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兴
冠县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山东聊城 252500
食管癌属于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是由于食管腺上皮出现异常增生而引发恶性病变,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1]。食管癌患者初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未引起重视,以至于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咽下困难、体质量明显下降,严重会表现出恶病质电解质紊乱甚至昏迷症状才到医院就医,为治疗增加一定困难[2-4]。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多,不同术式呈现出的治疗效果有所不同[4]。传统开胸手术是常用手术方式,效果较好但由于手术切口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容易引发不良反应,随着微创手术逐渐成熟,小切口手术慢慢替代传统开胸手术[5-6]。该文将该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左胸小切口手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52例食管癌患者采取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26例。参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54±4.69)岁;9例肿瘤阶段为Ⅰ期,10例肿瘤阶段为Ⅱ期,7例肿瘤阶段为Ⅲ期。观察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2.83±4.47)岁;10例肿瘤阶段为Ⅰ期,9例肿瘤阶段为Ⅱ期,7例肿瘤阶段为Ⅲ期。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经患者及家属确认后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上交医院伦理委员会。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无法正常配合者;伴有其他严重脏器衰竭者。
参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具体措施:取患者右侧卧位实施全身麻醉,于患者第5肋间左胸后外侧行25 cm的切口,将其肋骨、部分胸大肌及背阔肌切断,开胸后实施食管剥离术,开腹后先将胃游离并保留胃网膜右血管,清扫淋巴结,缝合胃底部与食管近端,对切口实施常规缝合,采取抗生素处理避免感染。
观察组实施左胸小切口手术,具体措施:取患者右侧卧位实施全身麻醉,第5肋间前外侧行10 cm的切口于,切口由肋骨外侧至背阔肌前,将皮肤、皮下组织及背括约肌前沿依次切开,肋间肌和胸壁肌层可将切口适当延长。肋间肌完全暴露后将其沿下肋切开进入胸腔,用肋骨撑开器支撑,适当调节麻醉剂潮气量。查看肿瘤位置,由下向上游离胸段食管至动脉弓上,将隆突和食管床位置的淋巴组清除,打开膈肌将胃游离并结扎胃左动脉,清理淋巴结。移除开胸器,将术侧上肢放置在左胸位置,行颈部切口5 cm左右于左胸锁乳突肌前缘,游离颈部进行缝合,在胸腔置入引流管,结束手术。
术后采集静脉血5 mL,去上层血清分离,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统计两组患者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MVV(最大通气量);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IL-6、IL-8及TNF-α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pg/mL]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pg/mL]
?
观察组患者FEV1、FVC及MVV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
观察组患者中仅发生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参照组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食管反流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P=0.021)。
食管癌致病因素较多,受生活环境、遗传、饮食、生物性病因等影响导致食管腺上皮出现异常增生而引发恶性病变,尤其是饮食方面,食物中亚硝胺水平较高会引发食管癌[7-8]。食管癌患者初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未引起患者重视,以至于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下咽困难致使体质量急剧下降,免疫力随之降低,严重会表现出恶病质电解质紊乱甚至昏迷症状才到医院就医,为治疗增加一定困难[9-10]。据资料统计,食管癌在全球发病率及致死率极高,在我国癌症致死排名居第4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1-12]。左胸小切口手术是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胸手术优势更明显,传统开胸手术术后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减退,同时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促使炎性因子释放量增加,造成肺部损伤[13-14]。据该文研究得出,左胸小切口手术利于机体器官及组织稳定,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有助于肺部气道畅通,另外,微创手术切口较小,炎性反应较小,可维持细胞因子平衡,对肺部损伤较小[15-16]。
该文研究结果表面表明,观察组患者IL-6为(2.16±0.34)pg/mL、IL-8为(2.25±0.26)pg/mL、TNF-α为(1.24±0.15)pg/mL,低于参照组的(2.72±0.41)、(2.69±0.32)、(1.69±0.20)pg/mL(P<0.05);观察组FEV1为(73.48±11.25)%、FVC为(76.58±15.26)%、MVV为(86.73±16.59)%,高于参照组的(65.21±11.57)、(61.43±14.84)%、(74.35±11.82)%(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参照组的26.92%(P<0.05)。王智等[17]研究区分2016—2018年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左胸小切口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TNF-α、FVC及MVV。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TNF-α为(1.21±0.13)pg/mL,低于对照组的(1.76±0.33)pg/mL(P<0.05),FVC为(86.82±13.42)%,高于对照组的(61.82±15.13)%(P<0.05),MVV为 (86.73±16.59)%,高于对照组的 (78.27±9.28)%(P<0.05)。得出结论与该文基本一致,表明左胸小切口手术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实施左胸小切口手术可降低炎性水平,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较稳定,促进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