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丽霞,杨改清,张明梅,李晓昶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7 )
癫痫是大脑异常电活动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可突然、反复发作,且可随病程进展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进而影响患者运动、认知或感觉功能。因此必须尽快控制癫痫发作,减轻其对脑细胞及累及区域的影响。抗癫痫药物是治疗癫痫的主要方法,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药物应用较多,但是部分患者应用该类药物抗癫痫时治疗效果不佳。拉莫三嗪为新型抗癫痫药物,多在丙戊酸钠等治疗基础上添加,但是有待明确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2]。本研究分析了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与脑电图学组2006年《成人癫痫诊断和药物治疗规范(草案)》中关于癫痫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1)癫痫发作次数大于或等于4次/月;(2)近4周内未使用抗癫痫药物或影响癫痫发作药物;(3)依从性好;(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2)妊娠期或哺乳期;(3)合并重性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4)有癫痫持续状态史;(5)有拉莫三嗪使用禁忌证;(6)治疗期间不耐受;(7)治疗后失访。拉莫三嗪组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24~68岁,平均(45.11±21.03)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2.19±1.05)年;21例简单部分性发作,2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8例原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19例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对照组中,男44例,女28例;年龄23~68岁,平均(45.89±21.45)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2.01±1.12)年;19例简单部分性发作,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6例原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19例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赛诺菲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95,500 毫克/片)治疗,口服,3次/天,每次1片,6周为1个疗程。拉莫三嗪组采用拉莫三嗪(GlaxoSmithKline Pharmaceuticals S.A.公司,国药准字H20160513,25毫克/片)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12.5 mg,每天1次,持续治疗2周,随后改为每次25.0 mg,每天1次,再持续治疗4周。
1.2.2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估。观察患者治疗后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时间,并评估临床疗效:完全控制为癫痫未重复发作;控制为癫痫发作次数减少80%,每月发作次数小于或等于1次,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有效为癫痫发作次数减少50%~79%,每月发作次数小于或等于2次,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无效为癫痫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每月发作次数大于3次,或癫痫发作次数增加,或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总有效率=(完全控制例数+控制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2)认知功能。采用韦氏记忆量表(第4版)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该量表分为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4个指数,评分越高表明认知能力越好[5]。(3)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疹及神经系统、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
2.12组癫痫发作情况比较 拉莫三嗪组癫痫发作时间和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癫痫发作情况比较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 拉莫三嗪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32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拉莫三嗪组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2.4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拉莫三嗪组中,头晕2例,恶心呕吐2例,睡眠障碍1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7%(7/78)。对照组中,头晕1例,恶心呕吐2例,睡眠障碍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6/7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癫痫是一类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未完全探明其发病机制,但是尽早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反复的癫痫发作对神经系统损害较大,因此需尽早干预治疗,控制癫痫发作情况。抗癫痫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手段,若药物不能控制癫痫发作,则需实施手术治疗,但是手术风险较高。因此,需积极探索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控制效果,降低手术率[6]。
癫痫发作类型存在较大差异,需选择合理的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为广谱抗癫痫药,对各型癫痫均具有对抗作用,可作为基础的抗癫痫药物。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丙戊酸钠存在一定抗癫痫效果,但有效性不足,有必要更换其他类型抗癫痫药物,进一步提升控制效果。拉莫三嗪是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可抑制颅内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进而控制癫痫发作次数,对简单/复杂部分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控制较好,且效果可靠[7]。有研究显示,拉莫三嗪可发挥有效的防控癫痫效果,患者每月发作次数可进一步降低1~6次,发作时间也可缩短1~2 min;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者,癫痫发作时间可降低至1~2分/次,癫痫发作频率可降低至0~3次/月,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而未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者,癫痫发作时间可达1.5~3.0分/次,癫痫发作频率也相对较高,可达到1.5~5.0次/月,总有效率仅为70%~90%,提示拉莫三嗪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时间和频率,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8-9]。本研究结果显示,拉莫三嗪组癫痫发作时间和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拉莫三嗪控制癫痫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癫痫发作次数,缩短了发作时间,疗效可靠。此外,有研究显示,拉莫三嗪可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8]。拉莫三嗪可选择性抑制组蛋白脱乙酞基酶,促进组蛋白的去乙酞化,达到强化神经传导效果,因而可促进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认知功能[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拉莫三嗪组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拉莫三嗪可进一步提升患者认知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拉莫三嗪的严重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其安全性可靠,但有待明确[12]。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拉莫三嗪治疗癫痫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拉莫三嗪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