺血还可增大感染、坏死风险。此外,术中需于距骨和外踝置入克氏针牵开皮瓣,以显露距下关节,而此过程会对软组织造成压迫,存在腓肠神经损伤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可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足部功能恢复。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属于微创手术,仅需作4.0~6.0 cm切口即可进行,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可于直视下恢复距下关节面,利于保护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分支,降低神经损伤风险[8]。跗骨窦切口手术还可直视下使用骨膜剥离子将塌陷关节面骨块撬起,以精准复位,减轻对跟骨外侧血供破坏,良好恢复距下关节面平整,降低对软骨组织损伤,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提高患者优良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切口愈合,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利于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克氏优良率钢板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SA—387Gr11C12钢板(6=88mm)厚压裂原因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骨折手术的钢板 可以不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