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有很多文人善于画竹,其中画得很好的有北宋著名画家、苏轼的表兄兼好友文与可。他在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晨昏,他都仔细观察。天长日久,竹子在他心中活了,他的精神也注入在画竹子身上了。
每次他动笔画竹的时间很短,而“执笔熟视”的时间却很长。这个“熟”是仔细的意思。他在画竹前仔细地,看什么呢?在“看”心目中的竹子。他看的还不是一两竿竹子,更不是一两片竹叶,而是整个画幅。他要解决的是整幅画的布局,包括疏密、浓淡、远近、主次等。他在心中把竹子的形象孕育成熟了,好像见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然后振笔直挥,“追上”他心中的竹子形象,就像地上的兔子刚跳起来,鹘(hú)这種猛禽就飞扑下去,非常敏捷。
苏轼由此受到启发,创造出成语“胸有成竹”,展示了从观察到构思,再到表达这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其中的“成”不是现成,而是完整的意思。
这个成语给人们的启发,就不局限于画竹了,而是比喻做事之前充分准备,心中有谱,通盘考虑,整体构思。
下面是用“胸有成竹”造句,其中不正确的有:
1.我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能胸有成竹地参加演讲比赛。
2.爷爷看了看我的脸色,就胸有成竹地说我感冒了。
3.今年风调雨顺,农民伯伯一定能胸有成竹地取得好收成。
4.大家对这项工程的各方面考虑很充分,因此对实现设计方案胸有成竹。
答案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