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放
2013年10月~2014年6月,我把拍摄视角转向上海“租界”里的老弄堂和老洋房。当然,还是携带多年来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各种德国胶片相机。使用已被当今数码时代淘汰的摄影工具,去寻找往昔岁月留存下来的斑驳碎片,将它们定格在底片上。先从离家不远的徐汇区 “法租界”开始拍摄,随后延展到静安区和卢湾区。只要天气睛朗,每天端着机械相机四处游荡,每一条老式弄堂和新式里弄都留下过我的足迹。把镜头对准太原路、安亭路、绍兴路、华亭路、延庆路、皋兰路……这些租界区域里的尖顶花园洋房、旧式公寓和“石库门”建筑。当时,这些房屋多少还有一些民国年代的沧桑感,尚未被“涂脂抹粉” 和“修旧如旧”。8个月下来,总共拍掉64卷135 ASA200柯达彩色负片,遴选出320张底片,扩放成8英寸×12英寸的银盐照片。这些照片以“小品”为主,夹杂一些“环境肖像”。
2014年6月5日,上海尚未入梅,气温在27℃左右。那天,携带柯达35mm RETINA Ⅲ(041)单反相机,配置罗敦司得出品的RETINA-YSAREX 50mm F2.8 标头跨进武康路113号的大门, 寻找拍摄主题。
武康路113号是作家巴金的故居,2011年对外开放。2005年巴金去世后,他的家人搬离此地,留下家具和私人物件作为展品,供人参观。
1955年,巴金及其家人从原来居住的淮海坊迁入武康路113号,在这栋带着大草坪的花园别墅里,走完他一生中最幸福和最悲伤的生命旅程。 1972年,妻子萧珊罹患肝癌离世。“文革”结束后,在这里,巴金产生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想法。在这里,他写出《随想录》,提倡说真话,拷问自己的灵魂,也拷问别人的灵魂。在这里,在萧珊去世12年后的1984年,巴金向在天国的亡妻寄出他的第二封家书,“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巴金故居建于1923年,占地1400平方米,由一栋三层高的主楼和两栋副楼组成。南立面底层为敞廊,有跌檐式山墙。北立面入口处设半圆形拱券。两棵高大的广玉兰和郁郁葱葱的林木草地,构成典型的花园别墅格局。在巴金家族入住武康路113号之前,它曾经是前苏联商务代表处。最早是英国药剂师理查森(ALAN RICHARDSON)夫妇带着两个女儿居住在此地。1924年,英国帝国化工总裁、上海英国侨民协会主席科勒成为理查森的女婿,住进别墅。1941年“太平洋战争” 爆发,日军占领租界,科勒太太带着一双幼女离沪回英国,科勒驻守上海公司。1942年,科勒被日军逮捕关进海防路集中营。1945年科勒获释,开始写作,用文字记录过去三年在集中营里度过的苦难生活。1985年,这部战争回忆录方才正式付梓出版,书名为《上海战俘》。书中收录了数张科勒与家人在武康路113号花园别墅前拍摄的照片。照片里的科勒西装革履,嘴角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
我揣着35mm RETINA Ⅲ(041)单反相机,走进英国人科勒和巴金居住过几十年的旧宅,期望发现和找到故主的旧梦遗痕。二楼原是巴金的书房,他生前经常在这里读书、写作和思考。还看到了底楼FRENCH WINDOW(落地窗)前的小书桌,那是看得见风景的地方,巴金常在这里伏案书写,享受冬季暖阳。游客正在向工作人员索取纪念卡片,在屋前屋后室里室外拍照留念。我没有找到要拍的东西。自从这栋洋楼作为上海名人故居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各地读者慕名前来观瞻,许多老人在这里回忆起年轻时争相传阅的小说《家》、《春》、《秋》的情景。有些市民怀着好奇,想亲眼看看中国著名作家的住房到底是什么样子。高墙里的胜景是出乎想象的,在上海,除了高官显贵,有资格享受这份生活待遇的人恐怕不多。洋楼早被修缮一新,过去的斑驳岁月和陈年往事已被新刷的油漆和墙粉覆盖,它是一栋恢复了青春的花园别墅。原来的主人曾经在里面度过幸福的、痛苦的、彷徨的、内疚的、反思的日子。访遍楼内每个角落,有些地方被红绳子围起来,生怕莽撞的游客去触摸珍贵的遗物。最后,走进美丽的花园,踏在松软的草坪上。上海的六月,阳光开始灼热起来,空气中可以闻到泥土和青草的芳香。走到南墙根前,那里挺立着一株木本玫瑰,1米多高,遒劲带刺的主干向天空延伸,弯曲的分枝却在不规则地争夺周围空间。枝头悬挂绛红色花朵,数了一下,有十来朵。小骨朵正含苞欲放,碗口大的重瓣玫瑰花儿在侧逆光下开得正艳。孤芳自赏的精灵!找不到刻意修剪的痕迹。它临风摇曳,气韵超逸,是对亡灵的祭典,还是告慰天国故人?我靠近它,把镜头对准它,快门速度设在1/250秒,光圈F4.5,把这株玫瑰的嫣然风姿定格在胶片上,化为抹不掉的记忆。
跨出武康路113号的大门,太阳已经西斜。朋友告诉我,巴金旧宅并非政府所赐,他用版税来支付高昂的房租,四十多年来一直如此。没过多久,听说那株孤傲的木本玫瑰,已经芳踪杳然。
德国柯达照相机公司于1961~1964年生产35m m RETINA Ⅲ(041)单反相机。早期配置较小的硒光电测光表,相机序号为50116~80457和EK800026~EK833493。后期配置较大测光表的相机序号为90205~140451和EK815452~EK833493。1962年之前出品的RETINA Ⅲ(041)配置较小型硒光电测光表,1962年以后出品的机型配置较大型测光表。
35mm RETINA Ⅲ(041)单反相机装着固定式五棱镜眼平取景器,机内置有没有自动复位功能的45°反光镜,取景器内可见带微棱外环的中央裂像对焦屏。该机配有外置指针式硒光电测光表,机顶置有指针显示窗,取景器内可见与机顶白色指针同步摆动的黑色测光指针。该机底部装着走片计数窗、计数手动设置盘、卷片/上弦扳手。机顶上固定着附件插座。胶片感光度范围为ASA 10~3200或DIN 12~36。该机配置五叶片SYNCHRO-COMPUR镜后快门,快门速度范围为1~1/500s、B门。机身上固定着同步闪光连线插座、MXV功能切换杆、自拍器。镜座底侧装着兼具支撑脚和设置胶片感光度功能的光圈设置轮。鏡座DKL卡口上装着罗敦司得 (RODENSTOCK)厂出品的RETINA-YSAREX 50mm F2.8全开光圈镀膜标头。卸下镜头后,机身长134.5mm、高104.5mmm、厚60mm(包括镜座)、重755g。
该机可选用如下四款全开光圈标头/镜后快门组合:
配置上表中RETINA-XENAR和RETINA-XENON标头的RETINA Ⅲ(041)相机方可在美国销售。
德国罗敦司得和施耐德(SCHNEIDER)厂专为可换镜头的柯达RETINA ⅡS(024) 、RETINA ⅢS(027)旁轴相机和RETINA S(034)、RETINA Ⅲ(041)、RETINA Ⅳ(051) 和RETINA Ⅳ(051/ N)单反相机设计制造了可互换的S型全开光圈镀膜定焦镜头,列表如下。
6支罗敦司得S型定焦镜头:
7支施耐德S型定焦镜头:
玩家们普遍认为,罗敦司得镜头的成像素质明显优于施耐德镜头,价格也高,成为被追捧的世界名镜。
我手中的这台35mm RETINA Ⅲ(041)单反相机,装着罗敦司得出品的RETINA-YSAREX 50mm F2.8全开光圈镀膜标头,三年前从星光摄影器材城“荣和”二手铺子里淘得,成色功能不俗。机子在角落里蒙尘多年,无人过问。张老板收了600元,把它塞进我的包里。数码时代,德国胶片机已成“黄脸婆”。年轻小白领常常带着小美女来光顾二手相机铺,关注的是网上“热炒”的徕卡M6机械相机、康泰时T2、T3全自动胶片机……,这些机子的价格不断飙升,销路特好。我偏爱的那些德系相机的价格在下跌,但是成色生辣功能完好的機子难得一见。
从正面看,镜座上装着RETINA-YSAREX 50mm F2.8标头(图1)。若想卸下镜头,只要摁下镜座底下的镜头锁片并逆时针旋转镜头至极限位置,即可从镜座孔内拔出镜头。随后可见镜座孔内有五片闭合着的快门叶片(快门未上弦)。RETINA-YSAREX 50mm F2.8标头长 28.5mm(置于无限远距离)、重110克。标头上除了镀膜光学玻璃和塑料调焦手柄,其他配件材质均为黄铜镀铬,标头被罗敦司得设计得精巧古朴。前镜环外径40.8mm,环内圆周面上刻着一圈白色标识:Retina-Ysarex 1:2.8/50mm Rodenstock 4073904。前镜环后面是装着黑色弧形手柄的调焦环,调焦环圆周上凸显银底黑字COMPUR和各档对焦距离值。调焦环后面是外径49.4mm的镜头安装环,前后镜片中间置有闭合的光圈叶片。
安装镜头时,两指捏住镜头安装环,将镜头尾端插入镜座内孔。安装环后面金属圆周上的红点必须对准镜座前端圆周面上的红点。顺时针旋转镜头,直至镜头到位并被锁定。
装上标头,可见镜头安装环后面是光圈值刻度环,镀铬圆周上凸显黑色光圈值:1.9、2.8、4、5.6、8、11、22,适用于该机标头的最大光圈值是2.8。设置光圈时,左右旋转镜座底侧的弧形光圈设置轮,以驱动光圈值刻度环左右旋转,将需要设定的那个光圈值对准镜座后侧镀铬圆弧面上的黑标箭头。
光圈值刻度环后面是调速环,环的两侧装有弧形塑料手柄。调速环镀铬圆周上刻着11档快门速度值:B、1、2、4、8、15、30、60、125、250、500。实际调速时,两指捏住调速环手柄,左右旋转调速环,将所要设定的快门速度值对准镜座后侧镀铬圆弧面上的黑标箭头。调速环在旋转时,它前面的光圈值刻度环跟着同步旋转,即可在前后两环圆周上选择任何一组对应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可见两环在工作时具有联动功能。
调速环后面固定着镀亮铬的金属环,顶端圆弧面上凸显快门品牌SYNCHRO COMPUR和黑标箭头,黑标箭头对准它前面的快门速度值和光圈值。右侧圆弧面上装着功能锁片。左侧圆弧面上置有MXV功能切换杆,切换杆可以在17.2mm长的凹槽内来回移动,凹槽前的圆弧面上刻着英文字母:MXV。实际操作时,必须先摁下右侧圆弧面上的功能锁片,然后移动MXV功能切换杆。切换杆移至M,单次闪光泡功能生效;移至X,万次闪光灯功能生效;移至V,自拍功能生效。
镜座左后方,机身饰皮上装着长23.3mm、宽8.4mm的快门钮。镜座正上方,后侧五棱镜壳体镀铬面上凸显纵向排列的三行黑色英文标识:Kodak、RETINA、REFLEX Ⅲ、Made in Germany,字体朴拙挺秀。五棱镜壳体左侧固定着长27mm、宽18.3mm的测光表采光窗镀铬金属框,框内置有半透明塑料瓦楞板。
镜头朝前,看机顶(图2)。左端是倒片轮,圆周上饰有婉丽的直丝滚花,顶面周边凸显三档拍摄条件图标。实际操作时,旋转顶面中央的拨盘,将拨盘镀铬面上的黑点对准所需拍摄条件图标即可。倒片盘右侧,突起的五棱镜壳体斜面上固定着附件插座。插座背后镀铬面上刻着相机序号:EK814280。
附件插座右侧,机顶镀铬面上置有硒光电测光表指针显示窗,窗内白针根据拍摄现场射入采光窗的光线强弱而作出不同摆幅的移动。实际测光时,左右旋转镜座底侧的光圈设置轮,以驱动光圈值刻度环同步旋转,同时驱使测光指针显示窗内的白针来回移动,当白针移至窗内被固定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枚黄色箭头之间的凹口位置时,镜座后侧镀铬圆弧面上黑标箭头所对准的各组光圈和快门速度值就是正确测光后所设定的数值。取景器内对焦屏的左下侧,可见一根与机顶白针同步摆动的黑色测光指针,其摆幅与白针的摆幅完全相同。实际测光时,当黑针移至黑色三角框凹口位置时,说明测光正确。操纵黑针的方法同操纵机顶白针的方法完全相同。
机顶右端是胶片感光度设置盘,顶面有两个位置对应的弧形的ASA和DIN感光度显示窗,这两个感光度显示窗各自显示三个感光度数值。设置感光度时,必须先摁下左侧机顶面上的镀铬锁钮,然后左右旋转镜座底侧的光圈设置轮,以驱动感光度设置盘顶面的ASA/DIN数值环旋转,从而在感光度显示窗里选定所设感光度。ASA显示窗和DIN显示窗各自显示三个对应的ASA和DIN感光度值,中间的那个数值就是应设定的感光度。
镜头朝前,看机背(图3)。后盖上方,机壳镀铬面上固定着取景器目镜。快门未上弦时,机内快门叶片闭合,叶片后面的45°反光镜朝上升起并紧贴着对焦屏,反光镜后面的遮光板同样如此,取景器里一片黑暗,看不见任何物像,呈现“黑屏”。这是因为摁下已被上弦的快门后,反光镜及其后面的遮光板朝上升起却无法回到原来的45°位置,反光板没有自动复位的功能。随后只要将底板上的卷片/上弦扳手扳到底,快门即被上弦,闭合着的快门叶片立刻完全开启,反光镜和遮光板同时降至原位,取景器内恢复“亮屏”,并从目镜里可以看见带微棱外环的中央裂像对焦屏及其45°反光镜反射到五棱镜,再折射到取景器里的被摄物像。随后,可以旋转调焦环并通过监视取景器内被摄物像的清晰度和裂像状态,完成对焦任务。正确对焦后,摁下快门钮,快门叶片开启后即闭合,45°反光镜及其后面的遮光板朝上升起并紧贴对焦屏,取景器内又出现“黑屏”。周而复始,充分暴露当年德国制造的叶片快门单反相机的时代特征。德国蔡司伊康和福伦达公司制造的叶片快门单反相机,同样如此。
镜头朝上,看底板(图4)。左端装着卷片/上弦扳手,扳手内凹圆弧位置上置有退片功能钮,拍完整卷胶片后,摁下该钮即可旋转机顶上的倒片轮,将胶片退入暗盒。卷片/上弦扳手上方,饰皮上固定着长17mm、宽10.6mm、厚1mm的椭圆形镀铬金属板,金属板顶面左端置有可以向右拨动的计数手动设置盘,设置盘外径9.3mm、厚0.7mm,端面凸显精美的镀铬装饰螺纹。计数手动设置盘的右侧,饰皮上固定着走片计数窗。
手动设置走片计数值时,按箭头方向逐次向右推动计数手动设置盘,驱使走片计数窗里的走片数值逐次“倒计数退位”,从36退位至0(白色棱形图标)。当计数窗内的计数值显示为“1”时,RETINA Ⅲ(041)单反相机(包括所有RETINA机型)立刻变成“死机”,全部功能被“卡住”,无法扳动卷片/上弦扳手,也无法摁下快门钮。深谙RETINA性能的玩家,一定会再次推动计数手动设置盘,驱使计数窗里的计数值“1”退一位至“0”(白色棱形图标),相机所有功能立刻恢复正常。若在拍摄现场陷入此等窘境,甚为尴尬,出一把冷汗不算什么。对德国机械感兴趣的朋友,包括本人在内,反而觉得这是RETINA相机好玩的地方,关键时候设一道“关卡”,测试一下你的能耐和智商。时至今日,当年德国博士的 “败笔”,却生出花來了!
底板右端装着顶面有螺孔的三脚架安装圆盘。圆盘两侧对应位置上有两枚可以拨动的防护手柄,按箭头方向拨动手柄以显露被遮盖着的开盖锁钮。一旦摁下锁钮,后盖马上开启,机内暗盒舱、遮光板(快门已被上弦)或镜后快门叶片(快门未被上弦)、金属走片齿轮轴杆和塑料卷片轴一览无遗(图5)。
柯达35mm RETINA Ⅲ(041)单反相机与其他机型一样,都在德国制造。最初由德国的奥格斯特·内格尔(AUGUST NAGEL)博士在他自己的工厂里开发、设计和制造,相机博采众长,通体显露正统德系相机的遗风余韵。机身线条苍劲挺秀,外形生拙古朴,施耐德或罗敦司得全开光圈配套定焦镜头至今成为玩家什袭珍藏的佳品。数码一族在二手市场淘得 RETINA单反相机,都会卸下镜头,把它“ 改口”后再装到数码机身上,用德国著名老镜头拍起数码照片来了,至于RETINA机身早被视如敝屣。尽管如此,还是不可否认,各种RETINA机型被德国柯达公司设计打造得高标异彩神趣盎然,无论在相机外形、机械配置、光学结构,还是在金属加工和电镀工艺上,仍然以其卓荦不凡的俪影,在当年德国照相机制造业中占有不可复制的一席之地。抚今思昔,不妨从已被遗忘的历史记忆中打捞起一台造型古拙意匠新奇的柯达35mm RETINAⅢ(041)单反相机,心摹手追之余,装入一卷胶片,走出家门站在全民手机的街头,感受一番跨越时空的从容和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