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清,付亚峰,季永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 耳鼻喉科,广东 中山)
真菌上颌窦炎是鼻窦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是由于真菌感染所致,发病后,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头疼、头晕、流涕、鼻塞等,一般情况下,多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1]。临床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术后极易诱发感染,尤其是换药时。实验选取6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旨在探讨电子鼻咽喉镜应用于换药时的必要性,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女性40例(64.52%),男性22例(35.48%),最小年龄20岁,最大76岁,平均(42.06±0.17)岁,最短病程5个月,最长13个月,平均(5.24±0.13)个月,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CT检查,结合头痛、鼻涕中带血、流脓涕、鼻塞等症状确诊为真菌性上颌窦炎,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符合手术指征(如图1)。
图1 患者CT影像图
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旨在纠正其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彻底清理鼻窦腔内的干酪样物质及脓性分泌物。术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者的术腔,术后将标本立即送检。换药方法:术后每周对患者换药一次。在电子鼻咽喉镜下,先对患者鼻腔黏膜收缩麻醉后,从不同角度观察术腔的具体情况,观察发现窦腔或鼻腔中有分泌物,需及时吸出。对于不能吸出的团块,可应用下钳取出[2]。一旦发现囊泡,需用活检钳咬破囊壁,促使囊液流出,此外,如果发现腔黏膜存在水肿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以上情况处理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对术腔进行反复冲洗,预防感染。
疗效评判指标:治愈-患者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完全消失,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尚未发现脓性分泌物或干酪团块物;好转-患者窦腔中有轻微的黏膜红肿、肥厚等现象,偶见脓性分泌物、干酪样团块,临床症状如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换药后,发现患者窦口有息肉形成,窦口不通畅,可见明显的脓性分泌物及干酪样团块(如图2)。
图2 患者彩超影像图
软件SPSS 22.0分析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为P<0.05。
术后6个月随访,6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中,术后均全部被治愈,无1例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存在,窦口恢复良好,窦腔真菌团块及病变黏膜和骨质被彻底清理,窦腔黏膜上皮化良好(如图3)。
图3 患者术后影像图
真菌性上颌窦炎属于临床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也是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临床将真菌性上颌窦分为三种类型,即急性侵袭性、慢性侵袭性和真菌球性。其中急性侵袭性,患者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可波及周围组织,如口周、面部等,病情往往比较凶险;慢性侵袭性,发病较为隐匿,发病初期患者的症状有头痛、涕中带血;而真菌球与普通鼻窦炎基本相似,患者的症状表现是流脓涕、鼻塞。研究发现,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发生与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鼻腔及鼻窦的机械性梗阻及糖皮质激素、肿瘤放化疗引起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密切的关系。再者,由于人体上颌窦窦口位置较高,窦腔位置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窦口堵塞,而堵塞窦口的窦腔内,处于低氧环境下,内部易潮湿,这种情况给真菌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3]。因此,临床上上颌窦窦炎的发病率较高。临床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一般采用鼻内镜手术,鼻内窥镜下对患者鼻腔、鼻窦创伤小,保留鼻腔鼻窦功能,彻底清除病灶及病变组织,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粘膜,改善鼻窦狭窄等现象,确保鼻窦正常通气和引流,最终改变真菌的生存环境。由于真菌性上颌窦炎治疗后,复发的几率比较高,术后定期清理并复查尤为重要[4-5]。此外,从人体解剖组织看,上颌窦腔呈椎体状,有自然开口径路,手术操作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扩大窦口,非常容易留下“死角”。特别注意的是:当病灶位于上颌窦前壁、内侧壁,前壁与底壁交界处时,用70°的镜,也不能确保病灶被彻底清除。只有采用自然开口与上颌窦内壁联合径路,才能保证病灶被彻底清除。但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的创面,无法体现微创治疗的原则,此外,还可能造成窦腔内黏液再循环的现象,不能保证黏膜被彻底清除。
为了增强手术效果,术后定时换药非常重要。由于上颌窦窦腔的椎体状结构,导致鼻内镜手术下换药时,无法确保患者上颌窦完全被暴露,这种现象将不能有效清除病灶组织,所以,选择一种有效的换药途径相当关键。电子鼻咽喉镜属于软镜的一种,主要用于人体鼻腔咽喉的检查、诊断及治疗,该设备能够拔卸吸引控制阀,使用过程中采用广角镜系统,以高分辨率和视野清晰的特点,准确定位病变并做相关处理。将其用于真菌性上颌窦炎术后换药中,操作时,能够弯曲,并且可从多个角度观察病变组织。操作过程中,还可以钳夹、冲洗、吸引、注药等,最终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6]。因此,对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同时,换药使用电子鼻咽喉镜,将硬镜与软镜相结合,各取所长,治疗并有效清理,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结合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随访,6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中,术后均全部被治愈,无1例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存在,窦口恢复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良好。可见,对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术后换药时,应用电子鼻咽喉镜,可有效清理患者的窦腔,换药彻底,且不会引发其他并发症或复发。
综上,临床对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中,鼻内窥镜的应用,以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对病变组织有效清除,改变患者窦腔缺氧的环境,另外,于换药期间应用电子鼻咽喉镜,明显增强了换药效果,促使患者疾病彻底被治愈,降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此外,建议临床进一步加深并扩大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研究力度,解决此类病群的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