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艳,许利利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眼科,河南 焦作 454150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疾病,以眼痛、视力降低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1]。有报道显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与情绪具有密切关系[2]。因此,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2 月间焦作市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94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常规护理干预和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本组94 例患者均经眼镜、房角镜及眼压等检查确诊,均无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及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建档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7 例。常规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2.46±6.2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5 例,高中及专科20例,大专及以上12 例。目标策略组:男25 例,女22 例;年龄39~65 岁,平均年龄(53.10±5.94)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7 例,高中及专科19 例,大专及以上1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两组均行手术治疗。(1)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开展口头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适当给予心理安慰;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干预、饮食指导等。(2)目标策略组于常规组基础上增设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健康认知、心理状态等方面信息,找出可能影响治疗护理工作实施的不利因素,如健康知识水平低、焦虑情绪严重、自护能力差、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等,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护理目标,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实施:①认知及心理干预:采用播放音频资料或“一对一深入讲解方式”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认知,期间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对存在负性情绪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可采用音乐疗法、意象疗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可邀请同疾病术后恢复良好病友分享健康教育,以增强患者信心,或与家属配合应用“正性暗示语言”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并指导家属多对患者进行鼓励安慰;②行为及并发症干预:播放青光眼术后自我护理健康知识,或由护士详细向患者讲解,并指导患者不可触碰术眼,保持合理体位,避免压迫术眼,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避免眼部疲劳,结合患者兴趣爱好制定针对性饮食规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难咀嚼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
(1)两组护理依从性,采用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内容包括护理积极性、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情绪控制、生活管理等方面,总分100分,分为完全依从(≥90分)、基本依从(70~89 分)、不依从(<70 分),(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依从性。(2)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自护能力,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定,SAS 总分80 分,分值越低焦虑情绪越轻;ESCA总分172分,分值越高自护能力越好。(3)两组并发症(角膜水肿、前房出血、眼压复升)发生率。(4)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结束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scale,NSNS)评估,共19 项,每项1~5 分,对应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 个分级,总分范围19~95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好。
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标策略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依从性比较例(%)
两组干预后SAS 分值均低于干预前,且目标策略组低于常规组,ESCA 分值均高于干预前,且目标策略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焦虑情绪、自护能力比较(±s)分
表2 焦虑情绪、自护能力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目标策略组(n=47)常规组(n=47)tP SAS干预前54.26±3.97 54.61±4.28 0.411 0.682干预后42.95±3.58a 49.62±3.86a 8.217<0.001 ESCA干预前101.85±7.42 102.64±7.85 0.501 0.617干预后148.75±6.33a 135.86±8.49a 8.345<0.001
目标策略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比较例(%)
目标策略组NSNS 评分为(86.42±5.13)分,常规组NSNS 评分为(77.42±6.81)分,组间对比,目标策略组NSNS 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7,P<0.00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因突发性前房角关闭致使眼压急剧升高的疾病,为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3]。外科手术作为临床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方法,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手术具有侵袭性,且患者围手术期多伴有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心率、血压波动明显,不仅增加手术风险,同时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术后恢复[4]。常规护理干预重点关注患者病情恢复,对患者健康认知、心理及行为方面重视度不够,护理治疗难以提升。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注重患者心理、生理、健康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对病情转归的影响,首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目标,在充分尊重患者个体特征基础上,给予患者切合实际需求的护理服务[5-6]。马繁华[7]研究指出,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能显著改善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心境状态,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效果,是一种良好有效的护理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接受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目标策略组的护理依从性、干预后SAS 分值、ESCA 分值、并发症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优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组患者。充分表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增设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且能增强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