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席家住宅是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内现存较为珍贵的文物建筑,以其仪门的精美砖雕著称于世。文章以席家住宅修繕工程为例,探索传统民居类文物建筑在保护修缮过程中,传统手工艺与新材料、新技术的结合经验。
关键词:文物建筑、宅邸民居、保护修缮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西部,地处江、浙、沪交界处,历史悠久,早在1700多年前形成村落。早在宋元期间,朱家角地区已形成集市,后因河网密布、水运方便,商业日盛,逐渐形成集镇,至明万历年间遂成繁荣大镇。清代以后,成为青浦县西部的贸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业之盛已列青浦县之首,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成为江南巨镇,经济繁荣,文化昌明,人才辈出,底蕴深厚。
古镇平行于“人字”形河网逐步形成,大户人家宅院沿河布局,纵深发展,多为5、6进布局,临河有砌筑于驳岸,方便水路进宅的门厅(下岸房),隔街沿中轴线沿纵深发展有轿厅、前厅、正厅、楼房等。整体布局充分体现出水乡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
席家住宅位于古镇东湖街49 弄( 原名席家弄) 内, 宅第正门北临瑚瑕港,南至祥凝浜。周边均为民宅,西侧为狭窄深邃的席家弄。席家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整座宅邸坐南朝北, 原有南北共六进,现仅存两进院落, 占地面积245 ㎡,总建筑面积129㎡,2001 年5 月被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改善文物建筑保存状况,提升文物价值,当地政府于2019年对席家住宅实施了修缮工程。
1.席家住宅历史沿革与价值综述
席家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部分增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当地望族席氏家族的祖宅。席氏世居苏州洞庭东山, 为江南望族。明万历年间, 因避乱,席氏二十八氏孙席端樊、席端攀兄弟迁徙至朱家角经商,家业骤增,又爱其世俗淳厚,遂建宅定居于朱家角。席家住宅因此也成为朱家角当地有名的望族宅邸。据记载,原有“六井六埭”。因战乱、火灾及历史原因,宅邸多有改建与损毁。解放前席家住宅为席氏家族婚丧喜庆的场所,解放后一直作为粮食公用社使用,第四进正厅于20 世纪80 年代初被拆除改建为三层居民楼。现仅存两进院落。值得庆幸的是,价值最高的砖雕仪门得以保存,成为席家住宅最具特征及代表性的遗存。
席家住宅虽经历史沧桑,原貌大部分损坏或改建,但从现存厅房的木构架局部做法来看,仍有明代遗存特征。仪门砖雕保存完好,雕刻精美,各种雕刻手法结合,雕饰题材丰富,是青浦乃至上海地区现存砖雕精品遗存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席家住宅作为朱家角当地名门望族的宅邸,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朱家角原来商贾众多,经济发达、繁华热闹的历史风貌。
2.建筑主要特征
整座宅邸坐南朝北,根据地方志记载,宅院南北进深共有“六井六埭”,宅门面对东湖街,隔街临瑚瑕港,前后长达80 余米,一直延续到祥凝浜路。现仅存第三进厅房和南面仪门。
厅房木结构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南侧设扁作船篷轩。木梁架柱顶放置坐斗,斗托眉川、大梁等构件上搁置檩条。山界梁座斗设栱放阔托脊檩。明间采用抬梁式结构,以获得灵活开敞的空间。两次间边贴则采用了江南地区传统的穿斗式做法。整个木构架受力合理,形式符合空间特征。
仪门与院落围墙上均遗存有精美华丽的砖雕,这些砖雕是席家住宅最具特色的亮点,堪称砖雕技艺的精品之作。
檐下有砖雕一斗六升牌科,其间插有五块相同椭圆形沟透雕海棠花纹垫砖拱板。牌科下有二层上枋,一层字碑和下枋。第一层上枋砖上雕的是牡丹叶连枝,第二层上枋砖上雕的是祥云中展翅飞舞的凤凰与仙鹤,字碑一面中央刻有“乐且有仪”四个大字;另一面空白无文,字碑两旁兜肚分别透雕‘“喜鹊狗灌”、‘鹊梅戏鹿”,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在下仿砖中间雕有双凤,在众多含百花之精华的六角蜂巢中飞舞,两侧分别为浮雕“海棠金钱穿连枝”的图案。其下有砖雕牡丹花的挂落,两端为垂莲柱,末端有“莲花怒放”的收头,仪门地坪高出天井地面且为花岗条石铺砌。与仪门相接的三面围墙上均有精细砖雕,极为罕见。
与仪门相连的围墙顶为小青瓦,立竖瓦为脊。砖桁条下为一斗三升砖雕牌科,间隔内均插椭圆形透空雕的海棠花纹垫砖拱板。牌科下的砖枋板上有精美绝顶的高浮雕图案。
这些砖雕不仅雕刻技艺高超、精美,同时也富有美好的寓意,寓意着家族兴旺、繁荣昌盛、富贵吉祥、人丁兴旺、欢乐长寿、和睦幸福的美好愿望。具有极高的砖雕艺术价值,实为江南仪门中的稀有精品。
3.文物建筑现状
3.1建筑原貌遗存情况
席家住宅现仅存第三进厅房、南面仪门及厅房南北两面院落。北面院落因民居分隔,无法从东湖街通行,现主要入口为南侧仪门。
厅堂基本格局依旧保存面阔三间,九架梁进深,因后期曾作为粮站使用,局部增加墙体及其他设施。原有门窗位置及形式也发生改变。
由于历史原因,席家住宅后期在使用中对建筑外观的改造较多,除山墙外,厅堂前后檐墙均为后期改建。门窗位置发生改变,且门窗扇全部遗失。屋面保留了原有的小青瓦双坡屋面,但原有脊饰已残破缺损。整体外观原貌已无法呈现文物建筑原貌。
砖雕仪门完好地保存了原貌,硬山顶砖雕门楼,门柱及南面院墙采用水磨方砖贴面。仪门及围墙顶部保存有精美的砖雕。
3.2结构安全性与主要病害
文物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加固,是修缮工程中的关键内容,因席家住宅空置多年,屋面漏雨严重,整体梁架肉眼可见倾斜,我们在现场勘察过程中通过全站仪对木结构整体的倾斜及变形情况进行了测量,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作为结构加固设计的依据。
经过检测可知,木柱及木构架存在明显的变形及倾斜,个别木柱最大倾斜率为向东3.24%,最大倾斜量133mm,远超《近现代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导则》7.4.2.2条表16木构件变形限值的h/180的要求,永久变形数值超《导则》限值的30%以上,且超过《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125-99(2004年版)要求的限值(0.7%),不符合要求。根据梁架高差测量结果,屋架呈现北高,南低的现象,整体木构架向北、向东倾斜,梁架歪闪变形,部分木柱已出现明显的弯曲现象。木檩条也因此发生滚动、移位。部分节点出现脱榫。整体安全性严重不满足要求。
由于文物建筑后期改造和长期空置,厅房整体保存情况极差。屋面渗漏严重,室内地坪抬升,柱础埋于地下,这些都造成木构件潮湿、糟朽严重。山墙木柱多整根糟朽。同时,由于后期的改建,原木构架部分构件缺失。
仪门墙面积砖雕主要局部风化严重,部分砖雕花饰模糊、破损、缺失。仪门南立面有部分雕刻花饰后期被纸筋灰面层覆盖。
4.修缮策略
修缮策略的制定往往决定着修缮主要内容和“不改变原状”文物保护原则的把握程度。对于席家住宅来说,从根本上解决结构安全性问题、砖雕仪门的原状保护以及屋面修缮成为本次修缮工程的重点内容。
4.1厅房落架拨正
通过现场勘察及数据分析,针对厅房木构架整体倾斜变形严重,木构件糟朽严重、屋面渗漏严重这样的情况,初步判断,如果采用整体木结构加固归安方式,恐难以解决根本安全问题。同时,现有梁架构件较为简洁,没有复杂的装饰构件,构件拆卸后恢复原状难度不大。综合以上因素,最终确定对厅房采用屋面、檩条进行落架,对梁架整体拨正的修缮策略。
4.2仪门修缮
从仪门保存的现状来看,外观尚较为完好,在保证砖雕的载体墙体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对砖雕花饰尽可能少干预,以保护砖雕原貌。同时由于现有施工技术水平所限,对缺损的砖雕,无确实依据复原的不予恢复,关系到整体风貌的缺损部位采用水磨砖进行补配,不进行雕饰,以示与原有砖雕的可识别性。
4.3屋面修缮
传统屋面做法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考虑到席家住宅修缮完成后要作为展厅对外开放,因此对于屋面防水耐久性要求较高。本次屋面修缮按照现代建筑的屋面防水做法,在屋面上整体铺设了一层防水卷材。来提高屋面防水性能及防水耐久性。
5.重点修缮措施
5.1木构架修缮
首先对需要落架的木檩条、木梁等构件进行编号。落架从屋面开始,屋面瓦件、望砖小心拆卸后统一存放,表面清洗后,选完整坚固的构件留作后用。因屋面渗漏严重,木椽糟朽严重,几无可用。修缮中大多进行了原样更换。屋面及木构件落架后,对原有木柱进行更换、补配、墩接。更换的木柱主要是弯曲变形严重,山墙处糟朽严重的木柱。对满足继续使用要求的木柱,按照规范进行了裂缝修补、加固以及糟朽处的修补墩接。与此同时,对原有倾斜严重的木柱全面进行拨正。木柱全面修缮加固完毕后,对落架后尚能使用的构件进行了全面恢复,不能使用的构件进行了原状补配。木柱拨正后,落架构件进行了原位归安。
5.2砖雕仪门修缮
在砖雕仪门的修缮中,发现与仪门相连的西段围墙顶端向南面鼓凸,如不进行加固处理,不仅围墙上部的砖雕难以保存,还会影响仪门安全。因此对围墙上部鼓凸处进行了局部拆除,将涉及到的砖雕进行编号拆卸,将围墙局部重砌后,对砖雕按照编号进行归安。
仪门南立面门头底部原勘察时认为砖雕已损毁,施工中发现,此处砖雕实为纸筋灰覆盖。下部的砖雕保存完好。将面层纸筋灰剥离后,一幅完整的“鱼跃龙门”精美雕刻显现出来,为这座仪门又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效果。
为了尽可能保存仪门砖雕原状,施工中仅对砖雕面层灰尘,脏污进行了清理,对风化面层进行了小心剥离。考虑到砖体风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风雨侵蚀、潮湿影响,因此,在仪门及围墙砖雕及水磨方砖表面整体淋涂了一层有机硅憎水剂。一方面防止雨水渗透,另一方面也不会阻挡墙体内部水汽的蒸发。
同时,在仪门外侧增加了防护栏,以便防止居民及游人对仪门南立面及墙体的损坏。
5.3外墙抹灰
外墙的纸筋灰抹面经过历史的洗礼,呈现出斑驳的印记,在施工中盡可能予以保留,除新做墙体加固部分的粉刷外,现有纸筋灰抹面空鼓的部分予以粘贴、固定。尽可能保留历史痕迹及历史信息。
5.4整体环境
席家住宅原入口临东湖街,由于后续房屋产权的变化,东湖街临街房与席家住宅厅房之间已无法通行。目前,业主正在积极争取临街房产权,争取在不就的将来,打通席家住宅与东湖街之间的通道,恢复原有席家住宅主要出入口。
本次修缮中,厅房南北两个院落的整体环境整治也是工程的重点内容。在北面院落与民居之间增设了低矮围墙,以便遮挡民居不良景观。对两个院落地坪进行了石材铺装,恢复了原有厅房与院落之间的金山石踏步。整体环境的整饬,提升了席家住宅整体景观效果。
8.结语
本次席家住宅修缮工程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根本原则,尽可能完整保护各种历史信息,既考虑对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的保护和延续,又在论证充分的条件下,利用新型材料解决技术难题,以期最大程度地保存文物原貌,对文物建筑给予最大的尊重。
经过修缮的席家住宅继续以其深厚的历史,精美的遗存屹立于朱家角古镇,诉说历史,见证未来。
参考文献
1.石坚韧 基于原真性和最小干预原则的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基于宁波桂花厅保护与修复实践,建筑学报 2009 学术论文专刊。
2.戴鹏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 江苏建筑 2009(5)
3.瞿洁莹 上海市朱家角古镇历史建筑初探 2007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郭晓旗(1963-)男,汉族,江苏宜兴人。现任青浦区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主持多项青浦区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先后参与《青浦碑刻》《水乡遗韵·上海市青浦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图录》《中国文物地图集·上海分册》等书籍的编写工作。
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 2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