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越越,张青梅
(河南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省地处中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不仅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粮食的重要主产地。所以,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近年来,河南省的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完成了主要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到产量基本持衡的关键性转变。同时其农耕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抗风险抗灾害能力也不断提升。虽然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相当喜人的成绩,但当前其农业生产发展也存在很多弊端。为了能够正确把握河南省各地市的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可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对河南省各地市农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笔者收集了河南省18个地市的数据,采用7项代表农业竞争力的指标,并通过SPSS软件来对各个城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国内外关于提供多项指标并据此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些方法主要被分为两大类: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笔者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选择了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7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对河南省18个城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按照指标的科学性、可得性和可测量性的原则,我们选用了以下指标进行研究分析:X1-农业生产总值(亿元)、X2-城市常住人口X2(万人)、X3-农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X4-实际耕地灌溉面积(千公顷)、X5-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6-化肥施用量(t)、X7-农药使用量X7(t)。
笔者选取的样本为河南省的18个地市(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数据来源主要是《201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各市2019年《统计年鉴》。
在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基础上,采用Bartlett球形KMO检验方法对原始变量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由表1可知,Bartlett球度检验的观测值为197.564。KMO值是0.796。
表1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根据Kaiser的KMO标准进行因子分析:如果KMO>0.9,则非常合适;0.8>KMO>0.9为宜;如果0.8>KMO>0.7,则一般;如果0.7>KMO>0.6,则不合适;如果KMO<0.5就不行。因此,笔者对原始数据的KMO检验通过。同时,由于关联概率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说明Bartlett球形检验也通过了。因此,文中选取的原始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我们选择的7个统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7个指标的相关矩阵R和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根据只提取每个特征值>1且累积贡献率>80%的因子的原则,提取两个主要因子,计算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870%。这表明,在两个主成分中,原有7个指标中有93.870%的信息是根据基础归纳的,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原始信息,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因此,最终提取出这两个公共因子。
接着进行因子旋转得出其总的累计方差贡献仍然为93.870%,不同的是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有所变化,第1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由80.390%降低为78.391%,而第2个因子的方差贡献则由13.438%上涨到15.479%,可见,因子旋转后,对因子的解释将更加容易。因此,我们提取2个因子是正确的,并且这两个主因子包含了7项指标的大部分初始信息。表2即为主因子的特征值及其累计方差贡献率。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为了使因子命名更具解释性,我们通常通过最大方差法和正交旋转法来分解初始载荷矩阵。由表3可知:在第1个因子上X2、X3、X4、X5、X6、X7其载荷较高,因此,这6个指标主要由第一个因子来解释。X1-农业生产总值(亿元)在第2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2个因子主要解释了X1指标。旋转后的因子较之旋转前其含义比更加清晰。
表3 旋转成分矩阵
根据表3指标的经济意义,第一个公因子(F1)在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乡村劳动力、家用机械总动力、实际耕地灌溉面积、农药使用量上存在较高的载荷,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农业投入要素因子。第二公因子(F2)在农业生产总值上具有较高载荷,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农业产出因子。
我们以2个公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占其共同累计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可以得出18个地市农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具体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F=F1*78.391+F2*15.479
(1)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及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业竞争力排名(略)求得其综合得分(F)及排名如下所示:
第一类F>1包括:南阳、周口、商丘、驻马店,这些城市的农业竞争力比较强。第二类0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城市的农业竞争力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好、生产要素投入充足的城市其农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而过度依赖工业和服务业,政府并不着重发展农业的城市,农业竞争力水平则较低。 由此提出以下建议:①河南省各地市应着眼于自身的农业生产资源条件,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②河南省各市还应该不断提高各自的农业集约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科学培育与机械化操作完美结合,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③各地市政府应发挥领头作用,逐步增加财政投入,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④各地市政府应实事求是的合理配置农业发展资源,加大对农业落后地区的扶持关注力度。2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