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化护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7-05 07:34刘爱玲满令囡刘鲁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感染率消毒护理人员

刘爱玲,满令囡,刘鲁艳

(枣庄市立医院 山东枣庄277100)

抗菌药物与免疫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率较高,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可能会造成院内感染。一旦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会增加原发病治疗难度,甚至造成医疗纠纷。现阶段,院内感染被认为是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积极防护,有效控制感染因素[1]。相关学者提出,医院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基于此,本研究采取优质化护理措施,以保证护理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旨在提升护理效率与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选取69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住院治疗指征;②具备沟通能力;③对本次研究知情而且完全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②意识不清;③临床资料部分缺失;④难以配合研究。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349例,男181例、女168例,年龄19~82(47.51±1.75)岁;泌尿系统疾病102例,呼吸系统疾病98例,消化道疾病77例,生殖系统疾病72例。B组345例,男177例、女168例,年龄20~81(47.86±1.24)岁;泌尿系统疾病105例,呼吸系统疾病91例,消化道疾病75例,生殖系统疾病7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A组 给予优质化护理。①环境管理:开放气道患者应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55%~75%,通风2次/d,室温维持在20~24 ℃;室内可放置空气净化器,每周食醋熏蒸病房1次,每月对室内物体进行1次细菌培养。②消毒物体表面:每日对室内医疗器械和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并用含氟消毒液擦拭血压计、吸痰器等床旁治疗仪器。③减少探视次数:向家属讲解减少探视的原因,每日在固定时间内探视,每次探视人数为1~2人,探视时间<30 min,进入病房前探视人员需严格消毒处理,并换鞋、严格洗手、佩戴一次性口罩和帽子;重症患者则采取完全无家属陪护制度。④口腔管理:清洁口腔3~5 次/d,使用漱口液漱口,真菌感染患者使用碳酸氢钠漱口液;卧床患者每日会阴消毒;留置导尿管患者每日观察尿道口病况,碘伏消毒后嘱患者保持尿道口干燥。⑤侵入性操作护理:气管切开或插管患者需在无菌原则下吸痰,应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损伤黏膜;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患者要缩短插管时间,防止气道受损。⑥消毒管理:使用呼吸机时需使用一次性呼吸回路以及鼻面罩,每台呼吸机需要配备2套装置;治疗器械使用后消毒处理;每隔3 d清洗1次仪器的螺管与附件,每周对仪器螺管等五金配件进行微生物检测。

1.2.2 B组 给予常规护理。结合患者病情监测相应指标,如血压、心率等;实施管理呼吸道;说明用药知识;给予心理与环境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感染率,包括感染部位、感染年龄和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②利用自制调查问卷测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患者出院发放问卷匿名填写,问卷内容包括院内感染涵义、感染原因、感染类型和症状、预防措施,每项25分,共100分,掌握度越好分数越高[2]。③利用自制评价表测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情况,包括感染评估、消毒隔离、预防能力、抗菌药物管理和护理操作,每项20分,共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3]。④利用自制问卷测评护理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知识讲解和针对性健康教育等,满分100分,>75分为十分满意、45~75分为基本满意、<45分为不满意[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情况比较 A组349例,发生感染7例,感染率为2.01%;感染部位:泌尿系统2例(0.57%),胃肠道1例(0.29%),呼吸道3例(0.86%),其他1例(0.29%);年龄:≤50岁1例(0.29%),51~70岁2例(0.57%),>70岁4例(1.15%);住院时间:≤10 d 1例(0.29%),11~20 d 1例(0.29%),>20 d 5例(1.43%)。B组345例,发生感染33例,感染率为9.57%;感染部位:泌尿系统9例(2.61%),胃肠道7例(2.03%),呼吸道10例(2.90%),其他7例(2.03%);年龄:≤50岁8例(2.32%),51~70岁10例(2.90%),>70岁15例(4.35%);住院时间:≤10 d 9例(2.61%),11~20 d 10例(2.90%),>20 d 14例(4.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4,P<0.001)。

2.2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医院人口相对密集,收治的患者疾病种类较多,容易诱发院内感染。有研究显示,呼吸道、泌尿系统和胃肠道系统的院内感染率较高,可加重患者基础病情,增加死亡风险,不利于护患和医患关系的维护;院内感染病死率为5%~32%,会增加护理工作量,降低护理效率[5]。目前,院内感染预防已成为各级医院的管理重点。常规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但是护理措施较为单一,具有局限性[6-7]。基于此,本研究采取了优质化护理措施,其符合现代医疗服务需求。护理原则是基础护理精细化、人文关怀亲情化和专科护理标准化,要求从患者入院即开始提供无缝隙、整体化护理服务;护理内容是将患者需求放在第一位,用心沟通,在细节处体现出人文关怀;服务内涵是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全面照顾患者起居,全程化落实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出院随访。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勤判断、勤问候、勤处置、勤观察,保证护理安全,实现患者、社会与医院满意。该项护理注重护理程序的不断优化和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能够通过护理环节的简化或改进确保护理安全,进而控制院内感染。优质化护理措施根据循证医学和护理经验制定,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能够根据护理现状实时改进护理措施,纠正护理问题,有效切断感染源,细化抗菌药物的使用工作,防止患者因菌群失调造成感染[8]。此外,优质化护理能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规章制度,优化护理操作规范,纠正错误护理行为,主动提升自身对于院内感染的判断力以及观察力,最终全方位提高护理技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感染率低于B组(P<0.01),院内感染涵义、感染原因、感染类型与症状、预防措施等掌握评分均高于B组(P<0.01),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B组(P<0.01)。这与张显珍等[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次研究信度较高,能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将优质护理推广为常用型护理模式。优质化护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使患者充分掌握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具备自我识别和护理意识。此外,优质化护理可提升院内护理质量,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分析原因:优质护理能够体现出人文理念,要求定期巡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筛查感染危险性因素,重点管理高危人群,及时发现感染征兆并予以处理。感染控制需要护患双方的紧密合作,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向患者灌输感染控制知识,讲解院内感染对原发病的影响,进而转变患者的自护观念,提高其主动护理意识。此外,观念转变会使患者积极表达自身想法,提出相关意见,利于护理质量的不断优化。本研究采取双向评价方法,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掌握度评价,患者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价,能够客观反映优质护理的实施情况,发现护理不足并予以改进,因此可获得患者的普遍满意[10]。

总之,院内感染控制防治中可以首选优质化护理措施,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和需求,为其提供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减少院内感染情况。

猜你喜欢
感染率消毒护理人员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