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紫姗
摘要: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有助于人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立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价值,探索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的有效策略,为广大幼教同行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促进幼儿成长。
关键词:小班;生活常规;策略
小班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并不理想,幼儿园是幼儿初次接触社会的转折点,这个转折同时也是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班幼儿步入幼儿园的时候,作为教师要重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
一、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的价值
(一)幼儿层面
幼儿刚步入幼儿园,对周围的一切都不熟悉,幼儿园是一个小群体,生活常规的培养对于幼儿刚步入幼儿园来讲尤为重要,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但能养成终生受益的生活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其适应集体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可见良好的生活常规奠基了幼儿其它领域的学习,促进了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蒙台梭利主张“以儿童为主”的儿童观,提倡通过激发幼儿的“内在纪律”让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常规。林泳梅认为:“学前儿童的常规行为习惯的发展实质就是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自律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可见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是幼儿生活常规的终极目标。
(二)教师层面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差,教师一方面要尽快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一方面还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幼儿园的各环节又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常规没培养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等待环节,也会让教学活动无法进展或进展速度缓慢。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如果在小班阶段生活常规没有培养好,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无疑会增添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师从幼儿一入园就开始注重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将有助于确保班级各活动环节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班级管理,也会使教师更加轻松。
二、多途径培养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认知,灵活调整
教师对于生活常规教育不重视、目标不明确、内容把握不准确都制约着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教师的一些错误观念会影响幼儿身心发展。在班额明显高于国家规定和孩子娇生惯养的情况下,有些教师认为安静的班级氛围、培养“听话”的孩子就是常规好,幼儿在教师的掌控中,教师处于高控的状态,以一个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进行自我定位,使幼儿在约束的环境中成长,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自主意识的培养。
教育和保育是不分家的,要注重保教结合,三位教师的分工和站位明确,一日生活流程和分工细则牢记,形成合力,在出现意外状况时,要灵活处理。
(二)要求统一,尊重幼儿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⑤。在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时,三位教师的要求要一致,如果教师随意要求幼儿,不统一要求会让幼儿无所适从,不但不利于幼儿常规的培养,还会打乱幼儿内在的秩序。
案例一:
户外活动前,主班召集全体幼儿说明中型玩具的要求,规则中有“玩滑滑梯需从楼梯处上,滑梯处滑下来”,A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并未按照要求而是直接从滑梯处走上去,B幼儿看见了告之配班,A幼儿一听到赶紧滑完就跑掉了,配班没有做任何行动。
不管是保育老师还是主配班,都要坚持制定的规则,而且在制定新规则的时候,要将之告之其他两位教师。
幼儿是班级中的一员,参与规则的制定将有助于幼儿遵守规则。裘指挥认为可以通过让幼儿加入到一些班级规则的制定,让幼儿也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与遵守者,这有利于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养成。
(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可能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就会出现新问题,常规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厘清哪些是亟待解决的。因此,在跟踪的过程中,需要设定该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生活常规行为,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关注,避免松懈,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及时提醒幼儿。
(四)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①,在生活常规的培养上也是如此。教师首先需要观察、了解幼儿,分析哪些问题是共性问题,哪些只是个别幼儿会出现的情况,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共性问题需要在集体面前进行教育,也可能要通过教育教学来解决;而少数幼儿会出现的情况,可能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五)及时反思,不断提升
幼儿教师良好的自我反思能力是促进其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⑦在我园有日计划的制定与反思,日计划是上周五制定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弹性调整。反思是每天都需要的,等幼儿离园了,三个教师坐在一起,反思一天下来孩子的情况和调整计划。及时反思帮助教师梳理一天的流程及需要改善的地方,对于教师和幼儿的成长是有益的。
(六)丰富方法,经验总结
生活常规的建立目的在于通过树立幼儿纪律意识最终实现幼儿的自由,反对通过惩戒、训斥、威胁等方法约束、管制、塑造幼儿的品质,关于幼儿常规教育的培养有多种方法。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其他人的行為,小班幼儿特别喜爱模仿,因此,教师应采取鼓励的语言表扬正确的行为,引起同伴的关注,进而引发幼儿学习模仿。同时,教师作为幼儿极易效仿的对象,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榜样的作用。
(七)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家庭对培养幼儿生活常规的忽视和怠慢,“5+2=0”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幼儿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深度沟通,家长应建立科学的观念,支持、理解和配合教师,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培养。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幼儿教师必须保持绝对的耐心,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树立幼儿的纪律意识,最终实现幼儿的自律。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建安新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