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和途径

2021-07-06 01:20:56程杰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

程杰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一个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仅限于课本选段阅读这种碎片式的阅读方式,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这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的,探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2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完善,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为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创新教学的方式,整本书阅读是当下一个十分新颖的话题。那么,什么是整本书阅读呢?概念里的“书”是否仅仅局限于“纸质书”呢?书的范围是否只局限于“教科书”呢?要想清楚“书”的概念,首先就要明确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整本书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提出来的,它鼓励学生跳出书中所给的某一本书的片段去阅读这本书的全貌,与整本书阅读相对应的概念则是阅读不足以成书的篇章或片段,是一种碎片式的阅读的方式,而整本书阅读则是一种系统的读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之后,对整本书形成一个有逻辑、成系统的认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整本书阅读是鼓励学生阅读一本完整的书,它不局限于书的形式——可以是纸质书,也可以是电子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整本书阅读的范围也要比课堂中讲到的内容要大很多,所以它不局限于教科书,也不局限于教科书中提到的某部分书目。接下来,本文就对小学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和途径略作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1.使学生更全面具体地把握书本内容,能够客观全面地去评价书中的观点和人物。语文是一个实践性很强、需要大量阅读的学科,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阅读当中去,才能在自我阅读中实现文学素养的积累。但在学校的学习中,由于授课课时较少、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一本书的内容完完整整地传授给学生,并且由于书本内容篇幅过长,教材只能选取最精华的部分作为学习的重点,碎片式的阅读方式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书本内容,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某本书的认识只局限于课本中的选段,比如《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写的是曹操逼迫荀彧自尽的片段,作为曹操麾下第一智囊,荀彧对曹魏政权的建立的贡献功不可没,却还是被曹操逼迫自尽,如果学生单凭这一个片段得出曹操是一个恩将仇报的奸雄的结论,那么学生对于曹操这个形象的认知就存在片面性。实际上,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后,就会发现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他不仅在政治上实行了屯田制,使得北方的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同时他还大兴建安文学,由于他的影响,在东汉末期涌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通过《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可以了解到,曹操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他还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诗人。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曹操的真实性格,能够公正地评判曹操一生的功和过。

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鼓励学生跳脱出课本中选段的局限,去阅读不同体裁,如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书,也能够阅读未来科幻、军事科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不同类型的书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眼界。并且,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面向的书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散文类型的书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从零碎的语句中感受作者内心情感深处所要表达的心灵之语,议论文类型的书则是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去向读者验证作者的观点。学生在面对不同题材的书或文章的时候,能够选择最佳的阅读方式和侧重点,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以进行个性化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高效率地提取书本中最有价值的信息。

不同类型的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方向性的阅读兴趣,一些学生喜欢《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这样一类故事性更强的书,另一些学生喜欢《孟子》《庄子》《墨子》理论性相对较强的书。同时“阅读整本书”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成就感,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从而更主动地去阅读和学习。

3.整本书阅读是发展语言的工具。《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在这里借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概念,读上一百遍书我们就能领悟到其中的意义,同样如果学生的阅读量很充足,那么他也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句子是由若干个词组组成,相同的一组词通过不同的语法结构能够组成不一样的句子;相反,同样的一个意思通过不同的语法结构去重新编排组合,能够变直白为含蓄、变平淡为激奋。学习的最初始阶段是模仿,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能够学习到大量的好词好句,一位优秀的作者能够在语言表达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模仿作者写作的技巧和方式,相比于刻意的模仿来说,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能够全面地受到作者写作方式的影响,并且能够将这种影响转化到自身的写作中去,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推进整本书阅读的途径

1.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课内的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课本中某一篇文章的阅读,同时指的是学生对于整本教材的把握。在教师的辅助下,学生对于整本教材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把握,有利于学生对课程有综合性的学习认知。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在课堂中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之后,进行课外阅读时能够减少阅读中的障碍。

2.教师引导阅读,鼓励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课内阅读是学生接触阅读、学习阅读知识和技巧的第一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承担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阅读,每一位学生对于同一选文的理解不同,没有必然的谁优谁劣,也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对于学生所提出来的见解和认知,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应以教师的自我认知为评判的标准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要鼓励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这不仅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延展。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分辨书本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书本阅读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书目参考。

三、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性阅读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跳出碎片式阅读的桎梏。整本书閱读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它不仅要求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还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课题:本文系江津区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研究,编号:2019209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电影(2018年9期)2018-11-14 06:57:21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