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地野趣,荷藕成画

2021-07-05 10:24程应峰
养生月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枯荷荷叶乡愁

◎程应峰

身在尘世,谁的生命都拥有或浓或淡的舌尖上的乡愁,谁的心中都坐落着如真似幻的远方的家。乡愁和家,永远是缘于生命个体最本真的情感映像和生活画卷,总是以轮回的方式,微妙地凸显在长长短短、平平仄仄的人生旅途上。

我的家乡,是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诗经故里,鱼藕之乡,三湖连江,水色嘉鱼,恰是这样一个足以牵动乡愁别恋、勾起人生念想的美丽去处。在辽阔广袤的中国版图上,波光潋滟的嘉鱼,情思荡漾的嘉鱼,舌尖上守望的嘉鱼,诗经里游弋的嘉鱼,一旦置身其中,便使人不能忘怀,它原本就是满溢诗情画意、氤氲乡愁情怀的家园蓝本啊!

置身这一方水土,置身天高地阔的人间沃野,恍然间,脱颖成一只随群高飞的大雁,展翅在晴空丽日中,蓝天白云下,无论是“南飞”还是“北归”,总有锦绣连绵的尘世美丽在翅翼下如潮涌动。推波涌浪的果蔬,浩阔苍茫的湖地,碧蓝入心的湖泊,铺展着平旷阔野的富庶美丽;更有美不胜收的地域风情、人文景观——二乔公园、诗经三岛、金色年华、光年城堡……舒张着可圈可点的地域灵性、天地风流。

在一个叫新街的地方敛息,有如一株诗经里的植物,快意地抵达,静静地浸润在暖暖的秋阳里。秋天的果香蔬绿,湖地苍荷,在阵阵秋风的照拂下,伴随熟识的乡土气息,就那么飒飒有声、浮光跃金、笃笃实实地在眼前铺陈开来。

跃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已然穿越了夏日繁茂,抖落了夏日盛装,在秋冬肃杀里枯黄衰败的苍荷,一支、两支、三四支……十万支、百万支、千万支……荷叶虽败,茎杆虽折,但一横一竖,都是性格;一撇一捺,都是风情。横竖撇捺间,起起落落里,流淌着灵动多姿、变幻莫测的笔墨气韵,勾勒出大气磅礴、妙趣天成的田园蜃景。

倏地就想起了黛玉,那个独爱李义山笔墨,要“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黛玉。是她,用心听出了枯荷的韵律;是她,让枯荷闪现出别样的生机;是她,纵然有模糊、凄艳、迷离的心境,也能就着“枯荷”听雨,听见悠扬有致、唯爱唯美的生命乐曲。

溯时间之流而上,夏季的湖地,野荷的情态在想象中翻卷、纷飞。碧叶映着碧水,绿海连着蓝天,那是怎样一种明快通达、酣畅淋漓的情景?这殷实的湖地海洋,红荷间白荷,或羞涩含苞,或悄然吐蕊,或快意绽放,或竞相争艳。这宽弘的水域田畴,荷叶田田,荷花点点,晨露滚珠,鱼虾成群。

清风吹送,气象万千。这浩淼壮阔、葱葱郁郁的人间仙境啊,足以教人一千次一万次沉醉其中,沉溺其中。而这沉醉后的惊醒,这沉溺后的惊颤,惊起的,又岂止属于李清照的一滩扑腾而去的鸥鹭?

一望无垠的湖地夏荷,如果是在夏日夜色里,该是怎样的情形?我想,如果有月色,淡淡地照着,一定有人影绰约,叶影挪移,花影摇动。也一定会有薄薄的青雾在荷叶与荷花间柔柔曼曼地浮起,那些相亲相爱的人呢,会心手相牵,来到这田田荷叶间,采花弄莲,吮露含香,情动于衷,喃喃有情,窃窃私语。正应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意。如果没有月色呢,或者就窝在农家小屋里,打开南窗,看远方山峦那一道黑色的闪电如何闪躲腾挪,却无声无息;或者在灯光下温情相拥,一往情深地吸一鼻子荷叶与荷花的清香,一往情深地沉醉沉溺在爱和美的怀抱之中。

时光,一刻不停地流泻。眼前,这成片成片的苍荷,这萧瑟秋风里不枝不蔓铺展的苍荷,虽然卸下了生命的艳装,却有了别样的繁复,也有了宜诗宜画、宜曲宜歌的别样美丽。谁说不是呢,这湖地阔野望不到边际的荷藕田畴,就算是带着秋冬的肃杀,也肃杀得意趣横生,气象万千,你侬我侬,诗情满怀。这样的铺天盖地,这样的轰轰烈烈,这样的生命演绎,这样的无我忘我,分明是因为从一场盛典抵达了另一场盛典呀!

水面上的谢幕,意味着淤泥中的成熟。那“粉、糯、粘、香”的野藕,它们睡在湖地深厚肥沃的淤泥里,做着细细长长、情丝缠绵、节气相通的秋冬之梦,等待挖藕人如期而来。这湖地野藕,一旦叶败茎枯,便蔓延出野藕炖排骨的热腾腾的吊锅味道。而粉藕成渣,汤汁如墨,又蔓延出围坐而食的生活情致,那种跃上舌尖的香鲜之味,那种有情有爱的烟火氛围,缔结着无法忘怀的人生记忆。更值得一提的是,可入药的野藕,磨成粉则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生津养性,是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

所谓“玉管通地理,朱笔点天文”,这玉管,是野藕无疑。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野藕一般藏在淤泥下半米深处,每次挖藕,挖藕人都得在齐腰深的泥水中试探着行走,十分吃力。在嘉鱼,人工挖藕已有2000 多年历史,据史籍记载,1800 多年前赤壁之战时,吴军水师驻扎于嘉鱼境内西梁湖、龟山湖一带操练,以鱼鸭为荤,以莲藕为素,将身体养得强壮健硕,从而打败了曹操大军。公元253 年,鲁肃四子鲁乾贞看到斧头湖畔荷花似锦,野禽成群,鱼类丰盛,便携三位母亲及妻赵氏,俩儿子鲁崇义、鲁崇邦,迁居嘉鱼净保里鹅塘。在这里,他们捕鱼挖藕,自给自足,繁衍生息,其乐融融。

说到挖藕,最原始的挖藕方式,既要有气力还得讲技巧,没掌握技巧的人,会将藕挖断或挖破皮,出现灌泥的情状,出泥的野藕也就很难卖出好价钱。好在,现如今,挖藕人使用的是高压冲击水枪,以水枪冲散淤泥,将藕挖断或挖破皮的情况也就少见了。

挖藕人说来就来,他们划着泵机小船,停靠在一个适宜的地方,而后裹着笨拙厚重的轮胎衣,挟带着冲击水枪滑入水中,泡在秋冬冷冽的泥水里,摸索着,探寻着,摇动着,抽拉着,将长长短短的野藕一根一根地弄出水面。水太冷,他们就在口齿间含块姜驱寒,坚持劳作。直到累了、乏了、无力为继了,最后才会在女人的帮助下将飘在水面的野藕一一拢堆装船。目睹挖藕的全过程,我发现,世间每一道可以端上餐桌的美味都是如此来之不易。怪不得湖地有“男儿不离姜,女儿不离藕”一说。

据说,挖藕人挖藕,兴起时,会喊几嗓子湖歌号子,但那天在新街乡野,在湖地深处,我目睹了挖藕人劳作的全过程,却无缘闻听到洞天彻地的湖歌号子,不由得着着实实生出了几分遗憾。

湖地荷藕不是孤立的,它是湖地立体画的一脉,连系着立足于这方水土的种植业、养殖业、观光旅游业……我想,只要善于开拓,勇于尝试,就算是农民,也能在家门口泼墨铺彩,干出一番不可小觑的事业来。

湖地野趣,荷藕成画。这幅画,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明明白白的国家地理标识,它充盈着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蕴含着热烈美好的生活向往;这幅画,真切实在地悬挂在一方地域一方人不离不弃、地老天荒的情感世界里;这幅画,生生世世,流转刷新,代代传承,绵延不绝。

猜你喜欢
枯荷荷叶乡愁
乡愁
枯荷
乡愁
荷叶像什么
九月的乡愁
留得枯荷
留得枯荷
荷叶圆圆
回头一望是乡愁
荷叶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