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嫦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也是加快我国道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教师,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奠定基础;以生活为依托,激发情感;用爱托举优秀的道德品格。
关键词:利用教材;激发情感;用爱托举
道德是调节社会矛盾的利器。人存在社会中避免不了和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发生各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道德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道德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更加完善与和谐。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方式以单元编排为主,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发展融为一体。
知识的海洋要用心去品味,这是修心养性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冲击着教书育人的舞台,想要不被外界花花世界所迷惑,不静下心来是行不通的。作为教师怎样以生活为依托,帮助学生打造有道德的品格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奠定基础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内心,让更多儿童了解和遵守各种法则,引导儿童热爱集体和生活、学会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我同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孩子们迈步前进。
充分利用教材中《我们班四岁了》这一课。本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我们班的成长足迹”,主要回顾班级的成长历程,回忆班级中发生或难忘的事。第二部分“我们班很棒”,主要寻找班级的优点和问题,并想想金点子。第三部分“班设计大赛”,主要学习如何结合班级实际,设计一个主题美观的班级。让学生回忆自己班的每个第一次,然后讲一讲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故事。教学开始,我利用情景引导学生慢慢回忆,激发学习兴趣,想想第一次参加班级活动的感受体会,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具有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二、以生活为依托,激发情感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负担”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从而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本课与本单元其他三课为递进关系,都是在感受父母的不易,引导学生懂得分担,学会关心父母。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课的重点不但要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父母、懂得分担,并且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父母生活、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关心家庭、主动分担家务的情感,我设置不同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同时利用我们班的高海媚的事例进行教育,她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三年级时她学会了洗衣服,现在四年级慢慢学会了做饭。从小就知道礼貌待人,深受邻居的喜爱。她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离异了,她寄居在外婆家,母亲一天到晚工作、跑业务,看到母亲这么苦、这么累,她悄悄的把母亲和妹妹的脏衣物洗干净,帮助外婆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放学后她还抢着为外婆和妈妈、舅舅做饭、拖地。有好吃的她首先想到的是外婆、妈妈和妹妹。讲解完毕,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让学生回家咨询父母,并且根据他们的烦恼程度列举在表格中。在教学课堂上,围绕着调查表,开展调查、研究、讨论。从开始的“爸爸妈妈的烦恼是什么”让学生读出父母的烦恼;然后根据调查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哪些地方给父母带来烦恼”。课堂上学生讲得绘声绘色,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对这张表的讨论、思考和对生活情景的回忆中,一步步迈进父母的内心,体会父母的不易。在课堂的最后,学生再次拿出这张调查表,对照调查表上父母的和自己的日常为进行设想:如果我作为父母的话,会怎样做。根据学生的回答题来看,他们已经学会设身处地地为父母考虑了。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
三、用爱托举,打造优秀的道德品格
作为一名班主任兼品德教师,爱每一个学生是必须的。为人师者,要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用“真情、真心”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人类超凡脱俗的大爱,凝结着师者最高尚的情感,是教师灵魂的体现。老师要用爱心去托举,用诚心去感化,用真心去引导孩子,爱在细微处,于细微之处显真情。
一个专家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于学习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为师者必须摸透学生情况,用爱心托举,做到对症下药。“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给自己确定的班级目标。班级是一个群体性的集体,需要坚强的灵魂与核心来凝结,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我采取了严格与宽容相结合的办法,并在其中做到用爱心托举,感化他们的灵魂,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在学习方面我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在生活、思想等方面细致入微,主动做学生的贴心人。
课余时间,我喜欢与学生拉家常,如“你在家最喜欢做什么?”“天气冷了,你添衣服了吗?”“你最近进步很大,请继续努力!”等鼓励性的话语、朋友式的友情、家人般的关爱,这样的谈话能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起情感的桥梁,拉近彼此敵开的心扉。当遇到困难、疑惑时,学生非常愿意跟我倾诉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爱在左,责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冰心老人的一席话永远蕴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激励着我默默前行: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静”中,在“潜”中,使学生有尊严、有爱心、有责任地成长,我也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让彼此的生命价值共同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魯洁,高德胜.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鲍有贵.立足生活,让品德与生活课富有生活气息[J].新课程(小学),2016(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