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研究

2021-07-04 13:10:25何锭飞
科学与财富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企业融资融资问题民营企业

何锭飞

摘 要:1984年10月我国明确指出要发展商品经济,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有了新的目标,市场经济自那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而民营企业也正是在这种经济体制下运营而生。从目前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金的限制,融资难成了很多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本文主要是立足于当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市场困境情况出发,从融资困境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指出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对正在困境中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有一定的的帮助。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融资;融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主体上还是以民营小型企业居多,民营企业通常规模小、人数少、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转型。而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不易的,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常会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及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特别是资金短缺问题。从2020年开始至今,因为疫情的持续,全国各地进入紧张的防疫工作中,我国很多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出现破产现象,如何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民营企业稳定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民营企业融资理论研究

融资是企业进行筹集资金的经济活动,我国民营企业众多,著名的有华为、阿里巴巴、京东、联想等,这些大型的民营企业资金充裕,但中小型民营企业资金不充裕已是常态。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内部与外部融资、债务与债权融资、直接与间接融资。在這些融资方式中,也存在着影响因素,如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融资的成本以及企业的资质等。其中融资成本的高低是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企业资质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产生了较大的限制性。

国内外有较多专家学者对民营企业融资展开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曾有国外专家提出了融资优选理论,即企业应当以融资的成本作为选择的基本前提,按照融资成本的高低做出先后的顺序,该理论认为企业融资的顺序是要优先考虑内部融资,其次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总体来看,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如融资的风险、财务管理上对企业融资进行研究。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如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及企业状况上对企业融资进行研究。杨升(2014)指出企业不能只依赖于一种投资或者融资形式,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融资上因为会受到自身经营现状的影响,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难以选择合适的融资工具等问题。庞毅(2021)结合企业经营实例,依据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展开比较分析,根据多个层次以及多个方面来分析融资方式的适用性。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情况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与融资的关系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1年报告可知,我国民营企业在2012年至2021年的这十年中,民营企业的数量翻了两番,达到了4457.5万户,在我国企业数量中的整体占比中提高到了92.1%。国家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融资政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给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助力,但在目前来看,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还是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表一所示,我国民营企业所采取的几种主要的融资方式有自我融资、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渠道(民间借贷),民营企业在经营年限的不同时期,所选取的融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大多会选择自身融资,很少会采用银行贷款或者其他的非金融机构,随着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营时间越长,会慢慢的减弱对自身的内源融资。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管理

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于融资还停留在“没钱了去筹钱”的阶段,在资金的运作及规划上,缺少计划性与前瞻性。往往会把融资处理成为某一时点的一次性事件,而并未把它当成是伴随着企业经营发展的长期行为。例如,有些中小民营企业在前期开始拼命的扩大生产,不顾付款方式,不顾对方企业的信用,乱接项目,到后期致使资金出现因难,当中小型民营企业面对好的项目时,由于需要垫付一定的资金而不敢接,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与结构不合理

融资受制于我们金融体制、中小企业自身资质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在实际融资过程中会出现融资方式和需求不匹配的情况,比如融资与用资在时间期限上的不匹配。通常民营企业在银行很难取得长期借款,往往会因为降低成本来筹集资金,或者会采用多次连续的短期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这种方式虽然看似巧秒,实则风险巨大,因为国家政策等多种宏观经济上的原因,贷款很可能会被终止发放,企业将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甚至会直接引发企业破产。

融资结构和企业的规模以及金融政策的落实执行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民营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进行抵押融资,而抵押需要资产,这对于白手起家,或是资金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来说,抵押贷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除此之外通过小贷公司、民间借贷来融资的方式虽然不需要抵押物,融资的门槛也较低,但是其利率通常较高,额度普遍较低,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除了自我融资外就是银行贷款。

(四)中小型民营企业重视资金、轻治理

企业融资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于发展,企业的筹资、用资都是经营管理活动,处理好资金筹集与企业治理的关系尤为重要。中小型民营企业通常规模较小,日常管理较为粗放,往往由一人控制,合理的治理计划有助于企业的发展,随着融资后公司资金面的宽松,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缺乏对客户的筛选机制,易造成应收款额度的扩大,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造成坏帐的金额的增加,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产生融资困境的原因

(一)融资成本过高,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银行常常为了规避贷款风险,热衷于服务那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或国有企业,地方性的小银行数量少,中小型企业的存货业务偏低,银行无法满足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民营性质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无论是通过贷款还是民间借贷来融得资金都要付出过高的成本,这无疑是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的沉重负担。

(二)融资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融资平台

我国对公司上市有严格的标准,同时还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两大证券交易所进行监管,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很难上市,无法融资。通常中小民营企业不能把公司的内部信息对外披露,不能更好地向外界展示自已的优势。虽然国家刚刚成立了“北交所”,这也是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但“北交所”上市的门槛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还是偏高。所以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靠银行贷款及高额利息的小贷公司,然而现在银行贷款的审批程序较为复杂,要求也很严格,这就让很多的民营企业望而却步。

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大欺小,在货款结算上,拖欠时间较长,有时在可以结算的前提下,还搞出只有在特定平台才能流通的所谓“票据”,这种“票据”只有在某种特定的平台才能流程,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客户也都是中小企业的情况下,这票据,除了贴现,没有第二个流通办法,这无形中增加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资金负担。

(三)现代企业制度及经营管理有待提高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是由自然人或者是家族企业构成,往往是由一人说了算,在公司的管理制度上普遍存在管理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管理模式落后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也造成了民营企业出现违规、破产的原因根源。由于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起点较低,又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在选择项目时偏向于盲目跟风,导致企业同质化较为严重,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需要成本上升,因为需要对产品的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先进的企业制度、以及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等,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的,这就势必需要一定的业务规模及利润积累来支撑这个发展需要。而业务量的扩大应收款必然增加,但民营企业的资产规模却并不一定同比例增加。这时原始的融资方式会不能满足企业当前形势下的资金要求。

四、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一)加强金融机构的考核机制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方案,如普惠贷款、专利权质押融资、疫情形势下的政策性担保贷款等,都是在尽力的保护中小企业的存续和发展。但是在融资制度上缺乏合理的执行力,应当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机制,把银行的业绩考核与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挂钩,金融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国家进行大力的监督。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敢做”,打破金融壁垒,使得金融企业可以与传统银行业进行竞争。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不仅能贷到款,还能以较低的利率进行融资,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效益。

(二)拓宽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多样,首先是银行融资,除抵押贷款外,国家经常会推出各种项目贷款,如专利权质押贷款,疫情形势下的低利率政策性担保贷款等,来补充传统融资方式的不足。其次是融资租赁,对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来说,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是常有的事,购买设备需要资金,而融资租赁按投资回报年限,设定融资租赁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想发展又苦于没有资金的烦恼。然后是应收款信用贷款,业务量增长较快的民营企业,应收款和应付款也会随之增长。银行推出“应收款保理业务”,把应收帐款作为质押取得贷款,解决了中小型民营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而贷不到款的问题。最后是股权和债券融资,很多大中型的国有企业都可以发行企业债券,但中小民营企业债券的发行,环节和要求较多,基本不大可能。国家应降低债券融资对企业规模等要求,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指导机构,对发行企业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持券人的资金。

民营企业应当转变思想,深化股份制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家族式的经营管理,要学会接纳和引进外来的资本,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开拓企业管理思路,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企业融资与经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标。

(三)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应收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地位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扩大销售量,势必会采取赊销的方式。赊销的数量一旦多便会使中小型企业的应收款额度居高不下,坏账的金额也会越来越大,严重的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建立起内部控制约束机制,通过财务的监管严格控制信用不良单位的赊销额度,加强催收的力度,对于销售应收款的收回进行激励考核。提高产品性能等核心竞争力,而不仅仅把产品赊销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应该有目的的去选择部分客户,从源头上减少应收帐款的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建立起企业信用评级机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企业失信等原因。在应收账款发生时,加强信用评级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信用评级。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民营企业在选择的融方式上不能只考虑传统的自我融资或者银行融资,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融资风险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难题,我国中小型企业占大多数,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势在必行。中小型企业或者是新成立的企业,往往会依靠自身的资产条件,基本上不会选择股票或者是债券,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没有清楚的融资思路,选择的融资工具不当,融资监管力度不强,无法像大型企业一样,直接向国有银行融资。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增强自身的实力,讲究诚信经营,发展多种融资的渠道,同时政府部门要能起到主导的作用,加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管理制度,就目前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对此付出努力和创新。要把企业融资当作建设项目来对待,通过各方努力,让中小企业顺利度过资金难这个瓶颈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裔光.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财政与金融,2020(14):51-52

[2]张振华.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J].投资与创业,2020(3):38-41

[3]董泽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管园地,2021(5):52-53

[4]赵新宇.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0,37(29)

[5]罗时空.龚六堂企业融资行为具有经济周期性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2)

猜你喜欢
企业融资融资问题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经营者(2016年19期)2016-12-23 15:41:30
浅析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化解途径
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 04:55:21
淮安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建筑企业发展及融资问题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43:23
杭州富阳区造纸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26:57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
财税月刊(2016年5期)2016-08-03 21:13:19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