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艳 王万里 李 宾
结直肠癌为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且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当前胃肠肿瘤外科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仍无显著提高[1]。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手术以及化疗后肿瘤复发和转移导致了结直肠癌的治疗失败,特别是约50%中晚期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死于转移和(或)复发[2-3]。因此要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在研究促进结直肠癌病理进展的因素和机制方面显得极其重要。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肿瘤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病情监测或预后判断[4-5]。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目前诊断肝癌最重要的肿瘤标记物,能够排除良性肝病及怀孕等因素的影响,已被广泛用于肝癌的诊断,但是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效应还不明确[6-7]。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半衰期短等优点,可协助肿瘤的分期和预后的判断[8-9]。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灶组织和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AFP和CE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该患者主要的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分析并探讨结直肠癌患者AFP和CE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揭示两者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上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依据。现总结报告如下。
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结直肠癌;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年龄20~75岁。排除标准:危重或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缺乏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
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标本(病灶组)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距肿瘤边缘≥5 cm,正常组),经4%甲醛固定,于浓度梯度酒精中脱水,二甲苯中浸润观察组织块至透明为止。用石蜡Ⅰ(<60 ℃,1 h)浸润、石蜡Ⅱ(60 ℃,2 h)包埋后制成石蜡组织块,用石蜡切片机5 μm 厚度进行连续切片,常规制片、封片。
采用免疫组化对标本分别进行AFP和CEA蛋白表达的检测,抗AFP抗体和抗CEA抗体滴度分别为1∶200和1∶400。随机计数5 个高倍镜视野(×400),统计阳性细胞数目和显色度。阳性强度采用半定量法,按阳性细胞占癌细胞的百分数评分,结果观察采用盲法。
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最大直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对比方法为t检验与卡方χ2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法,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病灶组AFP和CE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7%和78.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6.7%和10.8%(P<0.05),见表1。
表1 两组AFP和CEA表达阳性对比(例,%)
在120例患者中,年龄≥54岁76例,<54岁44例;男性80例,女性40例;发病位置:结肠48例,直肠72例;肿瘤最大直径≥4 cm 56例,<4 cm 64例;组织学分化:高、中分化70例,低分化50例;浸润深度:浆膜层以下66例,浆膜或以外54例;淋巴结转移:阳性68例,阴性52例;远处转移:阳性26例,阴性94例。
在120例患者中,不同组织学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的AFP和CEA表达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FP和CEA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AFP表达阳性的86例患者中,CEA表达阳性者78例,表达阴性8例。在34例 AFP表达阴性的标本中,CEA 表达阳性16例,表达阴性18 例。见表3。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AFP和CEA表达存在相关性(γ=0.477,P=0.013)。
表3 AFP、CE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例
结直肠癌在发病初期病情较隐匿,临床确诊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且常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导致死亡率比较高。早期发现和诊断结直肠癌,对患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0]。AFP是白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分子量约为68 kDa,共有590个氨基酸[11]。已有研究显示AFP蛋白的过表达属于病理状态且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密切有关,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12]。不过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情况。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组织和细胞由于癌基因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活性物质,包括抗原、抗癌基因、激素、受体等[13]。CEA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结构抗原,是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性决定簇的酸性糖蛋白。其作为1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当细胞发生癌变时,肿瘤细胞的基因调控受损,大量的CEA可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清CEA增多[14]。并且CEA可通过1种粘附分子发挥作用,能干扰细胞正常的粘附力,从而导致细胞移动性增强,促进恶性肿瘤的增殖与转移[15]。有研究显示凡内胚层起源的恶性肿瘤组织中均有CEA的产生,故CEA广泛存在于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16-18]。本研究显示病灶组的AFP和CEA表达阳性率为71.7%和78.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6.7%和10.8%(P<0.05),表明结直肠癌患者多伴随有AFP和CEA的高表达。
当前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上升,并有继续增长与年轻化的趋势,如何有效的评估结直肠癌的病情与治疗疗效已被广泛关注[19]。AFP的表达与肝癌密切相关,AFP水平在肝癌患者中较良性肝占位患者显著增高,其受肿瘤病灶数、肿瘤大小等特性影响,在区分肝脏炎症及妊娠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20]。既往研究也表明,血清AFP含量随着肝癌的生长成线性升高,对于肝癌具有很高的诊断特异性,AFP表达阳性预测肝癌发生的正确率在90%以上[21-22]。CEA在结直肠癌中过表达与细胞发生恶变及肿瘤进展关系密切,在病理状态下表达激活时,能够参与恶性肿瘤的浸润与转移[23-24]。本研究显示不同组织学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AFP和CEA表达阳性率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AFP和CEA表达存在相关性(γ=0.477,P=0.013),进一步证实AFP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CEA的表达促进肿瘤的进展,两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正向协同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调查的样本数量比较少,且没有进行健康人的调查分析,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AFP和CE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状态,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两者在结直肠癌中的编导存在正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