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开创我国双创教育新局面的具体表征。“双创课程思政”改革是将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程,革新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有利于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针对目前“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内容融合生硬、实施方法不明确、路径不清晰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明晰“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改革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创新创业教育 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5-147-03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阐述了改革创新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动力,这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双创”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是实现思创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创”人才的时代责任,是中国特色双创教育的历史使命。2019年9月,教育部发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要完善高校思政课建设,推动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大格局,制订专项工作方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具有时代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实施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指出的创新途径是遵从于规律、立足于需要、来源于教育。“双创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双创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全过程,从各环节、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和方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双创”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探究创新创业的历史进程
我国自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同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挑战杯”创业大赛拉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序幕以来,至今已发展20余载。其发展历程经历了萌芽起步、试验探索、全面发展、整体完善四个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演变依据来源于不断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认识创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创新创业实践的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培养务实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调研创业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的思想基础。创业过程中市场分析、竞争者分析、公司盈利预测部分,必须依据客观事实,这也是战略分析中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的运用基础。通过充分调研分析得到创业数据。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创新创业不仅是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首要条件,是指导创新创业实践的思想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是历经项目孵化,通过技术革新、产品革新、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实践出真知,最终将创意实践成创业,真正为区域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做贡献。
(三)创造性思维方法探究创新思维构建
创新思维构建是创新创业的基础。成功的创业项目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模式、新发明和新创造。创造性思维方法形成新技术、方案,这是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知识产权的由来,以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创新和创造,以解决实际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形成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相应的专利知识产权。
(四)调查研究法、价值评价法探究创业机会
“商机”是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 Timmons)提出的“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的重要一环,创业机会的阐发和挖掘必须要用到调查研究法和价值评价法。调查研究法用于市场调研、竞争分析、创业融资需求分析以探究创业机会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发展可行性,价值评价法用于基础调研数据分析,以得出创业机会是否具备市场痛点和经济增长点。
(五)矛盾分析法探究创业风险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在创业风险的探究中,以重点论分析创业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突出重点和关键,做好风险防控,稳抓创业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全方面分析排查其他风险,抓住次要矛盾。以矛盾分析法探究创业风险是建立全面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矛盾分析法有利于厘清创业过程中的不同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程度,以最大程度进行风险防范。
(六)系统方法探究商业计划书的编写
商业计划书的编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主要参赛内容和形式。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系统方法,统筹全局,将各章节内容有机整合运用,在难点财务分析部分运用数学语言定量、精确描述融资分析及盈利分析,构建财务报表。以系统方法由局部形成整体,以构建商业计划书。
以《创新创业指导》为例,《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旨在激發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根植创业基因、增强创业信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表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指导》中各章节内容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法。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难点
“双创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推进的主体是创新创业师资。本节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原则,归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难点。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为了有效将思政目标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必须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以此为指导讲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就思政理论体系、政策、系列领导讲话、家国情怀如何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学进行研讨,形成系列改革方案,撰写实施要点。
(二)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亟待更新
课程思政改革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思政教学目标和方案应用于教学资源中,需要撰写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编制新版教材、更新PPT、更新网络教学资源等,历经改革实践的过程不断总结更新,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创新创业师资思政素养与使命担当的和谐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思维方法,同时提升思政素养和内涵,其方法灵活多样,需要全面掌握。创新创业师资分为专职师资及兼职师资,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涵盖了各个专业,思政能力素养不尽相同,需要将全体师资思政素养与使命担当和谐提升,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各个环节。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待多元化实施
有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课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必不可少,传统的创新创业教学鲜有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结合微课、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应用来讲授创新创业课程。为了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要求,全面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学,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缺乏“双创”实践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
“双创”教育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理论教育可通过革新教学资源、方法、手段等方式进行理论课堂教学,以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实践教育部份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长效机制乃至形成文化,其着力点有待探讨。
(六)“双创”课程思政改革制度尚未制定,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相关制度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指导“双创课程思政”的改革实施,目前众多院校并未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相关制度,对课程思政改革没有文件制度的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有助于保障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提升师资践行课程思政改革积极性。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的完善指日可待。
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路径
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对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商业模式、知识产权、创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和组建企业等多个章节内容进行详解,根植创新基因、塑造创新思维、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课程。实施“双创课程思政”改革,必须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使命。
(一)科学制定“双创课程思政”课程标准、授课计划
实施课程思政改革首先应当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在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中加入思政目标,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原则,制定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知识目标、思政目标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以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指导“双创”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时代下创新创业对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性;明确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政策和要求;掌握新时代下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认识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模式、中国制度对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认识“一带一路”对创新创业企业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价值;知晓工匠精神和中国标准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岗位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有机融合为切入点塑造思创融合的教学资源体系
教学资源的重塑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基础,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全方位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材、教案、课程PPT,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学全程。在创新创业教学章节中图文并茂地引入国民表率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最高领导人系列讲话、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摘、“学习强国”系列视频资源、部委颁布的最新创新创业相关文件制度等。充分实施“双创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
(三)以研讨及培训为关键提升师资思政素养
联合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师资培训,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大思政专业师资兼课比例,以创新创业学院和教研室为单位,组织任课老师集体备课,研讨课程思政案例、教案、教学方法及手段,提升师资队伍课程思政素养及教学质量。
(四)以联动为突破口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手段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次、立体化、多元化教学。引入案例、视频、新闻、制度等多种元素,结合理论授课、翻转课堂、慕课、竞赛驱动的教学方式,利用讲授法、点评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开展课堂教学。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得实、智慧树等平台的多元化应用开展线上教学,形成联动的教学呈现。
(五)以实现中国梦为主题将创新创业实践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大学生回信,拉开了思创融合的序幕。在创业实践等活动中统筹融入思政元素,立足地方扶贫、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将创新创业夏令营、在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建设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结合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有力举措。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創业实践中应通过扶贫项目的策划和实施振兴地方经济,扎根中国国民国情,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走进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依托高校的技术和项目资源优势,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创新创业中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增长智慧才干,实现人生价值,书写青春无悔篇章。
(六)科学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制度、教学考核标准、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完善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设计,将改革落实到课程,落实到任课教师。规范教学课堂。将“双创课程思政”改革执行标准纳入课程质量考核标准,思政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开展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问卷调查,及时评价与反馈。将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作为考量标准纳入职称评价体系,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制度、科学的教学考核标准及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有效提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激励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
四、小结
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创我国双创教育新局面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下,明晰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方法和路径。革新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升“双创”教育教学质量,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创”人才,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普通高校重点项目(社科):“课程思政”理念下思创深度融合的方法、模式与路径研究(2019GWZDXM007)]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 娄淑华,马超.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焦点目标、难点问题及着力方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30)
[作者简介:贺书品,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研室主任,经济师(财政税收)、助理研究员(教育经济管理),会计硕士,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财务管理。]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