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的音乐特征及演奏技巧

2021-07-04 02:43陈语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华彩云雀钢琴曲

陈语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作为听觉艺术,音乐要想呈现出优质的演奏效果,不仅要加强钢琴弹奏技巧的练习,更要了解钢琴曲的创作背景、作品结构、创作手法等,这样才能通过合理的演奏技巧呈现作品的“全貌”。钢琴曲《云雀》是基于声乐曲进行改编和二度创作,其以极致的连奏表现出如歌的音乐效果。

一、钢琴曲《云雀》的结构分析

《云雀》是俄国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声乐作品,旋律柔美抒情,展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巴拉基列夫改编时,保留了原声乐作品的旋律,从原曲的e小调上移到bb小调上进行创作,并基本沿用原曲式结构,删去了间奏部分,并将其扩充为70小节。结构如下:

格林卡声乐曲《云雀》结构引子 主题 间奏 主题 尾声小节数4 4+4+8+4 4 4+4+8+4 4调性 e e G e e e G e e结构 引子 主题 变奏 尾声小节数4+4+4 1+4+4+8+4 4+4+8+5 4+6+6调性 bb be bbbb bD bb bb bD bb bD bb bB巴拉基列夫改编钢琴曲《云雀》

1-12小节是作品的引子部分。原声乐曲的引子,以主、下属和声为基调,在高音区用前倚音的方式来模仿鸟鸣的形象。

谱例1格林卡《云雀》引子部分

钢琴改编版本,作者以歌曲的主题旋律引入。巴拉基列夫节选了主题中具有显著特点的三个乐节,在每个乐节后接上原作的鸟鸣形象,并转调到下属调,最后回到主调的属七和弦,从而引进主题旋律。在鸟鸣形象中,巴拉基列夫沿用了原曲主、下属和弦的和声基调进一步拓展了和声语汇。

谱例2巴拉基列夫《云雀》引子部分

13-33小节是作品的第一段,以无词歌的形式进行写作,右手以单音的形式在高音区表现人声部分,左手以半分解和弦的织体进行伴奏。该段完全沿用了格林卡原作的和声,伴奏织体上更浑厚,并在乐段结束处,改为停在属七和弦上。

谱例3主题段

34-55小节是作品的第二段,以变奏的手法写成。主题旋律同第一段,原样呈现,只是将旋律夹杂在右手两个八度的上下行长琶音或者音阶之间。甚至有时旋律需要两手交替完成。在这般复杂程度之下,巴拉基列夫还将鸟鸣主题放在了左手部分,更增加了作品难度。段落结尾,同样停留在了属和弦上,并接上炫技性的华彩片段,将属和弦与下属和弦叠置,琶音与和弦震音结合,结尾处还加上和声倚音的写作,充满炫技的意味。

谱例4变奏段

55-70小节是尾声部分,作者同样采用了歌曲的主题乐句作为引入,此处为歌曲主题配置的和声更为丰富。首先将主题乐句直接设置在bD大调上,但使用了调性模糊的向下属离调的大小七和弦;其次密集地使用色彩性离调和声,在57到58小节处,在内声部安排了一条从bD音到bA音的下行半音阶,通过ii-V-i的和声连接,又回到bb小调;其三在结尾处又加上了一次附加四度音的ii级七和弦的华彩乐句,然后回到鸟鸣主题。不同的是,此处的鸟鸣主题是以补充终止的形式出现,并采用了bB大调,和声上是典型俄罗斯民族色彩的变格进行。

二、钢琴曲《云雀》的华彩片段分析

华彩乐段(Cadenza)指独奏部分的装饰性乐段,既可以预先创作亦可以即兴演奏,形式自由,并时常有炫技意味。钢琴曲《云雀》中,巴拉基列夫总共写了三次的华彩性连接句,在承接段落的同时,也突出了钢琴演奏的多种高难度技巧。

第一次的华彩片段(33小节),用了ii级和V级两个和弦写成,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双手同向进行的六度上下行长琶音,单独看,右手为VII级七和弦(bA7),而左手ii级七和弦(Cm7b5),实则为附加六度音的ii级七和弦上:进入到第二部分属七和弦时,变为下行的和声小调音阶;到第三部分,左手为上行的V级长琶音,右手以和声倚音的形式在属和弦的每个音前演奏一个上方半音,其实构成了V级(F)和VI(bG)级和弦的叠加,以符合和弦的形式构成了属十三和弦。

谱例5华彩一

第二次的华彩在变奏段的结束处(54小节),此处的做法是在左手的V级(F)分解三和弦上,右手弹奏分解的iv级(bEm)三和弦,以上行转位的形式进行演奏,造成复合属十一和弦的音响,并进而构成两个和弦的左右手交替震音。华彩的结尾,辅以一组由小二度和大三度构成的连续模进下行四音列,最后带入尾声。

谱例6华彩二

第三次的华彩在进入最后的鸟鸣主题前(64小节),在一串二度、三度构成的环绕进行的音阶之后,进入了连续几组由双手交替演奏的四音列短琶音,以两个固定的手位交替出现。这里演奏的是附加四度音的ii级七和弦,最后回到鸟鸣形象段落。

谱例7华彩三

作品中华彩性片段的运用,使作品更加钢琴化,在乐曲结构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钢琴曲《云雀》的演奏要点分析

(一)指法合理运用

钢琴曲《云雀》中运用了诸多技巧,包括连奏、断奏、双音弹奏、不同调式音阶弹奏、长短琶音弹奏、颤音弹奏、倚音弹奏、震音弹奏等,对于触键的要求相对较高,指法的合理运用至关重要。第一,针对难点设计合理指法。作品中作者写了许多高难度技巧的片段,根据对谱面的分析,可以根据规律,设计合理指法,以便顺利演奏。如,第一次的华彩处(见谱例5),右手弹奏的bA7和弦,应使用4-3-2-1的指法,而左手的Cm7b5,应该用1-2-3-4的指法。再如华彩二(见谱例6)的末尾的连续模进下行四音列,是用右手演奏的,根据其环绕往复的特点,从黑键开始的四音列,建议用2-1-4-1(2)的指法,而从白键开始的四音列,建议用1-2-4-1的指法。华彩三的下行琶音,是以双手交替弹奏两组相同的四音列短琶音组成,也可以用两组相同的指法进行弹奏。第二,合理安排转指处,且注意力度的控制。变奏段落,作者将旋律安排在快速跑动的上下行长琶音和音阶中,而且长琶音中除了有旋律,有时还伴随双音弹奏,这无疑将弹奏难度放大了几倍。此时,原来习惯的琶音、音阶弹奏的指法基本不能完全照搬,需要细心设计更顺手、更便于弹奏的指法。因为此处作者多声部写作的安排,琶音及音阶的力度层次应让步于旋律层,所以,练习中,应特别注意力度的控制。

(二)踏板运用

踏板是钢琴曲演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常被称之为钢琴演奏的第三只手,踏板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呈现音色的细微变化,且让音乐的立体感增强。钢琴的踏板包括延音踏板、弱音踏板、特定连音踏板,根据作品实际情况,本文仅讨论延音踏板的使用。

延音踏板使用时,更换踏板的依据,一个是根据和声的变化,当和声改变,则应该换踏板。例如,在主题段(见谱例3),14、16、18、20小节是两拍一个和弦,而15、17、19则是四拍一个和弦的和声节奏。根据织体,弹奏中应用踏板将低音延长,与内声部结合,构成完整的和声层,当变换低音时,则相应需更换踏板。另一个是,根据听觉,即使是同一个和弦,由于和弦外音的关系,可能音响会变得浑浊,演奏者应根据听觉,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换踏板。例如,作品的变奏段(见谱例4)的36小节,在ii-V-i的和声背景下,作者在右手安排了三个符合和声特点的不同音阶,采用的是32分音符。每一拍里都有差不多三个和弦外音,加上旋律里的和弦外音,如果还是用之前的踏板方案,很容易会造成浑浊的音响。这时就需要演奏者依靠听觉,根据现场听到的实际效果来增加踏板更换的次数;再如,39小节处,在左手的最后一个音,作者用了一个半音经过音(bbB),此处势必要考虑更换踏板,或者放开踏板,用手指的保持来完成踏板的工作。延音踏板的使用中,还有全踏板、半踏板和四分之一踏板的区分,在这几种踏板的运用中,有的只使制音毡与琴弦离开一点儿,有时制音毡与琴弦稍微接触,产生一种美妙的竖琴似的音响效果。上述例子,变奏段落中,在音阶跑动中带入众多和弦外音,产生浑浊音响的情况,如使用半踏板或四分之一踏板,也是一个解决音响浑浊的有效途径,并且能够为乐曲演奏带来新的音色。

对踏板的运用需要研究,而且需要精细地研究。踏板和手指一样,要用得合理,有一定法则。能够对踏板的运用进行精心设计,这体现了弹奏者的音乐修养,也体现了其对艺术的追求。

四、结语

总之,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是基于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和改编,借鉴了优秀的创作手法,在钢琴的演奏技巧方面,加入了多种有趣的尝试,并注重在音乐细节的处理,保留了原著的风格和特色,让观众感受到钢琴曲的生动、韵味、风格与特色。

猜你喜欢
华彩云雀钢琴曲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云雀叫了一整天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世华彩丹青颂歌
灵感的云雀
夜的钢琴曲(六)
云雀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一半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