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对策

2021-07-05 07:34高洁青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倦怠感职业倦怠护士

高洁青,于 浩,隋 彦

(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 山东威海264200)

职业怠倦是个体由于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出现的一种心身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征,包括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丧失3个维度[1]。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对疫情防控高度重视,进入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医院加强了人员的管控,增设了预诊检测点,加强发热门诊的人员配置,病区实行封闭管理等。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工作压力明显加大,部分护士不能顺利应对压力,出现工作状态不够积极,丧失对工作的热情,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了解护士职业倦怠现状,有利于发现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因素,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减轻职业倦怠感带来的不良影响[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某综合医院的门诊(包括发热门诊)、急诊、体检科及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等大部分临床科室,应用抽样的方法选取122名一线护士为研究对象。这些科室的护士直接与患者接触,担负着大量的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在一线护理岗位工作、工作年限20年以内。其中男4名,女118名;年龄20~30岁65名,31~40岁47名,>41岁10名;婚姻状况:已婚63名,未婚59名;受教育程度:大专61名,本科60名,研究生1名;职称:主管护师41名,护师39名,护士42名;护龄:<5年43名,6~10年45名,11~20年34名;参加轮值夜班101名,不参加轮值夜班21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称、护龄、月收入、工作岗位、是否轮夜班、是否在编10个项目。②护士职业倦怠感调查表: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共22个条目[3]。采用Likert 0~6分7级评分方法,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越高,表示护士怠倦程度越严重;而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表示护士倦怠程度越重。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1~0.90,其信度和效度良好[4]。

1.2.2 调查方法 研究者准备纸质问卷,采用无记名方法进行调查。利用护理部召开疫情防控例会的时机,向参会护士长发放问卷,并说明该问卷的目的、意义和填写要求。由护士长带回科室,代发给自己科室的一线护士,由护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并由护士长负责收集问卷,由研究者逐一到科室收集。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30份,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为93.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双人核对并录入。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年龄、护龄、职称护士MBI得分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护龄、职称护士MBI得分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对122名一线护士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得出如下结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年龄31~40岁、护龄6~10年、职称为护师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3.1.1 职业压力大 护士职业压力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承担的压力,是一种主观上的不适,一般是在工作中承受过重的负荷所致[5]。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医院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大部分实际性的工作是由护士完成的。护士不但承担日常的护理工作任务,还要承担更多的疫情防控工作,病区的封闭管理,过度病房的设立,复杂的出入院程序,严格的消毒隔离,全员的核酸检测,反复的体温检测。门诊预检分诊点的流行病学调查,协助、核对进入人员健康码,各种登记统计等,增多了岗位,增加了工作量,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在全国普遍防疫的情况下,招聘新护士尤其是招聘到优秀的成熟护士有难度,护士的岗位补充不够及时,护士紧缺的局面不能及时改善。护理岗位增多,人员不能及时补充,轮班更加频繁,进一步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年龄31~40岁、护龄6~10年的护士多在临床一线,要轮值夜班,生活极不规律。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是造成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3.1.2 情感得不到有效沟通 临床一线护士很容易受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病区实行封闭性管理,住院患者来到陌生的病房,疾病的困扰,生活规律的改变,限制陪护,都会导致负性情绪。患者的负性情绪很容易传递给护士,护士需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疫情防控期间,全员全程佩戴口罩,人与人之间缺少面部表情交流,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得不到充分交流,是造成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3.1.3 长期防护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不适 医院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人员相对密集,流动性大,上班期间需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性质,采取不同的防护等级进行个人防护。着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甚至是防护服、护目镜、头罩等。工作全程佩戴口罩,在进行体力操作时,会产生闷热、透不过气的感觉;长期佩戴眼镜的护士,眼镜常会出现雾气,遮挡视线,影响护理操作。上述情况极易使操作护士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护士职业倦怠。

3.1.4 职业认同需求得不到满足 有研究表明,护士职业认同水平越低,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感越严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护士从事非专业性的操作较多,工作量增加,非技术性工作增多,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得不到充分体现,会逐渐影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职业倦怠。

3.2 对策

3.2.1 加强护理队伍的科学管理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护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对护理管理者的挑战。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充分认清形势,从宏观掌控全院护理人员的现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护理岗位需求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增加人员配置,使人岗合理匹配。在原有按床护比配备护士数量的基础上,增加疫情防控专项人员配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3.2.2 减轻护士心理压力 管理者在临床管理过程中对护士理解和支持是缓解其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管理者要多倾听护士心声,理解和关心她们,主动帮助其解决问题。当发现护士出现焦虑、烦躁、工作缺乏热情等不良情绪时,应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恰当鼓励和赞赏可以改善护士的情绪,必要时可采取激励机制。

3.2.3 做好情绪的自我控制 情绪控制是指一个人控制自身情感及从心里挫折中迅速恢复的能力。李自琼等[6]研究表明,情绪控制越强的护士出现职业倦怠越不明显;不应把负性情绪带入工作中,始终以乐观态度面对患者。护士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3.2.4 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 护士支持系统在护理内部十分必要,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实践支持及情感支持能增加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欲望,从而降低工作压力水平[7]。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护士不能控制负性情绪时,要及时寻求外界的支持。

猜你喜欢
倦怠感职业倦怠护士
最美护士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