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萌 王桂芳
摘 要:为解决当前武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在研究武术教学内部理路基础上,从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健康水平和传承国脉出发,对武术教学改革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在以生为本、健康教育为基础的武术教学中,研究武术文化、养生武术、武术运动能力提高、武术锻炼习惯培养等,都是以完成武术教学任务为最终归宿和载体,而圆满完成学校武术教学任务这一系统工程,建构学校武术教学、科研、训练竞赛的多功能一体化模式,是对武术人才培养的深刻变革。2)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创造出自然、舒适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感知发展,唤醒学生的主体体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供充足的技击实践机会,提高教学效能。3)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应随教学体制改革而变化,而新体制运行又为武术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多功能一体化;学校武术;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2-0063-04
Innovation of Wushu teaching reform
SHI Meng, WANG Guifang
(Dept. of P.E.,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
Abstract:Wushu educa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eenager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nherit the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also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the country to cultivate talents.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current Wushu teaching reform, the authors, by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expert interview,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etc,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internal logic of Wushu teaching, starting from improving students' sports ability, health level and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pulse, explored the reform of Wushu teach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1) In the student-based, health education based martial arts teaching, research on Wushu culture, health Wushu, Wushu sports ability improvement, Wushu exercise habits training, all of them take the completion of Wushu teaching task as the final destination and carrier, and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task of systematic school martial arts teaching project, construct the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ion mode of school Wushu teaching, research and training competition. It is 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cultivation of Wushu talents. 2)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martial arts teaching creates a natural and comfort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bjective perception, awaken students' subjective experience, mobilize student participation, provide plenty of combat practice opportunities,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3) The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martial arts teaching should change wit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system, the operation of the new system also provide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Wushu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ion; martial arts; reform
收稿日期:2020-08-01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BTY071)。
作者简介:石 萌(1986- ),女,山东邹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后,取得历史上未有过的巨大物质成就,但在社会内部却出现了道德失范、信仰危机、正义感缺失等现象。自国务院1987年同意建立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制度至2019年以来,教育部等6部委连续33年对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运动能力、健康水平中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育强国建设、努力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武术教育对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它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可见,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传承国脉,学校武术教育必须提到国家发展的日程上来。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富强、民族振兴的生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关乎祖国的发展。如何通过武术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是新时代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学校武术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模式单一、陈旧,课堂教学传统、呆板,教学体制缺乏生机,学习环境激发教学效能不足,评价机制不能反映教学水平等问题[1]。为实现学校武术教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功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质的提升要求,本研究以多功能一体化学校武术特色教学研究为切入点,深剖青少年学生强健身心滞后于我国物质实践取得成就的内部理路,以武术教学改革创新为出发点和归宿,建构符合学校武术教学特点的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新模式,为武术教学发展提供依据,推进武术教学建设进程。
1 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
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是在基于完成学校武术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基础上,从武术课堂教学内部理路出发,按照武术课不同类型、不同组织形式,以生为本,把具有兴趣相同、运动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重新分组,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倡导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方式,拓展武术课堂的空间和时间维度,实现武术教学的健身强体、防身自卫、传承国脉、立德树人功能。
通过对学校武术教学调研发现:受历史惯性影响,目前学校武术教学是根据现有的武术教师队伍状况、学校武术教学设施、学生兴趣、学校武术教学史等课程资源,以及学生选择武术专项的具体情况,按年级和上课时间不同,分班进行课堂教学。而从培养人才的整体教育观出发,打破原有自然年级,选择兴趣相同、运动水平相当的学生,重新编班进行课堂教学,采用不同武术教学组织形式、不同武术项目分类,建构“武术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提高”模式和方法是实施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改革的基础。
1.1 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的内涵厘定
依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结合武术课程的内部逻辑,考虑到武术课程内容的庞大性和广泛性,为了使武术教学真正成为传承国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面向学生开设武术技击格斗、太极、徒手拳术、器械、防身术等多种类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打破原有年级、班级、系别,根据学生的现有武术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掌握新授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统一评估和重新编班上课,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建构一种功能齐全、一体化管控的新型教学方式——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总之,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就是为了完成学校武术课程中的技击格斗、太极、徒手拳术、器械、防身术等多种教学目标任务,按照特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以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统筹兼顾,课内课外一体化传承国脉,实现多项功能的武术教学。
1.2 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的实施依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制定并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定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国策之一,并在教育系统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场域,而文化是以一定载体为依托的。武术是逐步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实体文化,是民族化的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文化凝聚体现,是中华文明的有形载体,因此,在我国学校进行武术教育是实现上述国家方针政策目标任务的重要路径之一。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推动健康学校建设,学校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健康中國2030”规划纲要》等健康教育工作要求的主要机构,教学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建构教学活动与学科教学、课外实践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一体化被提到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日程上来,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培育学生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术和具备一项运动技能,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考评内容;大力开展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建立技能核心信息和健康知识发布制度;广泛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素养[2]。目前,“健康第一”“增强体质”“传承国脉”被确立为新时代学校武术工作的指导思想。
针对当前部分学生健康意识淡漠,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锻炼不够、促进和维护自身健康能力不足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教育部于2017年6月14日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多途径加强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武术教育对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制下,武术教学作为新时代高校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得以重用。
1.3 开展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教学系统(Instructional System)是由学生、教师以及环境等动态因素构成。在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人的要素,起控制和制约作用,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相对静止、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是教学系统的子系统。建构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系统是完成武术教学任务、保证武术教育目实现的必经之路。
开展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依赖一定的教学系统,要保证这一系统工程的顺利、畅通运转,其架构要综合考虑。依据在山东、上海、深圳、南京、西安、四川等地的前期调研,我们可用层级架构示意来表示。就学校层面,在最上一层级是决策层,即武术部主任;第二层级是管理层,即武术教学秘书;第三层级是落地层,即具体的武术教学方面[3]。在具体的武术教学改革和实施中,我们可以将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以三种组织类型进行开展:1.线上线下结合武术选项课:“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提高”;2.武术俱乐部锻炼(太极、长拳、刀、枪、棍、剑、散打、防身术、地方拳种等);3.武术运动队训练[4]。
1.3.1 武术选项课: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2016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这一制度是契合学生需求、顺应国家教育改革潮流、促进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强化了第二课堂的目标导向和过程属性。为迎合国家教育发展要求,“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平台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范围内遍地开花[5]。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武术第一课堂学习成果,依据武术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扩展武术教学时间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学习方式,提供学生适合武术第一课堂学习成果巩固并能应用实践的学习环境与条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武术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实施持续性学习的重要探索和保证,也是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武术选项课学习是开展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的一种常用形式,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与武术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志愿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第二课堂武术选项课课外实践教育活动[6]。第二课堂武术选项课是武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效补充,是在武术教师能够精确使用相关课程平台和教学工具情况下,由学校提供网络教学平台,学校教务部门联合超星、学堂在线、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等课程服务公司,通过超星教学工具(学习APP)、学堂教学工具(雨课堂)、智慧树教学工具(知到—教师版)、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充分利用丰富教学资源,组建武术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交流学习平台,进行第二课堂武术选项课教学。
第二课堂武术选项课学习是与武术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课外武术活动,是武术教学整体的两个方面,二者结合做到两种课堂活动既分工又协作,是促进学生深化武术学习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武术第二课堂技击格斗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够直观理解和深刻领会武术技击格斗技术的创编原理和应用时机,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武术技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传统武术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主要采用讲解领作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过程过于重视体育化肢体技术教学,缺乏学生主体体验的唤醒,评价量化使学生缺乏主体感知,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缺乏对学生个体“精、气、神”层面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不够、兴趣培养不足,造成武术教学枯燥无味、费时低效。开设武术第二课堂学习,在第二课堂武术学习过程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师的自身教学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使第二课堂武术学习生动具体,创造技击格斗实践应用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技击技术实际运用模式,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体验,促进学生主体感知发展,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技击实践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技击格斗实践,继而达到巩固第一课堂所学武术知识和提高武术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7]。
总之,武术第二课堂学习是通过学校提供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技击应用环境,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武术教学,活跃校园武术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1.3.2 武术俱乐部锻炼:健身、防身相辅相成
武术俱乐部锻炼是开展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学校武术协会的引领下,从武术健身、防身目的出发,以俱乐部为第二课堂组织学习形式,通过特定的武术项目复习巩固习练,达到健身强体、防身自卫的目的,是第一课堂武术教学的延续。要实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运用武术技术进行健身强体、防身自卫的能力,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武术“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提高”才能实现。第一武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时数少,学生主要掌握武术基本技術和要领,而运用武术技术进行健身强体、防身自卫,需要在第二课堂武术课外俱乐部内进行消化、巩固、运用、提高。第二武术课堂俱乐部可以采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3~4次由武术选项教师辅导的活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运用武术技术进行健身强体、防身自卫,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上,第二武术课堂武术单项俱乐部学习将起到重要作用。第二课堂武术课外俱乐部活动,是由各武术单项俱乐部主任管理组织,在保证完成武术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第二课堂武术俱乐部联赛,提高学生的健身强体、防身自卫能力。
1.3.3 武术运动队训练:运动成绩提高
武术运动队训练是开展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的另一种形式,是对少数有志于继续提高武术专项能力和挖掘自身武术运动潜质的学生,采用小班、以实践为主的武术教学授课形式,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学校指定有一定武术训练水平的老师作为教练,依据武术训练目标,以特定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具有一定武术运动能力、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的学生进行武术课外授课,是实现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水平、专项成绩、社会参与能力、社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主要方式[8]。学生可通过分层俱乐部锻炼和武术专项班学习,再进入到有武术专项教师专门指导的学生武术运动队竞技授课训练中来,这部分学生一方面能够继续提高武术专项竞技水平,另一方面,以后如果成绩突出,照样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武术比赛[9].
2 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随教学体制改革而变化
体制是指一定的制度、规则,一定的组织方式、组织结构,是指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是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武术教学体制是武术教学机构与武术教学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它由武术教学的机构体系与武术教学的规范体系所组成。武术教学改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得不进行变革或者进行调整改变,即改变武术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武术套路技术、肢体动作的传授倾向,注重武术文化和武术技击格斗等武术本质性技能的传授,促进学生主体感知发展和主体体验的唤醒,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引发学生的学习武术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武術文化、武术技术知识与技击格斗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深化武术教学改革引发了武术教学体制的改革,为了优化管理结构、合理利用武术教师资源,武术教学部门对管理机构应适当进行调整。重新设立岗位,取消传统的年级教研室,譬如可以设立体委办公室主任、学科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等层级。学校最上一层级是主管武术校级领导;第二层级是武术教学部主任;第三层级是包括武术学科建设、武术科学研究、武术办公室等;武术办公室包括:武术宣传报道、武术竞赛、武术器材、武术场地、武术代表队管理、武术工会、行政事务等。实行主任负责制,以自愿报名和推荐的形式选拔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主任,各武术项目的教学、教学法研究、科研、课外健身、训练、课余比赛、裁判培训以及武术专业教师的业务提高等方面均由主任负责。新体制的运行实行分类逐级负责制管理方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始终以武术教学为核心,为武术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10]。
3 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建构自主参与,自然、舒适的学习环境
效能是指办事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是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是指效力、效率、功效、作用等,是为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武术教学效能是指
教师教授武术工作的能力和效率,学生和武术教师的
全身心投入是武术教学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平时的基础来挑出适合自己的“武术拼盘”,这种新型综合式武术教学给学生创造出自由选择的机会更多,创造出舒适、自然的武术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自愿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和老师全身心投入到武术技术教学和技击格斗能力提高上来,使他们以一种完全自主、自愿的行为参与武术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提高了武术教育效能,形成良性循环,使自然和社会条件一般的学生都有机会实现自己习练武术的目标,成就当“武侠”的梦想[11]。
4 结论
4.1 在以生为本、健康教育为基础的武术教学中,研究武术文化、养生武术、武术运动能力提高、武术锻炼习惯培养等,都是以完成武术教学任务为最终归宿和载体,而圆满完成学校武术教学任务这一系统工程,建构学校武术教学、科研、训练竞赛的多功能一体化模式,是对武术人才培养的深刻变革。
4.2 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创造出自然、舒适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感知发展,唤醒学生的主体体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供充足的技击实践机会,提高教学效能。
4.3 多功能一体化武术教学应随教学体制改革而变化,新体制的运行又为武术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13(2):76-78.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13-11-16(01).
[3]张茂林,邱丽.学校武术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5):77-83.
[4]王柏利.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及重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6):117-120.
[5]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6-11-14).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703/t20170320_300172.html.
[6]曾剑雄,宋丹,高树仁.大学生第二课堂研究:历程、焦点与前瞻——基于1999~2016年CNKI的文献述评[J].重庆高教研究,2017(6):119-127.
[7]张峰.学校武化教育的实施策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5):630-636.
[8]陈希.变革时期我国大学武术的组织与管理[J]. 体育科学,2002,22(4):2-3.
[9]邹师,冯火红.我国普通高校武术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70-73.
[10]徐猛,严家高.“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山东体育学院为例[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6):125-130.
[11]张峰.学校武术教学改革实施策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6):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