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迁及驱动因素分析

2021-07-07 13:45樊慧丽付文阁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肉羊变迁优势

樊慧丽, 付文阁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羊生产区域变动明显,羊肉消费群体和消费区域也逐步向全国性和全面性消费转变。但国内羊肉供给趋紧,市场缺口扩大趋势明显[1-2],政府为稳定肉羊生产和保障市场供应,推出一系列优势布局规划,并推行各类禁牧、草畜平衡及环保政策及措施,带动了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变迁。那么,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变迁规律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其变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把握肉羊生产变迁规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保障羊肉市场供需均衡;另一方面为稳定肉羊产业和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目前关于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一是对粮食作物生产布局研究[3-5]。诸如李明辉等[6]对小麦生产优势区域变迁的分析。二是对经济作物生产布局研究。主要以花生[7-9]与棉花[10]的研究为主。傅漫琪等[11]评估了全国县域向日葵生产优势度。三是对畜禽生产布局研究。有学者从畜牧业整体行业分析布局特征和变动框架[12];也有学者从单个畜禽产业如蛋鸡[13]、生猪[14]等分析生产布局变迁特征。其中对生猪生产区域变动的研究角度较多,诸如环境规制[15]、空间效应[16]以及路径依赖性[17]等。龚立新[18]则对河南省县域农产品生产布局演变进行分析,并构建优势布局图。关于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研究,已有学者从区域比较优势和区域变动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分析。夏晓平等[19]运用概率优势模型对影响不同地区肉羊生产的成本优势因素进行分析;时悦等[20]基于自然禀赋的区域差异分析肉羊产业集聚特征;夏晓平等[21-22]指出自然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非农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力度是肉羊生产区域变动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地区资源禀赋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生产布局的影响;王士权等[23]运用资源禀赋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肉羊优势产区的变动趋势。

综上可知,目前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涵盖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畜禽生产等各个方面,为本研究奠定基础。但肉羊作为朝阳产业,目前有关其生产布局的研究仍显不足,且视角单一,缺乏对空间效应的考量和肉羊生产区域重心演变轨迹的定量分析,无法准确反映其变动状况。基于此,本研究以肉羊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空间效应基础上从不同层面入手,运用生产布局指数及区域重心分析法分析肉羊生产布局变化特征及演变轨迹,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肉羊生产布局变迁的原因。

1 研究方法和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生产布局指数法 本研究借鉴李帮鸿等[24]的研究,通过计算不同省区肉羊生产的生产布局指数来分析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变动趋势,考虑不同地区肉羊养殖绵羊与山羊品种差异因素影响,本研究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将肉羊生产布局指数设置如下:

(1)

式中:PLIit是i地区第t时期的肉羊生产布局指数,qit是i地区第t时期的羊肉产量,Qt是全国第t期的羊肉总产量。

1.1.2 区域重心分析法 本研究选择区域重心分析法[25],通过分析肉羊生产重心在不同年份间变化情况来分析肉羊生产布局变迁。其中,肉羊生产重心是肉羊生产分布的地理重心。为更好地反映肉羊生产重心的移动变迁,本研究以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羊肉产量作为替代变量,即认为某一地区在某一时间内羊肉产量的变化会使整体的肉羊生产重心发生转移,且当假设其他变量条件不变时,若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羊肉产量变化较大时,其肉羊生产重心会朝相应方向偏移,且偏移距离越长,表明在该方向对全国肉羊生产贡献度越大,而偏移速度越快,即肉羊生产区域变化强度越大。

肉羊生产重心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2)

(3)

本研究的肉羊生产重心移动距离计算式如下:

(4)

1.1.3 空间计量分析模型

(1)空间相关性检验

基于空间视角分析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迁成因,本研究运用Moran’s I指数测定相应研究数据的空间相关性。Moran’s I指数计算式为:

(5)

式中:n为地区总个数,Wij为区域间的空间权重矩阵,本研究选择距离空间权重矩阵;xi为某一地区观测值。Moran’s I指数位于-1与1之间,当Moran’s I指数取值接近-1值、0值和1值时,分别代表不同区域空间分布负相关、不相关和正相关关系。

(2)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Y=αln+ρWY+βX+θWX+ε

(6)

式中:α为常数项,ln为n×1阶单位矩阵,ρ为空间自相关系数,W表示空间权重矩阵,Y表示因变量,WY表示因变量的空间滞后项,β、θ回归系数,X为自变量,WX表示自变量的空间滞后项,ε为误差项。

(3)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中包含了WY和WX,即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空间滞后项,表明彼此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即某一地区影响因素不仅对本地区产生作用,还会对邻近地区产生作用。故仅通过回归系数难以全面解释其相互间影响效应。本研究借鉴LESAGE等[27]的处理方法如下:

(ln-ρW)Y=αln+(βln+θW)X+ε

(7)

令V(W)=ln-ρW,S(W)=V(W)(βln+θW),即原式为:

Y=αlnV(W)+S(W)X+V(W)ε

(8)

其矩阵形式表示为:

(9)

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别为求偏导所得,两者之和为总效应,计算式如下:

(10)

(11)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来自公开统计网站和部门,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统计年鉴。考虑数据可获得性,样本选择1980—2018年28 个省份(不含港、澳、台)面板数据。其中,西藏数据缺失严重,故在分析中予以剔除;考虑海南与重庆被划分出的时间因素,本研究选择考察大广东与大四川,即将海南和重庆依然分别划归各自2省。在分析变迁驱动因素指标中,本研究以1980年为基期对人均GDP进行平减处理,以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2 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迁

2.1 中国肉羊生产区域变动

中国幅员辽阔,肉羊生产布局受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及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差异等因素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择省级及优势区域2个层面描述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动情况。

如表1所示,中国肉羊生产逐渐向少数主产省区集中,肉羊生产重心发生了由牧区到农区再到牧区的转变。其中,新疆和内蒙古稳居主导地位,其羊肉产量始终保持在10%以上;山东、河北、甘肃、云南和湖南的羊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云南和湖南代替西藏和江苏进入前10省份;四川、河南和安徽呈下降趋势。肉羊在牧区生产的主力军一直是甘肃、新疆和内蒙古,在农区生产的主力军一直是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和安徽5省,自1980年以来均位列前10名;但农牧区间的生产重心不断发生变化,1990年前牧区居肉羊生产的主导地位,1990年以后,农区生产取代牧区生产居肉羊生产主导地位,主要与舍饲养殖方式兴起与发展息息相关;到2016年,肉羊生产布局指数开始超越农区,牧区逐渐重获肉羊生产重心主导地位,主要是近年来环保政策力度加大,舍饲养殖面临环境问题更为严重,而牧区草原养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逐渐走向统一,向良性循环发展。

表1 1980—2018年中国肉羊生产布局指数省级变化情况Table 1 Changes of production layout index of mutton sheep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1980—2018 %

区域层面来看,中国肉羊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趋势明显,但不同优势区域变动特征各不同。如图1所示,自1980年以来,中国肉羊生产的四大优势区域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是中国肉羊生产的主体区域。中原优势产区生产布局指数波动较大,并在2007年出现一个大拐点,主要是禁牧政策带来的养殖量和出栏量下降,从而使羊肉产量减少;中东部农牧交错带优势产区的生产布局指数基本保持上涨态势,并在2004年超过西北优势产区;2007年以来,西北优势产区基本保持波动上涨趋势,上涨幅度较小;中原优势产区和中东部农牧交错带优势产区的生产布局指数基本持平,占据肉羊生产市场的主导地位;西南优势产区在四大优势产区中地位较低,这与养殖品种和消费习惯差异等因素相关,但仍保持稳定上升态势。

图1 1980—2018年中国肉羊优势产区生产布局指数变动情况Fig.1 Changes of production layout index in China’s mutton sheep dominant production areas in 1980—2018

2.2 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迁轨迹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羊生产重心在东经106.12°~109.95°、北纬36.05°~36.76°变化,但始终位于中国几何中心(东经103.50°、北纬36°)的东北方向。中国肉羊生产重心整体向东向北移动变化趋势明显。具体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1992年,该阶段肉羊生产重心整体向东向北方向快速移动,表明在该时期内中国肉羊生产在东北方向的生产增长强度更大,拉动作用明显;第二阶段是1992—2001年,该阶段肉羊生产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快速移动,且向南移动为主,表明该时期内肉羊生产在南方地区的增长力度加大,发展势头相对较强;第三阶段是2001—2007年,该阶段肉羊生产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快速移动,表明该时期西北方向肉羊生产拉动力增强;第四阶段是2007—2010年,该阶段肉羊生产重心再次整体向南方向快速移动,移动速度为26.32 km·年-1;第五阶段2010—2018年,该阶段肉羊生产重心再次整体向东北方向移动,虽然在2016—2018年肉羊生产重心以0.75 km·年-1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移动方向有所改变,但整体朝向东北,且移动速度差异较大,移动距离逐渐趋缓。表明中国肉羊生产重心仍以东北方向为主,东北方向对全国的贡献程度较大。具体见表2和图2。

表2 中国1980—2018年肉羊生产重心演变轨迹Table 2 The evolution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mutton sheep production in China from 1980 to 2018

图2 1980—2018年中国肉羊生产重心演变轨迹

3 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迁驱动因素分析

3.1 变量选择及说明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基础上,将影响肉羊生产布局变迁的8种因素归纳如下(表3)。

表3 影响因素变量选择说明

(1)自然资源禀赋因素。据相关数据统计,单位肉羊年均耗费精饲料约57.80 kg,其中包括耗粮数量约40.80 kg,耗费粗饲料约201.90 kg[22]。此外,肉羊养殖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诸如雪灾、冰雹、旱灾等均会影响肉羊生产,其中,旱灾的影响尤为显著。据此,本研究选择饲料资源和自然灾害表示资源禀赋要素。其中,饲料资源包括草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自然灾害以旱灾成灾面积表征。(2)劳动投入因素。随着肉羊养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劳动力质量和数量均对肉羊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据此,本研究选择劳动力数量及受教育水平表示劳动投入要素。(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一方面,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能推动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增加对羊肉的消费,从而拉动肉羊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肉羊产业的比较优势减少,且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都有辐射作用,从而对肉羊生产布局产生影响。据此,本研究以人均GDP指标表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比较收益因素。肉羊养殖者作为理性经济人,其对生产经营的选择总是基于效益而做的相关抉择,一是基于产业间的抉择,二是基于产业内的抉择。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分别选择非农就业机会与畜牧业比较优势2个指标来表示。即认为当肉羊养殖者面临的肉羊养殖机会成本会对肉羊养殖选择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而当畜牧业比较优势较强时,养殖者会倾向于选择畜牧养殖业。(5)技术水平因素。技术水平在从养殖管理到疫病防控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而技术水平越高,肉羊养殖的出栏率越高,养殖者收入将提高,从而养殖积极性和养殖能力均会提高。据此,本研究选择肉羊养殖年出栏率表示技术水平的影响。(6)市场条件因素。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是养殖者选择参与市场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据此,本研究选择交通通达性表示市场条件因素的影响。(7)市场需求因素。本研究以地区人口占比及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表示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8)政策环境因素。本研究考虑禁牧政策对生产布局的影响。

3.2 实证分析

3.2.1 模型构建 考虑到异方差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粮食产量、人均GDP、劳动力数量、交通通达性、受教育年限等变量取对数处理。基于此,本研究构建如下空间杜宾模型:

PLI=αln+ρWPLI+β1GA+β2lnGP+β3DA+β4lnNL+
β5lnAE+β6lnAGDP+β7LCA+β8NAP+β9SR+
β10lnTRA+β11PS+β12PIUR+β13FH+
θ1WGA+θ2WlnGP+θ3WDA+θ4WlnNL+θ5WlnAE+
θ6WlnAGDP+θ7WLCA+θ8WNAP+θ9WSR+θ10
WlnTRA+θ11WPS+θ12WPIUR+θ13WFH+ε

(12)

式中:W表示所采用的空间权重矩阵,本研究空间权重矩阵运用GeoDa软件计算的距离空间权重矩阵,WX表示各变量的空间滞后项。

3.2.2 空间相关性检验 本研究对中国各省份肉羊生产布局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各省份1980—2018年肉羊生产布局指数的Moran’s I指数均显著为正,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水平,这表明中国各省份肉羊生产布局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关系。此外,从肉羊生产布局指数的Moran’s I指数历年变化趋势来看,以1995年为分界线整体呈先上涨后基本平稳的变化趋势,1995年之后,Moran’s I指数呈基本平稳且略有波动下降态势,这一趋势表明中国各省份肉羊生产布局的空间关联性有减弱迹象,但仍具有显著空间关联性。

3.2.3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本研究所选研究数据为面板数据,首先对研究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其统计量为负数,故本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分析。为了判断所选空间杜宾模型是否可以被简化,本研究对研究数据进行Wald检验,从回归结果来看,Wald_spatial_lag和Wald_spatial_error分别在1%和5%的显著性检验水平拒绝原假设,即验证了其不能被简化;最后,由于杜宾模型中包含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因子,为保证回归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采取极大似然估计法。

根据表4所示,在基于距离权重矩阵下ρ值显著不为0,回归系数无法直接解释各变量的经济意义[27]。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分解空间效应为直接、间接与总效应(表5)。

表4 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

表5 空间溢出效应分解

如表5所示,在资源禀赋因素中,草地面积对各地区肉羊生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与预期结果不相一致,可能原因是,一方面,中国环保政策与禁牧政策的实施转变了肉羊生产的养殖方式和饲喂方式,以舍饲与半舍饲养殖为主的新型养殖模式替代了传统放牧方式;另一方面,肉羊产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进程加快,原有的靠天吃饭方式逐渐被淘汰,肉羊生产受制于草地自然禀赋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而相邻地区草地面积对本地肉羊生产的影响不显著,主要是因为肉羊异地生产主要以舍饲育肥为主,草地资源的影响较小。粮食产量对肉羊生产布局指数的直接效应为0.739 8,且影响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肉羊生产对粮食的依赖度较大,饲料粮及农作物副产品供给显著正向影响当地肉羊生产发展。旱灾成灾面积3个效应均不显著,表明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及产业转型升级,肉羊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制约不明显。

在劳动力投入因素中,农业劳动力教育水平对肉羊生产布局指数的直接效应为3.097 3,在1%检验水平下影响显著;但间接效应与综合效应的影响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肉羊生产发展,对推动肉羊生产布局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即农业劳动力教育水平越高,教育资本带给肉羊生产的红利越大。但劳动力数量的3个效应并不显著,可能原因是机械水平提高,劳动力的数量优势逐渐丧失。

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进步因素中,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当地肉羊生产有显著正向影响,受地区间的竞争力因素影响,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肉羊生产具有挤出影响,不利于本地区肉羊生产;肉羊年出栏率每提高一个单位,本地区肉羊生产将增加0.014 9个百分点,对当地肉羊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技术进步既推动肉羊产业生产布局优化,也是提高肉羊生产养殖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比较收益因素中,畜牧业比较优势有利于本地区肉羊生产的发展,即当本地区的畜牧业在农业中优势明显,将有助于当地养殖主体发展肉羊产业;非农就业机会不利于当地肉羊生产发展,即随着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多,更多的养殖人员会选择减少或退出肉羊生产,从而影响当地肉羊产业发展,但随着邻近地区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对当地肉羊养殖生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即随着邻近地区养殖人员的减少与退出,为本地区肉羊生产发展提供一定空间,促进肉羊产业的成长。

在市场条件及市场需求因素中,结果显示本地区运输便利并不能有效促进肉羊生产,可能原因一是虽然当前铁路与公路运输里程均显著增加,冷链物流的发展仍较落后,冷鲜肉在生产流通中的投资成本较高[28]。且牧区肉羊养殖距离市场较远,活羊或羊肉的运输受交通工具的影响较大。二是活羊的运输受羊自身特性影响多以邻近地区运输为主,故邻近地区交通的通达性对本地区肉羊生产有正向促进作用。此外,人口数量的增长并未能有效推动肉羊生产发展,可能还与居民的消费习惯与人口结构等因素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相关政策因素中,结果表明禁牧政策对各地区肉羊生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与预期方向不一致,可能是一方面各地区肉羊生产养殖方式发生重要变化,牧区放牧养殖向半舍饲半放牧转变,农区养殖的规模化不断扩大,养殖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肉羊生产集聚效应明显,禁牧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肉羊生产向更适合的区域转移。

4 结论与讨论

1)中国肉羊生产集中趋势明显,到2018年,中国四大优势产区的生产布局指数为92.86%,超过了90%;肉羊生产重心在农牧区之间不断发生变化,先后经历了由牧区到农区再到牧区的变化过程;1980年以来,中国肉羊生产重心整体呈向东向北移动的演变趋势,且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大致5个发展阶段,但肉羊生产重心始终位于中国几何中心的东北方向。

2)中国各省份肉羊生产布局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关系,虽然中国各省份肉羊生产布局的空间关联性有减弱的迹象,但仍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影响肉羊生产布局变迁的因素众多且不同因素对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程度及方向各不相同,除自然因素影响外,劳动力教育投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收益、技术进步和政策因素均是影响肉羊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因素。其中,粮食产量、受教育水平、畜牧业比较优势、出栏率均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对肉羊生产布局变迁有重要驱动作用,其中,畜牧业比较优势的挤出效应因非农就业机会的间接正向效应得到缓解;人均GDP、非农就业机会和禁牧政策具有显著的直接与间接效应,肉羊生产变迁受本地区与相邻地区该因素的共同影响;邻近地区交通便利性也有助于本地肉羊生产,有效推动了肉羊生产布局的变动。

本研究依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一些政策启示:

1)加强对肉羊生产布局问题及变迁规律的认识,优化肉羊产业布局。肉羊生产布局的集中趋势符合中国畜牧业推进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进程,肉羊生产重心再次回到牧区的现状与当前大力推进的草原肉羊政策息息相关,政策效果显著,为政府进一步推动草原生态与经济效益统一并进提供基础;遵循肉羊生产重心变迁轨迹,在肉羊生产布局变迁过程中,积极引导相关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生产潜力,同时把握农牧区及四大优势产区间的区域特征,推动肉羊产业因地制宜发展。

2)重视肉羊生产的空间效应,推动产业在不同地区实现协调发展。一是开发与利用多种类型的饲草料资源,研究表明粮食产量和草地面积均对肉羊生产有重要影响,在饲料粮供需日益矛盾的背景下,大力推进种草养畜,积极发挥肉羊作为节粮型畜牧业的优势作用,提高肉羊生产发展潜力;二是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问题,既包括养殖技能的提升又包括素质教育的普及,提高养殖主体的职业技能。此外在实际调研中也发现,当前肉羊养殖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且教育水平较低,在此背景下,加大新型职业农牧民的培育,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尤为重要;三是不断推进肉羊生产技术进步,诸如饲养周期、饲养环境等方面来提高肉羊年出栏率,促进各地区肉羊生产发展。

猜你喜欢
肉羊变迁优势
小渔村的变迁
肉羊养殖技术探讨
生态畜牧业肉羊养殖技术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一纸婚书见变迁
肉羊健康高效养殖百问百答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清潩河的变迁
画与话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