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燕
[摘 要]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获得知识的巩固与提升,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在提倡“减负”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探索轻松、高效、多元化的非书面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完成非书面作业中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非书面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5-0033-02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需要通过持续的练习来进行巩固和强化。因此,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数学作业又分为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在提倡“减负”背景下,书面作业已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与枯燥的书面作业相比,他们更乐于完成富有趣味、形式多样化的非书面作业。那么,如何设计有趣、高效的数学非书面作业,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究。
一、趣味游戏型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一。数学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习起来相对枯燥乏味,若是在数学作业中融入游戏元素,可以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喜爱数学,乐于完成数学作业,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不妨设计趣味游戏型作业,让学生在玩乐中探索数学的奥秘,拓展数学思维,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掷骰子”的趣味游戏型作业,让家长配合学生一起来完成。即家长和学生各掷一次骰子,然后家长提出要求“将掷出的这两个数进行加法或减法的口算”,学生完成口算并回答正确,家长就在作业本上贴一朵小红花,学生只有集齐20朵小红花才算完成这项数学作业。学生对这样的趣味游戏型作业非常感兴趣,不仅积极进行游戏,而且对20以内加减法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
低年级数学有许多知识点可以和游戏相结合,教师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具有游戏性、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非书面作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快乐,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口头表达型作业,锻炼语言表达
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式中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其中语言是思维外化的表现,而有效训练表达能不断促进思考。同时,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虽然写的能力欠缺,但非常渴望与人交流。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口头表达型作业,让学生对自己或家长说算法、讲算理等,从而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设计以下口头表达型作业:“请同学们用1~10的数字,向父母说一说你在放学后遇到的人和事,并让父母帮忙记录。”有的学生这样说:“今天我在放学的路上碰到1只小狗,路过6站公交车站,然后看到公交车里坐着8个人;快到家时遇到2个邻居,其中1个是住在我们楼上的王阿姨,她请我吃了2个橘子,还有1个是住在我们家对面的王奶奶,她给了我3颗糖;到家后,我看到茶几上有6个蛋糕,吃了2个,还剩下4个。”这里,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将自己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简单地向父母表达出来。设计这样的口头表达型作业,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还让学生经历口头表达的过程,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向父母说一说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在表达中再一次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基本了解,更好地督促学生的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设计口头表达型作业,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事物,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动手操作型作业,深化学习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数学体验。”因此,设计数学非书面作业时,教师应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动手操作型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动手操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达到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实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布置以下的动手操作型作业:“课后使用家中的卷尺、软尺、米尺等工具,测量门窗、房间以及桌椅的长度、宽度、高度。”在动手操作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区别,避免后续学习中出现混淆、乱用长度单位的错误。同时,这样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又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以下的动手操作型作业:首先,让学生沿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边进行拆分,引导学生在拆分过程中逐渐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其次,通过拆分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再次,在学生明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让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利用硬纸板制作出相应的长方体与正方体,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上述两个教学案例都是将知识学习融入操作探究中,做到“做”与“学”的统一,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有趣的作业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获得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这对于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来说有着莫大的帮助。
四、科学探究型作业,促进知识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科学探究型作业,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实验、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最终习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只有亲自进行实践和探究,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是单纯记忆和模仿学习达不到的效果,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教学《比的化简》这一内容后,教师设计以下的科学探究型作业:首先,让学生课后自由组成两人一组的探究小组,在上午、中午以及傍晚的时候,测量两人身高和影子的长度;其次,根据测量结果算出身高和影子之间的比例,并制作成记录表;最后,交流讨论自己在这个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并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日晷计时”这一科学原理。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做科学探究型作业,所以做作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完成效果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有关比例的知识,还掌握了一项科学原理。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这样的科学探究型作业,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耐心,给予学生细心的指导。
设计科学探究型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得最大化的作业效果。
五、生活实践型作业,提升应用能力
实际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探索生活中的数学,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不妨设计生活实践型作业,让学生既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相应的数学应用,又能用习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内容后,教师设计以下的生活实践型作业:“同学们都有压岁钱吗?如果有的话,可以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带你去银行存钱,然后将存期和年利率记录下来,计算出到期时能拿到的利息。”学生对这样的作业产生好奇,纷纷表示回家以后就去存钱。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不同数额、不同存期对应的不同利息,增强了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学《统计》这一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统计一年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统计后与教师核对实际人数。接到任务后,有的学生直接大胆地去每个班级询问人数,有的学生则去每个班级一个个地数人数,还有的学生去问教师要每个班级的学生名单……学生的调查方式多种多样,调查后还制作成统计表交给教师进行核对。为了完成作业,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識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非书面作业是数学作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有趣、高效、轻松的非书面作业是数学教师应当着重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教师应通过非书面作业帮助学生品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燕.例谈低年级“非书面”数学作业的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6(06).
[2] 张颖颖.浅谈低年级数学非书面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6(03).
[3] 刘妍慧.谈低年级数学作业的创意布置[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8(01).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