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地理实践活动

2021-07-06 18:06付维臣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素质评价课程

付维臣

正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不断推进。近年来,随着新中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际意义自然变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学生不仅仅是得到一个结果,而是能够真正从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则是当前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和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培养诚信意识,优化社会风气等。

就当前而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2.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3.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4.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5.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二、地理学科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要体现

义务地理教育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其中在实践性中明确了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内容。地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式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因此我们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教学的实施建议,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希望可以在以此达到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的同时,更好的体现综合素质评价在地理学科中的评价作用。

三、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能力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们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开展了三种类型的实践活动:配合教学内容的课内实践活动、北京市区级的竞赛以及外出参观活动。

(一)课内实践活动

初一年级在学习地图部分的过程中要接触等高线地形图这一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为了在学生学习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一类型的地图,我们在课堂内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后组织学生前往陶然亭公园内的华夏名亭园进行定向越野比赛,开展课内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会阅读、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共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二)竞赛活动

我们本着通过竞赛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了多个地理竞赛活动。

(三)外出参观活动

在积极组织课内实践活动和参与各种竞赛的同时,我们利用一些特殊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外出参观的实践活动。中国气象局在每年的气象日都会在气象局举办参观活动,我们教师本着让学生自愿的原则,告知他们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形式,依据个人情况参与其中。就地理学科的学习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而言来说,通过参观了解学习到的气象知识远比我们通过课堂的讲授要来的生动,也更加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其社会实践能力。

四、立足发展,长远规划

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达到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在完成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的过程中,要切合实际的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再通过实践活动得出新的认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得,而不是只为完成综合素质评价的任务而布置活动。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活动的组织。

在这些校内外活动起到积极作用后,我们还准备在未来拓宽增多我们的实践内容和地点。例如消防博物馆、宣武艺园以及像地质博物馆等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都是未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的场所。此外,我们积极设计规划了专题模块的活动,利用选修课、社团活动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我们希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切实结合地理教学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有所得、有所成长,在完成综合素质评价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把常规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素质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