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龙 胡世怡 张晓渝 郝晓红
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校资助工作朝着精准化、专业化发展,班团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团结教育团员青年的核心作用。本文基于班团一体化建设、资助工作实践,开展班团一体化建设与资助育人工作有效融合探索。从融合的深刻意义,围绕前提、过程、目标、核心等四方面进行融合实践探析,并以助力、拓展深化双向融合,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
关键词:班团一体化;资助育人;精准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3-0072-04
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1]上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国家资助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当前高校资助工作朝着精准化、专业化发展,对辅导员工作能力[2,3]提出要求。在宏观、微观各层面构建以理想信念、爱国信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发展为抓手的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全面、有效、更好落实各项资助政策。
2016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4],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开展班团一体化[5]建设,以贴近时代发展、贴近青年大学生成长需求为目标,打造一系列班团建设品牌和活动,充分发挥团结教育团员青年的核心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能,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本文是以笔者在资助工作与指导学生班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探索班团一体化在资助中发挥育人作用的实现路径分析,将班团一体化建设与资助工作进行深度融合,以谋求更好的方式方法,真正发挥资助育人[6]实效。
一、班团一体化建设与资助育人工作有效融合的深刻意义
第一,班团一体化建设与资助育人工作有效融合是创新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团一体化是“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运行一体化”的简称。班团一体化着重深化的是突出以班级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体现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团支部主要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做好团支部建设工作;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开展班级活动,是班级工作的执行者。发挥班委会与团支部工作属性,打破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将班委会和团支部进行有机融合、统筹运营,进一步激发班团组织活力。资助工作也展示育人环节,通过厘清团支部、班委会的职权、责任,制定班级团支部、班委会权责清单,确定班团一体化建设权责表,并在班团活动中,融入资助元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对点帮扶。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4],在凝聚团员青年中搭建文化平台,构筑“青年大学习”“信仰公开课”“新生团员第一课”等理想信念教育,增强爱国爱校意识;在服务团员中做好团费收缴、课外学分登记、智慧团建系统维护与学社衔接、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增强工作服务热情;在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实践中,激发团员青年挑战精神,做好政策上传下达沟通桥梁作用;在新发展团员、五四评议、推优入党等环节注重仪式与规范程序,加强对团支部教育和管理。通过以上活动形式增强团员先进性意识,创新优化班级管理,努力建设好班集体,让更多的团员参与支部的建设与班级活动开展中来,进一步激发团员参与热情。
第二,班团一体化建设与资助育人工作有效融合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大部分来自偏远地区,作为教育扶贫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家实施资助政策不仅仅是提供金额资助,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在申请过程中,部分同学偏离申请资助的初心,提供一些虚假证明材料获得相应的资助资格或者提升受资助等额。而部分家庭经济真正困难学生,却因为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或由自卑心理、自尊心强等影响,没有主动申请资助,造成资助出现漏洞,没有真正发挥教育公平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用。同时各高校在资助过程中,重物质,轻精神,发展性帮扶匮乏,缺乏多角度多方面地人文关怀。此外,资助不仅是对经济上进行帮扶,还应该“扶志”,不能出现与纵容“等、靠、要”思想,而是需要通过自己努力来解决自己的困难,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如何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高校资助工作可以结合班团组织开展资助诚信教育、评奖评优、感恩关怀、励志成才、学业帮扶、勤工助学工作,让更多的受资助者参与进来,使高校资助工作为贫困生提供资助的同时,解决贫困学生的精神与能力贫困,实现由他助到自助的过程。
第三,班团一体化建设与资助育人工作有效融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实践。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立身之本,高校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帮扶,也要加强对学生困惑、感恩诚信、自立自强能力的提升教育。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资助育人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三全育人”为指导,形成“师生全员参与、资助全过程、多维立体全方位育人”的高校资助新格局,全面落实资助政策。师生全员参与其中,建立以学校统一领导、资助管理部门统筹指导的,以學院主抓落实、辅导员和班主任具体实施,学生全员参与,整合学籍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各业务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全面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日常表现等各方面的数据。在资助过程中,整合挖掘校内、校外育人各方资源:如参观校史馆、励志大学生评选、职业生涯规划、政策宣讲等校内资源;实习就业、社会实践、参观抗战纪念馆、红色教育等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锻炼,将资助政策落实在每一个环节,有效发挥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班团一体化建设与资助育人工作有效融合实施路径
第一,前提: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背景下,国家逐步加大资助力度,精准资助首先要实现精准识别。实现精准资助[7,8]是每一个高校资助工作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各高校每学年的常规性工作: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首先要确定资助标准;其次是资助程度,即资助等级。当前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以学生提交当年申请的《家庭经济调查表》与《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至院系为依据,再由院系认定评议小组老师经过鉴别书面材料、家访或者电话访问、与申请同学谈话等方式进行补充认定。这对申请学生的诚信要求较高,部分地方民政部门的审核不精准,此类传统办法有些片面,全凭书面材料与自我陈述,高校不能够全面掌握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导致出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不精准,也难以精准。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设置问卷形式,实施网络申报,从问卷中搜集学生家庭状况、个人消费数据等信息,通过申报系统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学生申请材料真伪。如江苏省资助业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问卷家庭经济状况测评指标》,学生在平台上填写相应的信息:基本状况描述、家庭收入与申请承诺等进行量化打分。通过运用网络系统科学性,有效地对申请的学生进行甄别,但是这种手段需要建立在申请学生诚信道德意识的基础之上。
为了更加详细了解并掌握申请同学的真实情况,采取班级民主评议认定小组进行科学合理的民主测评进行二次认定。在民主测评中,发挥班团作用,成立认定评议小组,明确团支部书记为团支部思想督导第一责任人,以团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为主要成員,并结合心理委员、生活委员,其他认定成员负责做好班上贫困学生的认定与推荐工作。在评议环节之前首先应该强化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每位申请同学从“在校生活、学习态度、个人品质”等三个方面对进行量化打分,做到认真负责,以理服人。最后负责资助工作老师将两项测评按照相应的比例换算成最终评分,得出学生困难申请程度量化测评分,依照制定的认定办法给予相应的定档并公示。
第二,过程:实行有效建档与管理。经过认定后需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建档并实行动态化管理,掌握贫困生申请同学生活情况,建立灵活的评定进出机制。班团作为做好学校、学院党政和上级团组织联系同学的桥梁纽带,发挥班团联系服务团员,加强班团支委与支部成员的联系的作用,关心困难同学,及时了解、积极反映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利益诉求,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班团支部成员与各类困难同学进行结对,通过服务贴近同学、团结同学、引导同学、赢得同学。团支部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维护贫困生档案工作,针对一些违规违纪现象,及时汇报与劝阻。对于不符合家庭经济困难人选进行调整,促进资助工作落实和助学金的合理有效利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物质因素或者是家庭背景等原因,可能会存在学习困难或者是心理如自卑、自我否定,表现出不自信等“精神贫困”,资助不仅是对经济上的帮扶,还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班团团结教育青年作用,团支部通过班团主题活动开展:如做文明大学生,远离“校园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享乐主义说拜拜、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意识教育,引导其以积极的心态与面临的困难做斗争。
第三,目标:资助效益最大化。由于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偏远地区,家庭经济情况,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更多的贫困生不仅仅在经济上,更在心理、生活、交际、学习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贫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构筑发展型资助,对受助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团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组织开展好班团主题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加强集体意识,通过集体活动激发贫困学子内驱力,全面发展、自立自强,从而实现资助育人效益最大化。
为加强班团一体化建设,增强学生参与主题活动力度,笔者所在高校制作了《本科生班团主题活动记录本》,各班级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班会,主题内容含校园生活、诚信学习、班级建设、爱国励志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增进了班级同学之间的了解,发挥主人翁意识。加强贫困学子参与度与自我教育:如以内化人格修养祛除思想惰性,组织开展学习帮扶的勤工助学“一帮一”活动,辅导者要求优秀的贫困学子,在资助的同时教会以自己的行动帮助落后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联合青协组织,响应以深化服务意识提升社会价值,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贫困学子利用周末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在就业招聘季中,以学校组织开展贫困生专场招聘会为契机,增强贫困生就业能力,做好就业服务;以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能力培训提升工程,在每年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环节,重点宣传制定奖学金评定细则,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勤奋上进的品质。
第四,核心:诚信呼唤人性道德。目前,资助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国家的责任,很少考虑到贫困生的责任问题,造成责任不对称现象。部分同学看到相关资助政策,产生不劳而获心态,更没有感恩意识,甚至为了获取资助,谎报家庭经济情况,拿到助学金后,进行大肆消费,招致同学举报,在同学中产生恶劣影响;还有部分同学申请助学贷款,没有及时还贷,违约、失联,给学校带来催缴工作的困难与失信等形象受损现象。
在班团建设中,应重点开展资助诚信教育与责任担当,通过活动开展将诚信理论深入人心,引导学生内诚于心,立信于行。学校在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树立公平公正原则,及时在班级进行公示。学校每年以微视频、微电影、诚信故事演讲、朗诵比赛、诚信讲座、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班团活动中以观看诚信贷款微视频、开展诚信征文,诚信故事介绍,围绕诚信开展讨论或者辩论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此外,通过资助育人工作也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各种典型案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对于诚信事迹,应重点树立典型,加强宣传,使诚信教育入脑入心,杜绝不诚信现象。
三、班团一体化与资助育人工作融合提升发展
第一,资助育人工作助力班团一体化建设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是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且长期的工作,任务艰巨。青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青年朝气蓬勃。共青团承担服务青年成长、思想引领、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在组织建设、团员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校园文化等方面开展益于团员青年成长活动。
资助工作中,不断强化资助工作的育人导向。而育人,首先要注重思想引领、价值观建设。在每学年开学初,都要进行相关贫困生认定工作,认定过程的精准化、科学化,可以助推班团一体化建设。加强对基层团支部指导,强化班团主体责任意识,作为团支部干部首先要领会资助的政策与资助意义,强调资助是体现教育公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树立互帮、互助、互爱意识。班团建设好才能促进班集体团结向上,坚定对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树立为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作为辅导员可以在新生入学之际开展信仰公开课示范课、与信仰对话、新生班团一体化培训,开展班团一体化建设评比,表彰先进集体与个人;邀请退休老同志开展“读懂中国”交流分享会,讲述建国70周年光辉历程;在青共校考试的基础上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组织团员进行每周的“青年大学习”,提高团员意识等形式提升班团一体化建设。
第二,班团一体化建设拓展资助育人新模式。班级是高校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凝聚青年的最基础单元。在班团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从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入手,上级团组织对基层团组织进行指导,对学生干部的任职、班级团支部队伍建设、班团工作制度、团组织活动和考核激励(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团建工作水平,有效发挥团支部的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团支部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班团一体化建设,有效提升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9]工作水平,拓展资助育人新模式。兩者融合了学校教育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促使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意识增强,促进资助育人的有效开展,发挥资助由助人到育人的跃升。在各项资助过程中,将育人工作与班团建设进行相结合,如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做好相互监督与档案的管理维护,有效避免出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碍于面子等心理问题而出现未申请、漏申请现象。在励志奖学金评定时,充分发挥班团责任意识,由相关班团进行评定,有效提升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培养学生勤奋上进品质。班团一体化建设拓展资助育人新模式,也是对资助工作进行创新,符合时代契机。
——————————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网,2018-09-11.
〔2〕程智龙,郝晓红.基于层次分析法探究高校年度优秀辅导员评比[J].科教导刊,2017(33):71-73.
〔3〕冯刚,杨晓慧.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
〔4〕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N].中国青年报,2016-11-22.
〔5〕张自力.推进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背景下的团支部建设——以湖北某公办高职院校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3):134-136.
〔6〕陈虎.江苏资助育人研究(第6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
〔7〕贺新家,郑涛.精准扶贫理念下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的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9):64-66.
〔8〕薛声.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N].人民日报,2019-03-01.
〔9〕杨振斌.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8(05):17-20.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n Analysis on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Path of Class and League Construction and Fund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G Zhi-long1, HU Shi-yi1, ZHANG Xiao-yu2, HAO Xiao-hong3
(1.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215009,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 China; 3.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 Equity in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ocial equity. Fund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eveloping toward precision and special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classes and leagues gives full play to the core role of uniting young members of education league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lass-leagu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and funding work,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lass-leagu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and funding education work. From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on, the integration practice is explored around the premise, process, goal, core and other four aspects, and finally to help, expand and deepen the two-way integra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education.
Keywords: Class and League Integration; Funding and Education; Precise Fu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