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景泰蓝欣赏

2021-07-06 13:40
艺术品鉴 2021年16期
关键词:旧藏内务府珐琅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器釉质细腻洁净,表面晶莹若水晶,红、蓝、紫、草绿等色珐琅鲜艳醒目。此时期图案多为缠枝莲花纹,花朵硕大,枝叶肥厚舒展,布局疏朗大方,间衬以或仰或俯的小花苞。

元代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其特点是缠枝莲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奔放有力。

珐琅质地细腻洁净,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绿、绛黄等几种颜色更为耀眼夺目,似用进口珐琅釉料烧造。此炉是元代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

明宣德

目前所见掐丝珐琅实物中时代款识最早者即为宣德款制品。

宣德时期的掐丝珐琅器珐琅色泽纯正、浓郁、沉着,表面光泽温润,但与元代珐琅相比,水晶般的透明效果已失。缠枝莲花纹仍然为主要的装饰题材,且沿袭元代风格,以单线勾勒枝蔓,花叶硕大饱满。

图①:元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图②:明宣德 掐丝珐琅龙凤纹炉

图③:元末明初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

图④:明宣德 掐丝珐琅狮纹双陆棋盘

图⑤:明 掐丝珐琅花卉纹玉壶春瓶

明中期

明代中期(15世纪中期-16世纪初),铜胎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在花叶纹饰和珐琅质地上都产生了一些新变化。缠枝莲纹之外,海马纹、狮戏球纹、花鸟纹等也颇为流行。掐丝线条愈加纤细,图案布局亦显繁密。作品大多表面光泽度低或不具备光泽,砂眼增加,反映出珐琅质量的下降。

明晚期

16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掐丝珐琅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以明万历时期(1573-1619年)的作品为代表。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仿生”造型掐丝珐琅器的制造;珐琅颜色品种的增加和运用;各种吉祥图案和宗教题材的流行。

此外,这一时期掐丝珐琅器的花纹装饰更盛行双线勾勒技法。

明中期 掐丝珐琅狮戏球纹藏草瓶

明晚期 掐丝珐琅福寿康宁字圆盒

明中期 掐丝珐琅八狮纹三环尊

明中期 铜胎掐丝珐琅狮戏球海马纹碗

明晚期 掐丝珐琅鸳鸯式香熏

清早期

清康熙朝的珐琅器可以代表清早期掐丝珐琅工艺的发展状况,是清代珐琅器生产承前启后的时期。

康熙初期主要以遗存于宫内的明代御用监制造的掐丝珐琅器为样板制造珐琅作品,经过不断的实践与积累经验,所成器物的珐琅色彩纯正、表面光洁、掐丝细而规整,直接影响着后世珐琅工艺的发展。

康熙十九年(1681年)以后,随着珐琅作的设置,御用掐丝珐琅器开始了大规模和规范化的生产。

清乾隆

乾隆皇帝对金属胎珐琅器可谓偏爱有加,积极支持并推动中国金属胎珐琅器的制作工艺,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当时珐琅器的主要产地以北京和广州最为著名。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器数量繁多,形制不断翻新,用途也十分广泛,涉及宫内典章、生活等各个方面。

这一时期的珐琅制作工艺精益求精,成型规整,胎壁厚重,镀金光亮。“金光灿烂、厚重坚实”的乾隆朝掐丝珐琅器显示了清盛世殷实的国力。

清康熙 掐丝珐琅夔龙纹暖砚盒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高5cm,长14.7cm,宽11.5cm清宫旧藏

清乾隆 掐丝珐琅牧羊人笔架高15cm,长16cm,宽7.8cm

清康熙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形香熏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直径16.2cm清宫旧藏

清康熙 掐丝珐琅菊石纹小圆盒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高2.9cm,口径8cm,足径8.3cm清宫旧藏

猜你喜欢
旧藏内务府珐琅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一方盆池解莲语 清宫旧藏荷花盆景
皇帝的「照相簿」 清宫旧藏历代帝王肖像画
录附:《石渠宝笈》著录的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
康熙时内务府江南三织造的政治地位和职能初探
《乾隆皇帝的荷包》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珐琅器之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