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婷婷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江苏 徐州)
新冠肺炎主要是指因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症状,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等,是一种有一定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皆可造成病毒传播现象,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若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需及时入院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医院也要做好防护措施[1-2]。本研究旨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实践与体会,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分析总结我院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相关的防控工作。
1.2.1 防控方法
1.2.1.1 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为响应国家防控部署要求,我院于1月23日启动疫情防控动员大会,并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4个防控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院长和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为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为医务处、院感科、护理部、医疗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整体决策、指挥与调度,各小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1.2.1.2 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方案
即以上级下发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疫情防控、诊治原则,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
1.2.1.3 加强人员培训和科普宣传
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病毒于2019年才在人体中首次发现,因此医护人员对其相关的病理知识都不了解,缺乏对新冠肺炎的防控意识,因此需加强我院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加强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医护人员对此病症有正确认识。此过程主要通过全员培训、健康宣教等方式进行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其中全员培训主要是指通过院内微信群、OA系统等对全员医护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相关防控知识的培训,同时印发《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手册》,做到人手一本,各岗位人员熟知手卫生、正确佩戴口罩、咳嗽礼仪、个人防护等知识和技能,确保医护人员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做好防控工作。培训内容及形式见表1;健康宣教则主要通过院内横幅、电子大屏、宣传折页、张贴海报等向院内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防控知识的科普,帮助其正确认识疫情期间的防控措施。
表1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培训内容及形式
1.2.1.4 强化预检分诊工作
自开展疫情防控以来预检分诊处作为发热门诊的第一道关卡,须做到严密排查、准确判断、合理分流患者。为做好预检分诊工作,我院将预检分诊关口前移至医院大门入口处,设立进入医院的唯一入口,人车分流,控制人员进出,防止人员聚集。对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实行“三个必须”,即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必须询问流行病学史、必须测量体温。发现体温异常由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所有进院人员还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如佩戴呼吸阀口罩的人员不予进入院区。在预检分诊处放置流行病学史醒目标识和新冠肺炎感染防控健康宣传材料,备有发热病人用的医用外科口罩、额温枪、免洗手消毒液、预检分诊病人基本情况登记本。安排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高年资主治以上医师参与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流行病学调查和基本情况登记工作。医务人员按一级防护着装。
1.2.1.5 加强发热门诊建设及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传播特点,为更好地筛查门诊患者,避免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而设置了发热门诊,是专门用于排查疑似传染患者,治疗确诊患者的专用诊室[3]。我院原发热门诊比较简陋,疫情发生以后,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将原来南院一楼的内科病区腾空改造,使其成为相对独立区域,同时集门诊与留观病房功能为一体的发热门诊。布局流程方面,则根据发热门诊的建设要求和医院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三区两通道”,其中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更衣室、值班室以及医务人员专用洗澡间和卫生间;半污染区为穿脱防护用品的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患者预检分诊处、挂号收费处、普通诊室、特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化验室、留观病房、污物处置室等。人员防护方面,则主要是指医务人员需按照二级以上防护着装,即包括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或面屏、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靴套,并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方面,通过建立接诊病人和终末消毒登记本;为防止交叉感染,隔离留观室内有单独的隔离卫生间。每日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诊疗用品、诊疗器械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并做好记录。CT检查流程,科学研究发现,有88.2%的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表现异常,有双侧或单侧毛玻璃/合并肺部混浊。大多数患者通过胸部CT扫描发现肺部异常,从而判定新冠肺炎。所以,流行病学史与辅助检查的结合能提高新冠肺炎的诊断准确性[4]。但由于我院发热门诊无专门的CT检查室,为避免交叉感染,凡是发热病人需做CT检查,需由预检分诊护士电话预约CT室,安排专人引导病人至CT室进行检查。工作人员按照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发热门诊的患者使用CT室后应严格执行“一人一消毒”的措施,30 min后再接诊其他患者。
1.2.1.6 工作人员防护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规范的穿脱流程是保障医护人员避免感染的重要举措。医务人员应遵循分级防护原则,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避免防护不足或过度[5]。根据不同工作区域、不同岗位的工作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性及其暴露风险,采用风险评估法,将其分为不同的防护等级,实施分级防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不同人员个人防护指导原则见表2。
表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不同人员个人防护指导原则
1.2.1.7 住院部病区管理
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患者正确佩戴口罩。病区入口处对进入人员进行二次测温。住院病人原则上不探视,陪护人员相对固定,不能超过一人,陪护人员要尽量陪护在患者身边,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并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医院的防控要求,对患者、陪护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体温检测,询问有无疫区及相关流行病学接触史。择期手术病人术前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逐步将检测范围扩大至所有住院病人和陪护人员。
1.2.1.8 院内公共场所
各部门人员错峰就餐,单位食堂实行分餐制,就餐时保持1 m以上的安全距离。各类公共区域如挂号窗口、收费窗口、食堂、超市、电梯、洗手间等,加强管理,定期消毒。为防止交叉感染,保证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疫情期间总务科还安排专人对全院公共区域进行喷洒消毒。
1.2.1.9 医务人员健康管理
医务人员建立每日体温检测和健康申报制度,体温异常者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外地返程人员要根据风险评估、体温情况、查验健康码等后方可复工。胃肠镜、支气管镜、喉镜等内镜检查以及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健康体检进行诊疗活动时,医务人员需按照二级或以上防护着装。
1.2.1.10 医疗废物处理
所有科室医疗废物收集桶均要求为脚踏式并带盖,要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盛装医疗废物,并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在离开发热门诊污染区前要对包装袋消毒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医疗废物标签标注:产生单位、产生部门、产生日期、类别,并在特别说明中标注“新冠肺炎”。每天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新冠肺炎”病例产生的生活垃圾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要求进行处理。
2010年1月23日至4月30日我院共接诊发热病人645例,因发热疑似新冠肺炎留观病人6例,无确诊病例收治。医院各科室各部门医护人员均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不同人员个人防护指导原则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并按照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手册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全院无一例院内感染、医务人员感染情况发生,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防控目标。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院一直按照相关的防控规定进行本院的防控、工作,从对院内医护人员防控意识、措施的培养,到医院预检分诊工作的强化、改善,再到发热门诊的建设及院内相关清洁消毒工作的制定,经全面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几率,避免医护人员有新冠肺炎感染现象,保障来院就诊患者的治疗效果[6-7]。
经我院严格的防控工作,使本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发现,同疫情前来院就诊患者相比,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来院就诊的发热患者有明显增多,即相比与疫情前,多数患者自身在家服用退烧药,无发热症状后即无来院就诊情况[8-9]。但受疫情影响,患者为检查自身是否感染有新冠肺炎病毒,则其有发热症状后基本会来院进行诊断治疗,因此疫情期间来院进行诊断检查的发热患者人数有明显增加[10-11]。而在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过程中,我院针对此次疫情有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即患者入院前需在院前进行体温测量,经分诊护士检查其是否佩戴好口罩,经分诊后再让患者至发热门诊处进行诊断治疗[12-13]。同时在疫情期间院内医护人员需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如对院内各病区、器械等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时,也需严格按照防控要求进行口罩、手套等防护器具的佩戴,有效避免医患间的交叉感染现象,避免本院有聚集性新冠肺炎感染现象,有效提升医院整体的防控效果[14-15]。
经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实践后可知,面对此类紧急且有较大传染性的疫情事故时,医院需严格做好进出人员的把控措施,对有疑似病症的入院患者,需采取紧急措施,并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诊断检测,有效避免来院诊疗的疑似患者同院内患者及医护人员间的交叉感染现象,避免或减少院内聚集性感染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期间,医院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相关防控指令进行相应的防控工作,有效提升本院的防控效果,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现象,使得本院、本地区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