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桂花,梁冬梅,张建儿,程伟英,甘建瑜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肇庆 526000)
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而导致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坏死的现象,临床上多发生于长期卧床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1-2]。重症烧伤患者身体大面积皮肤缺损且创面潮湿,局部抵抗力下降,若并发卧床压力性损伤,可引起病情加重、创面感染等,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情况,提高护理质量,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是烧伤患者护理的重点。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零缺陷护理模式是在护理过程中重分考虑和甄别患者疾病相关的风险,通过细致考量,制定出科学、严谨、全面、有效的护理体系,可达到改善患者心理、预防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开展研究,以探讨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重症烧伤患者卧床压力性损伤防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1日~2020年9月30日期间收治的61例重症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认知、听力及语言功能正常;③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②凝血、免疫及内分泌功能异常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6~58(42.32±13.36)岁,烧伤面积50%~60%者7例,60%~70%者18例,>70%者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7~61(42.16±14.29)岁;烧伤面积50%~60%者6例,60%~70%者15例,>70%者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创面清洁、静脉通路构建、创面切削痂、植皮等治疗。对照组采用烧伤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吸氧及营养支持,指导患者定期翻身,预防不良事件,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明确皮肤组织护理的重要性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零缺陷护理。①组建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零缺陷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病区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心理咨询师组成,由护士长担任小组负责人,查阅资料,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建立风险管理护理制度并制定相关风险防范措施。干预前组内成员参加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实施内容、重度烧伤患者基本护理内容、不良事件的防护措施、护患沟通技巧等。②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指导其填写Braden风险评估表,根据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项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首次风险评估后48 h内复评,≤12分提示高度危险,每天至少评估1次,后期护理根据病情及风险程度进一步评估。③建立综合风险管理制度:根据患者诊治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并实施责任分配制度,根据护理组成员工作特点制定人性化交接班制度,合理安排护理任务,包括会诊、消毒、创口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心理咨询等,建立风险应急预案,不断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合理防护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④实施风险管理措施:a.预防性皮肤护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皮肤清洁和按时翻身的重要性,使用皮肤保护膜保护皮肤不受潮,使用翻身枕、硅胶泡沫敷料和足跟悬空等减少局部皮肤受压。b.护理人员根据任务分配,全面监控患者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指标,加大病房巡视力度,积极了解患者治疗及康复情况,交接班做到衔接得当,在合理利用护理资源的情况下保证护理质量,做到认真、细致、严谨、全面。c.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等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做到护理资源利用最大化,如采用新老护士分组法,以适应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感受。d.加强医护配合。可适当开展病情研讨会,增加医护交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做侧身、翻身操作,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不良事件等,并提供规避措施。e.增强护患合作,提高护理效率。由心理咨询师向患者讲述卧床体位、压力性损伤形成原因等,通过健康教育增强患者责任意识,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态,提高其治疗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创口清理、合理用药、饮食及作息等,及时更换尿垫、轮椅垫、床单,帮助患者更换衣服时应尽量减少皮肤摩擦,降低伤口感染风险。⑤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每月2次电话随访,了解其出院后护理动态,指导患者合理进行功能训练,防止压力性损伤复发。
1.3 评价指标 ①心理状态:于干预前、3周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HAMD、HAMA共24个条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4]。PSSS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7级评分法,分值范围12~84分,分值越高表示感受社会支持程度越高[5]。②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于干预前、3周时分别从好发部位、危险因素、预防方法、翻身方法、营养支持5个方面评估两组患者对疾病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个方面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越好[6]。③压力性损伤预防行为:护理期间记录并比较两组保持皮肤清洁、保护受压部位、及时更换衣物、定期翻身4个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7]。④压力性损伤发生率[8]:按照4级评分法评估干预期间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1期:局部皮肤完好,出现压之不变白的红斑。2期:部分皮肤缺失,伴随真皮层暴露;伤口床有活性、呈粉色、湿润,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破损浆液性水疱。3期:全层皮肤缺失,常可见脂肪、肉芽组织和边缘内卷;可见腐肉和/或焦痂。4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可见或可直接触及至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或骨头;可见腐肉和/或焦痂;常会出现边缘内卷、潜行和/或窦道;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持续的指压不变白,颜色为深红色、栗色或紫色。不可分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损伤程度被掩盖。⑤生活质量:于干预前、3周时采用烧伤患者健康量表(BSHS-A)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共8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3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1 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压力性损伤预防行为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压力性损伤预防行为比较[例(%)]
2.4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 干预3周后,观察组出现1例1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出现2例1期压力性损伤,1例2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
2.5 两组BSHS-A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BSHS-A评分比较(分,
重度烧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患者创面覆盖程度较广,日常活动受限,加之创面灼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长期卧床易并发卧床压力性损伤,导致创面恶化,加重治愈难度,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9-10]。常规护理侧重于疾病本身,而疏于考虑患者及环境因素对疾病治疗产生的影响,因而对卧床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欠佳。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零缺陷护理模式是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本身及外部因素对疾病治疗存在的潜在影响,通过制定系统全面、科学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可降低疾病恶化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将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我院重症烧伤患者的护理中,干预3周后患者心理状态显著改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对压力性创伤的防御行为执行力显著提高,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表明其护理的有效性。本研究应用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在团队组建方面采用组长负责制,组内人员配置齐全、各司其职,实施护理前通过全方位培训提升团队综合实力,以保证后续护理干预的正常进行和默契配合;在风险评估方面,患者入院时进行全面细致的基本信息确认,以保证评估的合理性;此外,及时更新录入信息可纠正评估偏差,体现了护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可最大限度地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在管理制度方面,我院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制定合理的交接班任务,保证护理资源被合理充分利用,采用人性化的新老搭配可提高护理小组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格特点患者的适用性,降低了护患关系不佳导致的人员替换概率,有助于拉近护患距离,提高护理效率;为保证家庭延续性护理的有效实施,我院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了解其居家护理状态,给予必要的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护理行为,保证零缺陷护理的长期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重症烧伤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护理知识水平,改善护理行为,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