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思繁:每一次翻译,都是二次创作

2021-07-06 00:09王欣婷
新晨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王子红豆译者

去梅思繁的朋友圈游走一圈,你会惊讶于她在写作之外丰富的生活——头倒立的瑜伽体式、自由潜的各项训练、北极圈的历险、五花八门的甜点……“把生活安排得丰富一些,这将会是作家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梅思繁说。

近些年,读童书多的大人和孩子很难不遇上几本梅思繁翻译的书—《小王子》《小淘气尼古拉》《艾特熊和赛娜鼠》等,梅思繁的译作都有着耳熟能详的名字。当然,在梅思繁的译作中,除了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许多第一次被翻译引进的新书—《骗子维克》《乔纳斯与海》《舒拉的奇遇》……从图画书到文学类童书,再到儿童文学最重要的理论书籍,她的翻译涉猎广泛。

不过,梅思繁把“作家”看作自己的第一身份,比如她创作的《小红豆》系列,入选2017年度“爱阅童书100”,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小女孩在法国蛋糕魔法学校的成长故事。对于梅思繁来说,翻译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创作。“拿到每一本外版书后,翻译都是重新用中文来诠释的过程。我对文学性,对文字在中文里呈现的感觉是非常非常重视的。”

梅思繁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曾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高三就出了书;她大学时才开始学法语,读研究生时便能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从巴黎索邦大学比较文学系毕业。在文字和语言上,她有着令人羡慕的敏感与天赋。

这样的天赋应该和她的父亲有一定的关系——其父梅子涵在中国儿童文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梅思繁从小被优秀的儿童图书环绕,与它们一起成长。从读着好书长大的孩子,到把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图书输送到中国孩子手里的译者,再到写出优秀作品的童书作者,梅思繁是愉悦与满足的。

为《小王子》的翻译输入“新鲜血液”

“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就像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表演风格,一千个人演哈姆雷特会有一千种风格。”

爱阅公益:您翻译了许多经典作品,《小王子》也是其中之一。您翻译的版本我个人非常喜欢。在您翻译《小王子》之前,已经有不少人翻译过这本书,您为什么选择再次翻译这部经典?

梅思繁:我翻译第一版《小王子》是应少年儿童出版社之约,我当时还在巴黎大学念法国文学的博士。在翻译《小王子》之前,我已经翻译了该作者的另外两本书——《風沙星辰》和《夜航》。当时我也觉得很荣幸,可以翻译这样一部经典作品。

我在翻译的时候并没有参照任何其他版本,译完之后才翻了一下其他译者的版本。我的想法是,要在没有其他版本影响的情况下译书。

爱阅公益:也就是说您是因为出版社约稿而翻译《小王子》,是吗?您的版本和其他译者的版本有哪些不同?

梅思繁:对,是出版社约稿。因为每个译者自身有着不同的语境和知识背景,我们在诠释文本的时候也会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感觉。

要问我的版本和其他译者的版本有哪些不同——我是一个作家,作家译书跟翻译家译书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翻译首先要准确,但语言的感觉也很重要,翻译在某种程度上是“二次创作”的过程。

对于我来说,拿到每一本外版书后,翻译都是重新用中文来诠释的过程,这可能是我的版本跟其他译者的版本最大的不同。我对文学性,对文字在中文里呈现的感觉是非常非常重视的。

爱阅公益:您在翻译的时候,是否会特别注意避免欧式汉语和不自然的翻译腔?

梅思繁:在翻译的时候,我有两个重要原则:第一个是我对原文本的尊重;第二个就是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我希望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会觉察到文本的语言是翻译过来的。

我翻译过一些儿童文学理论的作品,其中包括保罗·阿扎尔的书。理论书在翻译过程当中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让它呈现为中文状态并且不生涩、不难读。

回到前面所说的重要原则,一个是我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原文本,呈现它的原意和原貌,包括原文的风格。另一个就是在中文语境里让中文读者读起来有顺畅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感。

爱阅公益:您在翻译的时候遇到过两者不能够兼顾的情况吗?

梅思繁:是的。《小王子》不太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总的来说,它的语言在法语和欧式语言里是比较简单的。它的句子并不那么“巴洛克”式,没有那么多堆砌的东西。

我翻译的另一本书《书,儿童与成人》,是阿扎尔的一部儿童文学的经典理论著作。因为作者本身是一位二十世纪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他的语言非常漂亮,即使在欧式语言里面也是极其复杂的语言,而中文相对来说语法结构要简单得多。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既保持它的原意,又让中文读起来顺畅,确实比较难找到平衡。

面对这个问题,我有时候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切断一些句子。我把原来欧式语言里面比较长的,有很多定语的句子断开了。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折中的方式,既能保持原文的意思,又能让中文读者读起来比较通顺、舒服。

爱阅公益:再回到《小王子》,您翻译的《小王子》现在也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有什么不同呢?

梅思繁:在新版本里,有一个是伽利玛出版社出版的60周年典藏版,里面收录了作者大量的手记,《小王子》创作前、创作后的书信,当时的图画,以及关于“小王子是怎么诞生的”的原始资料等。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版本,包括图画书的版本。总的来说,我希望每一个新的版本都跟之前的不一样。我不希望出版社出版太多重复的公版书,这样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文字上,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每一个版本的翻译对于我来说都是重新去感觉和创作的过程,所以每一个版本我都会重新润色。

爱阅公益:像《小王子》这类经典书籍,出版社找新的译者重新翻译,一般是出于什么考虑?

梅思繁:翻译也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需要新的译者和语言感觉进入。周克希老师的版本是非常经典、非常棒的版本,但有的出版社可能希望呈现另外一种语言感觉的《小王子》。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就像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表演风格,一千个人演哈姆雷特会有一千种风格。

小红豆的成长历程

“核心的故事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在人生路上不同的际遇和经历——她是如何在不同人的引领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很普通的小女孩变成一个‘儿童英雄的。”

爱阅公益:能聊一聊《小红豆》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吗?您为什么想到创作这样一个系列?

梅思繁:《小红豆》系列讲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和蜕变的过程。这个系列第一眼看上去是在讲蛋糕,其实认真读过后会发现,蛋糕只是背景。核心的故事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在人生路上不同的际遇和经历—她是如何在不同人的引领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很普通的小女孩变成一个“儿童英雄”的。

为什么会想到写这个系列呢?我觉得这是很多成年人和儿童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怎样从很弱小慢慢变得独立和强大。

我自己是一个很喜欢烤蛋糕的人,我一直在心中酝酿与此相关的灵感,但还需要一个创作契机。有一天,在经过我巴黎的家附近的蛋糕店时,我停下来看店里的蛋糕,心里盘算今天晚上要买个蛋糕带回家吃。突然我有了这样一个灵感——一个中国小女孩,把她放到学做蛋糕的环境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这是这个系列诞生的初衷。一个中国小女孩,把她放到一个国际化的背景里,让她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她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她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会怎样面对这些困难?她会如何在人群中从弱小变得强大?这些就是我站在蛋糕店前突然想到的。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开始进行人物的塑造,然后我有了第一本书的大纲,就这样写起来了。

爱阅公益:您在创造小红豆这个人物形象时,会把您自己的性格和经历融入小红豆的故事里吗?

梅思繁:我觉得这是难免的。有人说很多作家一辈子都在写自己,我尝试不要一辈子都写自己,但是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小时候的那些感觉,我们对童年的记忆,我们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一定会出现在作品里面。

爱阅公益:您会把这个系列定位为成长型(coming- of- age)小说吗?

梅思繁:我把它定位为一个儿童英雄的成长,这个类型在日本漫画里还是挺多的。

爱阅公益:您在创作像《小红豆》这种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时,文字的表达会和写成人作品时有不同的考虑吗?

梅思繁:我在整个创作的过程当中,非常清楚它的读者是儿童。我会尽量抓取儿童敏感的那些点——儿童敏感的点有时候和成人不一样。儿童们喜欢的语言风格也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爱阅公益:虽然您说蛋糕是背景,但《小红豆》主要讲的仍是一个甜点魔法学校的故事。您能聊一聊自己烹饪的故事吗?

梅思繁:我属于独生子女的一代,在上海的时候很少做家务,也很少进厨房。因为我妈妈做饭非常好吃,所以我的胃被惯得十分娇气。我刚出国的时候是不太会做饭的,但离开家就等于被“逼上梁山”,没有饭吃了,只能自己学做饭。

我刚刚学做饭的时候学的是西餐。虽然在法国可以买到中国的食材,但是食材的味道,比如青菜的味道,跟上海还是不一样的。做西餐倒是比较方便。法国是一个非常大的美食国度,出产的食材非常好,我就开始学做西餐了。上研究生的时候,念书很辛苦,压力大的时候,回到家我就倒腾各种饭。然后也开始烤蛋糕——上学的时候买不起蛋糕,又嘴馋,就只能自己做。刚刚开始学着烤蛋糕的时候我已经认识我先生了,那时候他一回到家就非常害怕,因为如果我烤烂了一个蛋糕,一定会让他吃。我烤蛋糕的学习过程跟小红豆的学习过程是一样的,一开始磕磕碰碰,烤出来的蛋糕很不成形、一塌糊涂。但我是一个想做一件事情就会下定决心去做的人,我就非要把这个蛋糕烤漂亮,烤到满意为止。

爱阅公益:您自己最喜欢吃的蛋糕是哪一种?

梅思繁:我喜欢吃有草莓的蛋糕,例如草莓塔、草莓慕斯蛋糕,有浆果的也喜欢,这些都是女孩子喜欢吃的。

关于父亲和母亲

“我今天生活和工作的一些基石都来自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也引导我去追求人生宽阔的东西,在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她就经常鼓励我要去看天下。”

爱阅公益:在《女儿的故事》和《爸爸的故事》两本书里,已有许多关于您的家庭和成长的叙述,请您再谈谈您的父亲和母亲对您成长的影响。

梅思繁:我的父亲、母亲跟大多数父母一样,他们两个人是中国式家庭里典型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親指引我人生大的方向和坐标,比如对阅读的喜爱,对文学的爱好。我今天生活和工作的一些基石都来自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给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敏感,比如对美食的热情和追求,对审美和颜色的敏感以及穿衣服的搭配,都是我母亲教给我的。我的母亲也引导我去追求人生宽阔的东西,在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她就经常鼓励我要去看天下。

爱阅公益:关于儿童文学的问题,您会跟父亲讨论吗?

梅思繁:我会跟他讨论,会听取一些他的意见。我们不一定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达成一致,但是我始终觉得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是很重要的。我写完新书也会拿给父亲、母亲看,但也不是我所有的书都会拿给他们看,比如《爸爸的故事》我就没有拿给父亲看。编辑也问过他要不要看,他说他不看。父亲是出版后才看到的。

我现在正在写的新书,我同时拿给父亲和母亲看,他们两个人给我的意见是不一样的,但对我来说都很有帮助。

爱阅公益:《爸爸的故事》跟《女儿的故事》出版相隔20年。为什么会出《爸爸的故事》这本书?

梅思繁:对,相隔20年。因为编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想法,但他们对具体要做什么事情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后来我们就聊到这样一个选题和想法——《女儿的故事》在20年以后以别样的方式、另一种面貌的呈现,这是一种文学和血液上的延续和传承。

我考虑过后,觉得可以从20年以后女儿的角度重新来讲一个父亲的故事。《女儿的故事》里面的女儿在成为成年人后,再描绘记忆里的父亲的形象。这件事情,无论从作家的角度,还是从小说或者个人情感的角度,我都非常愿意去做。所以我就决定写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

爱阅公益:这本书很感人,在好多地方我都看哭了。

梅思繁:很多人读了以后,觉得这本书触及了他们心里对父亲这个形象的相似记忆和感触。

对巴黎一见钟情

“我只能说,人生的路一步一个机缘,你遇上了什么,你当时做了什么决定,会决定你现在是什么样子。”

爱阅公益:去法国之前,您对法国文学比对其他国家的文学了解得更多吗?

梅思繁:的确有更多的了解。当时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学的是戏剧文学,在戏剧文学里我们学得最多的就是法国人的古典戏剧,确实更了解法国文学,但是那种了解依然是模糊的。你没有真正踏上那片土地,就始终没有拥抱过它的感觉。只有踏上了那片土地,看到城市以后,你才会觉得那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吸引你,你就要去那里。

爱阅公益:您觉得现在法国最吸引您的地方有哪些?

梅思繁: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始终会有各种各样不满意的地方。但在法国,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文化的人,你是个有很多种兴趣爱好的人,那么不需要花很多钱,就能走入各种各样不同的世界。你拥有走入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和其他文化场馆的权利,如果你想了解摇滚乐、古典乐,大的流派、小的流派,这里全都有。这些就是法国有优势和魅力的地方。法国也很自由,它鼓励精神上的自由,这也是欧洲国家共通的特征。

爱阅公益:您有很多兴趣爱好——潜水、瑜伽、跑步等等,这些也是到了法国以后才有更深入的接触吗?

梅思繁:是的,这是法国以及整个欧洲大陆的文化特点——工作不是生活的唯一内容。当然,这跟他们的社会制度和工作时长也有关系,他们每天只工作七个小时。

欧洲国家都非常鼓励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一方面让生活和工作更平衡,另一方面使人的心情愉悦、舒畅,工作效率也会提高。这也是我很赞同的生活理念。

在不同的兴趣爱好中,你会发现自己各种各樣的特点以及隐藏的潜力和弱点,这些东西可能是你在工作当中没有办法发现的。比如我在学潜水的时候,发现自己是个方向感非常差的人。在陆地上方向感差还不要紧,在水里方向感绝不能差。我们潜水的时候要跟着一根绳子下去,我永远都没有办法靠近那根绳子,因为我游着游着就不知道游到哪里去了。克服这个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发现的弱点,对我的性格、自我认识和人格来说,都起到了完善的作用。

这些不同的活动对我的创作也会有新的启发,会激发新的灵感。我现在正在写一个历险的系列,就跟我自己旅行和生活当中的这些兴趣爱好有关系。

爱阅公益:您在这些活动中遇到困难,发现自己的弱点时,会不会就放弃做这件事情?

梅思繁:我不是所有运动都会尝试,我喜欢跑步、瑜伽、潜水,但是我喜欢不代表我擅长,我真正擅长的事情可能就是写作和翻译。

我在泰国学潜水的时候,潜水老师是一个20岁的法国男孩子,他生出来就像一条鱼,只学了4个月潜水就能潜到水下40米,而我连靠近那根绳子都做不到。当我碰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就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如果喜欢的话,我觉得我要想办法解决困难。

用心学习,做到不差就可以了。做到不差,就能比较自如地享受其带来的乐趣。它会为你打开不同的世界,也会教给你如何与弱点共存,如何生活。

作者简介

王欣婷,作家,出生于1992年,著有长篇小说《远行的少年》《蓝茧》,采访集《寻找童书的真生命》。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猜你喜欢
小王子红豆译者
南国红豆发新枝
小王子
Untranslatable Cultural Experiences in Metaphor
帮灰姑娘数红豆
呆萌小王子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呆萌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