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结合“春天的鸟声”科学活动的设计,提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构建“引发问题—解决问题—衍生问题”的三步教学流程,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活动 春天的鸟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82-02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参与多种活动形式的教育过程。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设计教学过程,让幼儿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经验。以下,笔者结合幼儿科学活动“春天的鸟声”的设计与实施,按照“引发问题—解决问题—衍生问题”三个步骤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引出问题,激发认知兴趣
春天里,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知春天。“春天的鸟声”这个活动则是让幼儿通过听觉进行全新的尝试和体验。在活动设计之前,笔者针对大、中、小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学情调查,设计以下问题:你觉得春天有声音吗?为什么?你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在哪儿听到的?你最喜欢哪种声音?说说你还想听到哪些声音?这些问题都是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激活了幼儿对春天里各种声音的敏锐感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问题调查可知,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听觉的关注点有不同层次的发展。比如小班幼儿对春天里动物所发出的声音比较关注;中班幼儿的听觉注意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除了关注生活中那些熟悉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他们对风雨声也有了关注,而且会留意像小虫子破土等这样比较隐秘的声音;大班幼儿在听觉的注意上更加细致且富有层次感,比如种子发芽的声音、春卷入锅的声音等,这些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大班幼儿的关注。
由于三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对春天的鸟叫声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关注鸟儿的叫声就成为接下来集体活动的重点话题。针对鸟儿的声音这一主题,笔者展开相关问题调查,目的是为接下来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三个聚焦问题。三个问题如下:(1)春天的什么鸟儿叫声最响?(2)你能学学这种鸟儿的叫声吗?(3)关于春天的鸟叫声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有哪些想法?这三个问题很快激起了幼儿的探究兴趣。第1个问题,幼儿的回答虽然没有科学的依据,但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关注了春天里鸟儿的叫声,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第2个问题,幼儿的回答有的用了拟声词,有的是用图画符号进行描绘,还有的用图像做记录,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是学生对以往生活的经验再现;第3个问题中,由于幼儿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他们提出了多个富有童趣的问题:长得丑的鸟儿是不是叫声也很难听?为什么鸟儿的声音都不一样?叫得最响的是老鹰吗?冬天的鸟儿还会叫吗?黑色的鸟儿和穿花衣服的鸟儿是不是叫声不一样?以上问题激发了幼儿的认知兴趣,让这节集体活动课有了探索的深度,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解决问题,积累认知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依据上一个环节对幼儿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了集体活动中的三个重点讨论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采用谈话的方式,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动交流、大胆表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一)唤醒生活经验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来自大人,也可能源于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为此,笔者组织幼儿展开互动式对话,唤醒其潜在的经验,帮助幼儿在活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探讨“冬天的鸟儿不叫吗”这个问题时,幼儿展开以下交流互动。
幼1:我爸爸说鸟儿冬天会飞到南方去,所以我们就听不到鸟儿的叫声了。
幼2:春天天气暖和了,鸟儿就会回来跟大家问好,所以我们又能听到鸟儿的叫声了。
幼3:春天的时候,鸟妈妈会教鸟宝宝唱歌。
幼4:小鸟是在叽叽喳喳地介绍自己的玩具。
幼5:冬天太冷了,鸟儿不想说话,它们会躲起来。
从幼儿的互动交流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有的来自大人的引导,有的来自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还有的来自幼儿内心的情感体验,他们通过唤醒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找出了问题的答案。
(二)尝试简单推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初步学会归类、排序、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集体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刺激幼儿进行推理,促使幼儿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比如,在探究“为什么鸟儿的叫声不一样”这一问题时,幼儿展开互動交流,并由此引发逻辑推理:(1)鸟儿是不一样的,所以声音也不一样;(2)鸟儿的嘴巴长得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因此它们的叫声也不一样。
从幼儿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能够寻找到逻辑推理的线索,有的是从鸟的种类入手,有的发现了鸟的嘴巴不一样。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说明他们具备了逻辑思维的雏形,值得肯定与鼓励,并加以细心引导。
(三)引发思辨质疑
现代幼儿哲学教育强调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哲学角度引发幼儿思辨质疑。比如在探讨“春天叫得最响的是老鹰吗”这个问题时,教师在活动中跳出既定的认知角度进行思维引导,不再执着于对错,而是从哲学角度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展开思辨和质疑。幼儿由此进行以下交流互动。
幼1:老鹰是体型最大的鸟,所以它叫得最响。
幼2:鸵鸟也是体型最大的鸟,但它都不会叫。
幼3:布谷鸟的声音很响,很远很远就能听得到,可是它长得并不大。
幼儿园开展集体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体验思辨和质疑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价值判断,帮助幼儿构建认知,这些认知不局限于正确的答案,而是侧重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以上三个层次的活动中,幼儿不但唤醒了潜在的生活经验,并且基于已有的经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对问题展开简单的推理分析,由此,幼儿通过互动交流提高自我认知,并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积累具有思辨性的认知经验。
三、衍生问题,推动经验增长
幼儿集体活动的设计不仅仅是引导幼儿解决问题,而且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经验,这些已有经验还能衍生出更多有价值的、值得深度探究的问题,推动幼儿经验的自然生长。在“春天的鸟声”这一科学活动中,笔者通过对幼儿的学情调查梳理出三个问题(冬天的鸟儿为什么不叫?鸟儿的叫声为什么不一样?春天里叫得最响的是老鹰吗),并根据这三个问题进行焦点讨论。互动交流之后,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衍生出三个问题:“大个子的鸟儿一定会叫得更响吗?同一只鸟儿发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春天里特别容易听到鸟儿的叫声?”这三个问题是对前面三个问题的延伸,同时体现出三个问题所具有的创造力。
这三个衍生的问题,是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师幼探讨自然而然生发的新问题,与前面三个问题相对应,前后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前面提到的问题是“老鹰个子大,老鹰的声音是最响的吗”,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个子大的鸟儿真的会叫得更响吗”这个问题,幼儿梳理“不同的鸟,叫声也是不同的吗”,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同一只鸟叫声都一样吗”。幼儿对“冬天的鸟为什么不叫”进行思辨之后产生疑惑:“春天这个季节为什么特别容易听到鸟叫呢?”在这些逻辑关系中,幼儿增长了新的生活经验。
笔者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证据收集,比如,在探讨“个子大的鸟真的会叫得更响吗?到底什么鸟儿叫得最响”这一问题时,幼儿学会运用自己搜集的证据进行观点表达。
①我看到电视上有一个叔叔在街上采访,他说乌鸫是春天叫得比较响的一种鸟。我看到的乌鸫是小小的鸟。
②我看过一个视频里面有一种白色的鸟。这种鸟儿的叫声比老鹰的声音要响得多,可是它看上去就没有老鹰大。
笔者投放相关学习工具和资料,比如给幼儿提供电脑、书籍、动画片段、科普研究等,并让幼儿拿出纸和笔进行记录,或是鼓励幼儿在街头进行随机采访、询问大人等。笔者引导幼儿展开自主学习,让幼儿体验多元学习的快乐,从中培养细致观察、信息检索的学习习惯,幼儿借助分析、比较的方法,积累了应用学习工具的经验。
以上活动环节,幼儿借助听觉感知春天,从引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衍生出新问题,既是对主题实施活动路径的一种有效拓展,也是对现行课程的探究过程,使得幼儿的科学活动经验获得了自然生长。
【参考文献】
[1]马冬青.优化幼儿园晨间谈话活动实践与研究[J].成才之路,2019(34).
[2]向小玲.幼儿园谈话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6).
[3]陈丽雅.幼儿园谈话活动有效教学对策探讨[J].新课程,2020(39).
[4]张惠纳.浅析民汉混合中班谈话活动环境的创设[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5).
[5]田井秀,田穗.布依族甲金故事引入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实践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9(2).
【作者简介】廖梅芳(1984—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為学前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