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近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人才而尽自己之力。班主任是一个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有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
小学低年级学生脑发育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由于脑神经处于兴奋性活跃阶段,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但是,很多家长由于缺乏教育经验,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非常急切想要和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并期待老师能给予具体的指导方法。因此,在此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最佳时机。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的环境和机会
1.取得学生信任,换位思考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学校的实施者,是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除了建立班委会制度、做好日常行为规范工作,还应该重视换位思考。当学生有自己的创新想法时,老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想法是否可行,多给予学生实现想法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实践,既使失败了也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2.班级文化建设,发挥学生才能
我们班在学期初创新制定:班规、班训、班风,以及每月主题的班级展示活动。这些内容不仅仅是由班主任老师一个人制定出来的,而且采取民主投票、征集意见的方式让学生加入进来制定各项内容。
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我就把班里的每名同学分配了一项或两项小任务,让他们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其中有:班级课代表、小组长、检查员、荣誉本盖章记录员、擦黑板员、投影小管家等。刚开始都是我手把手教会他们干自己的工作,慢慢地孩子們熟悉了自己的职责还经常向我提很多的建议,优化自己的工作效果。平时,我也配合各学科老师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因此,长此以往的锻炼让课代表的管理和执行能力越来越强。语文活动也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主动找我想利用早上时间举办接龙背古诗大赛,其实只有短短的10分钟时间,但孩子们每次都如火如荼的开展激烈的竞赛模式。
环境建设还包括班级内建立的图书漂流角,每学期初孩子们会拿来自己在家闲置的书籍放到图书角中,每人带两本,全班就可以有近90本图书。课间或在完成任务后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建立了书香文化的班集体,孩子们每当看书的时候就会边读边露出灿烂的笑容,同时还主动和同学们分享书中有趣的故事。
因此,在班级中除了基本的规则以外,不要给学生制定太多的框架禁锢他们的思想,多激发他们对各项活动和学习兴趣,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给他们创新和实践的机会。
3.小组学习促实践
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学习小组开展活动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了班主任工作的负担。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落实“一帮一”,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小组除了在课堂上由老师引领的活动,课下孩子们同样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活动对于优等生来说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学困生是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学习的机会。我们以课堂上的6个学习小组,每个组由2名组长4个组员组成。每周我们会制定学习和展示计划,活动中要有小主持人进行串词,每人都要展示自己准备的内容,我们设计了:语文古诗词诵读、数学思维小游戏、英语绘本和歌曲汇演等。孩子们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协助下撰写主持和发言稿,设计自己的展示内容,每周周末利用20分钟时间利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小组展示活动。除了中文的主持外,其中英语主题孩子们用纯英文的发言稿进行活动,他们从中不仅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还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心。
二、营造家庭教育氛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1.鼓励家长分享培养孩子创新实践能力的经验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三方合力决定的。因此,我们班在一年级下的时候组建了每周家庭教育分享活动。家长们兴致都很高,每周期待周六晚上8:00-9:00进行学习和讨论如何有效的引导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分享主题丰富多样,分享之前我会和家长们沟通孩子在学校给大家的印象和出众的地方,家长们结合我的建议分享适合的内容。我们首先由各科课代表的父母分享学科学习的培养;以及有的孩子学习方法好、学习效率高,这些家长就分享在家的作息时间和培养的小妙招。之后,我们会在班级群中进行提问、交流,研讨更好的教育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家长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优秀孩子背后的事情,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的方式加以改进。孩子们的创新想法也随着家长们机智的教育方法密不可分,每次分享完就会有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2.协助缺少教育方法的家长,培养孩子实践创新能力
溺爱型家长一般对孩子生活起居、饮食方面过于重视,而忽视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造成孩子不能很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只有两者兼顾、相互协作才能让孩子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禁锢孩子的思维,而且利用有效的手段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并大胆的进行实践。
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