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
(宁夏第四人民医院 综合内科,宁夏 银川)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为COVID-19主要传染源,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播散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且潜伏期和发病后均具有传染性。本病临床表现多样,除了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部分重症患者还出现不同程度凝血功能异常。本研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宁夏新型冠状病毒定点医院(宁夏第四人民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75人,女34人,男41人,平均年龄(39.93±17.81)岁。纳入标准:(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2)临床资料完整且具有至少2次凝血常规检测指标。排除标准:①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②临床资料缺失的。
日本SYSMEX公司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的PT、APTT、FIB检测试剂,均采用凝固法,DD试剂盒来自日本积水公司,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
真空采血法(美国BD公司生产的真空采血针和真空抗凝管)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至含有枸橼酸钠抗凝凝剂的管中混匀后,密封、专人送检。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标本检测防护的要求,由专人在标本采集后2 h内完完成检测。75例NCP患者入院后(2020年1月24日至3月16日)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D-二聚体,在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NCP出院标准后再次复查上述检测项目。
研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1]进行临床分型。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重型:符合下列任何1条:①呼吸窘迫,RR≥30次/min;②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③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 300 mmHg(1 mmHg=0.133 kPa)。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根据数据特点,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非正态分布且方差不齐的两组数据差异分析采用秩和Wilcoxon检验,多个组别数据差异分析采用秩和Kruskal-wallis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NCP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PT最高者26.3 s,治愈后基本回复正常范围(11~14 s),APTT最高值60.2 s,治愈后仍有1/3的>35 s。急性期与恢复期的FIB及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凝血因子分析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急性期、恢复期患者PT、APTT、FIB、DD比较
DD在三组之间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重型与普通型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值3.681,(P<0.05),急性期重型与轻型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值3.154(P<0.05),各项凝血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重性、普通型及轻型NCP患者PT、APTT、FIB、DD两两对比
急性期NCP患者血浆PT、APTT、FIB、DD异常阳性率分别为 14.7%、30.7%、28.0%、5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七版病理改变中指出可见部分血管内皮脱落、内膜炎症和血栓形成[2]。本文观察NCP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n N,等描述了来自武汉99例NCP患者临床研究发现,PT延长为5%,APTT延长的患者比例仅为6%[3]。
本研究发现急性期NCP患者中52%的DD异常增高,考虑与病毒感染及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内皮受损相关。已有的研究发现NCP患者中50%可出现DD升高,重症患者DD升高的程度显著高于轻症患者[4-5],这与本文得出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NCP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可能的原因:①病毒感染;②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6];③药物及操作因素:抗病毒药(α-干扰素、利巴韦林、阿比多尔)、抗菌药(莫西沙星、青霉素等)以及中药等可通过各种途径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有创操作时肝素等抗凝剂的使用不当也可导致凝血异常;④既往病史及用药史。因此在NCP患者中,尤其重症患者要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加强支持治疗改善缺氧、缺血状态。本文受限于样本量少,重症患者比例较低的因素所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